林紅衛
〔關鍵詞〕 讀寫結合;閱讀;仿寫;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2—0090—01
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語言的運用。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習作是這樣要求的: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可以說,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語文課本所選的文章,大都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篇篇可資借鑒、學習的優秀范文,如何將這現成的優質資源,內化為學生的知識能力,內化為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是最為簡省的途徑。下面讓我們來看一個課例:
《寓言寫作》簡案
《秋水》仿寫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記住寓言的概念,了解熟悉寓言的寫法特點。
2.培養自主寫作寓言故事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個人見識有限,比較中會見出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會貽笑大方”的道理。
2.明白寓言極適于形象地表達豐富的人生哲理,是文學創作中常見的的一種體裁。
二、教學重難點
培養運用想象構思寓言,托事喻理的寫作能力。
三、教學方法
點撥法、講評法。
四、教學過程
l.導入新課,誦讀《秋水》節選片段。
2.學生復述《秋水》,再次感知寓言《秋水》寫法特點。
3.明確寓言概念。
4.拓展閱讀,遷移認知。
5.明晰寓言寫作思路——歸納寓言特點。
(1)想象豐富;(2)托事喻理;(3)篇幅短小;(4)多用擬人、夸張、對比等。
6.寓言寫作練習。當堂完成。
7.評點習作。
8.課后作業。
課外閱讀《郁離子》《伊索寓言》,創作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相互交流。教學說明:
1.文本的利用價值——借鑒思想,提高人文素養;學習寫法,以仿寫為起點,走向自主自由寫作的廣闊天地。
《莊子》往往將深奧玄妙的哲理與生動具體的想象熔為一爐,使抽象的邏輯思維與具體的形象結合起來,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汪洋恣肆,儀態萬千。《秋水》節選片段,尤其體現了這一特點。文章通過三次對比,塑造了血肉豐滿的河伯形象,并用故事形象闡明了“個人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會貽笑大方”的道理,這一哲理富于現實意義,對人生大有裨益。并且,用寓言故事作為說理的方式,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即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趣味到哲理,這一創作題材合乎大眾口味,易學可行,符合當今思想活躍,創作空前繁榮的時代召喚。從課文習得寫法,仿寫起步,使同學增長寫作練習的自信心,為下一步自主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從而架起從語言學習到語言運用的橋梁。
2.導學思路——以讀導寫,讀寫結合。
寓言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學樣式,我國的寓言起源于神話《山海經》,先秦寓言、明代寓言、清代寓言,幾座高峰聳峙,現當代寓言創作更是熱鬧空前,數年高考也較多地涉及這一體裁。寓言創作往往針砭時弊,有勸誡之功,在恢諧幽默中給人以教益,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文學樣式。學生在學習《秋水》后,對寓言故事興味濃厚,形成了以讀導寫,讀寫結合的良好契機,結合本冊寫作單元“想象與聯想”進行練習,
“寓言寫作——《秋水》仿寫”這一節寫作課,意在培養學生的想象構思能力,并明確語文教學、寫作的重要思路,即以讀導寫,讀寫結合。
3.學情現狀——以人為本,培養讀寫興趣。
對高一學生而言,正是進入由初中階段學習到高中階段學習的轉型期,要致力做好銜接工作,立足于課堂,立足于教學文本,保護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課文《秋水》節選部分,妙趣橫生,機智幽默,引人入勝,學生對此有較好的理解,興味濃厚。在學習文本后,可做進一步挖掘、拓展、延伸——讓學生在學習文本寫法,自主完成寓言寫作任務的過程中,自我認識,達到自我認可,更進一步增強寫作練習的自信心,培養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
這個課例告訴我們,高品位、高效的閱讀,必然會為寫作全方位地積累素材,給學生帶來寫作的契機。合理利用校內讀本,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語用能力,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方向。??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