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愛榮 劉洋洋
一、朋輩心理輔導的概念
朋輩心理輔導的概念最早出現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由于其具有現實性及實效性,很快受到了各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許多學者開始針對本國特色,對其進行研究,朋輩心理輔導的概念也由此得到了不斷豐富。七十年代末期,有學者把“非專業工作者作為幫助者所采取的人際間幫助行為”定義為朋輩咨詢。這一定義讓我們看到的是對于專業人員及非專業人員間的心理咨詢工作的區分。1981年美國心理學者馬歇爾夫把“非專業心理工作者經過選拔、培訓和督導向尋求幫助的年齡相當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詢功能的人際幫助的過程定義為朋輩咨詢”。馬歇爾夫在他的朋輩心理輔導的定義中,進一步明確了朋輩咨詢的主體和客體,使朋輩咨詢的概念更加清晰化。近年來,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對朋輩咨詢的研究越來越多,有學者提出:朋輩心理咨詢是指年齡相當者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的同學和朋友給予心理開導、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種具有心理咨詢功能的幫助。這種解釋可以理解為非專業心理工作者作為幫助者在從事一種類似于心理咨詢的幫助活動。也有學者更喜歡用朋輩心理輔導這樣的概念,提出朋輩輔導是指由經過心理輔導知識傳授與技巧訓練的同學、同事等非專業輔導者進行的輔導活動。我在高職院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年,認為,目前作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朋輩心理輔導是指由接受一些培訓的同學為自己的同齡人提供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幫助過程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
二、高職院校朋輩心理輔導存在的問題
隨著全社會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認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各院校開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配備狀況極不平衡,許多教師深切地感受到,應當有更多的同學能夠享受到心理輔導但又覺得精力有限,力不從心。于是部分院校開始借鑒國外的這種朋輩輔導的模式,并將之結合自身院校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運用。目前多數高職院校依賴于院心協、分院心協及班級心理委員,通過朋輩聊天、組織各類活動及開展朋輩間團體活動等形式,實施朋輩心理輔導。反思實施的現狀,尚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校際間朋輩心理輔導出現了嚴重的失衡
比較高職院校朋輩心理輔導開展的情況會發現,各校之間極不平衡。有些院校重視度極高,已開始進行朋輩心理輔導的本土化研究,并將研究成果用于實踐;有些院校卻由于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處于應付狀態,而基本上無作為。一些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今還停留在形式主義層面上,對于活動不講實際、功效。也有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腳點放在只要學生不出事就行,專職人員配備缺口較大。甚至有院校虛設專職人員,不愿意也沒有更多的精力放在這一工作上,更無暇顧及朋輩心理輔導工作。
(二)缺乏系統的指導和培訓
高職院校朋輩心理輔導工作依賴于有熱心、樂于助人的同學,院心理協會和分院的心協干部,以及班級心理委員。許多同學對助人有著極大的熱情,但在朋輩間的心理輔導時,卻明顯地感到力不從心。一些高職院校突擊為心協的同學團輔培訓幾次,就讓同學上崗了。也有些院校制定了較為系統的培訓計劃,但是實施起來卻發現很有難度。橫向比較會發現,各高職院校培訓的隨意性較大,培訓的內容、時間上都存在著不統一,尤其是參與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同學缺少實際工作的經驗,這無疑會讓朋輩心理輔導的功效在現實操作中大打折扣。
(三)缺乏有效地選擇朋輩心理輔導者的途徑
在朋輩心理輔導者的選擇上,缺少有效的機制,多數高職院校是在學生干部中選擇心理朋輩心理輔導者的,而有些心協的學生干部,存在著做干部可以加分,并沒想到是什么職務,對做心理輔導本身缺乏興趣,也有學生是自己有著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是帶著自己的問題來的。這樣一些學生參與做朋輩心理輔導,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指導,很難取得好的成效,甚至可能會出現相反的結果。
(四)高職院校學制較短制約了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
高職院校的學制多為三年,但在第二學年的下學期就會有同學陸續去企業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對于培養朋輩心理輔導者來說,存在著周期快的特點,往往會有同學才有些上手,就要離開學校,這也制約了高職院校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
三、完善高職院校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建議
(一)澄清高職院校朋輩心理輔導的概念
我認為,目前高職院校朋輩心理輔導工作,將其定位為朋輩心理互助更為貼切,它不同于國外的心理輔導工作,由于受到專業背景及專業素質的制約,朋輩心理輔導者的工作不是坐在咨詢室里接待學生前來咨詢,而應該積極主動地去開展一些工作。工作應涵蓋組織宣傳、信息收集、信息傳遞、輔助干預等方面。組織宣傳是指按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做好普及宣傳工作,根據學生的特點策劃組織學生的心理健康主題活動。信息收集指利用各種渠道關注周圍同學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了解一些家庭出現重大變故,個人行為出現較大變化的同學的情緒狀況。信息傳遞是及時將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并轉給負責心理健康工作的專兼職教師。輔助干預指協助老師做好較嚴重心理問題學生的跟蹤等。
(二)完善朋輩心理輔導者的選拔工作
有學者曾在學校作過這樣的調查,讓同學寫出最喜歡朋輩心理咨詢員所具有的特質和最不喜歡的特質,結果發現最喜歡的特質是耐心、親切、風趣。最不喜歡的特質是冷漠、缺少幽默感、語氣生硬。這一調查可以為我們提供選拔朋輩心理輔導者的依據。美國一些高校對朋輩心理輔導者的基本條件也有一些規定,例如,要求其具備良好的學習技巧,合理管理時間的能力,及時完成自己學業任務的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健康的心理,等等。這樣一些規定也會給我們在選擇朋輩心理輔導者時提供一些參考。在高職院校中,作為朋輩心理輔導者首先自己要有助人的熱情,但同時也要具備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要有親和力,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還要有積極探索的精神,不斷地完善自己。
(三)重視朋輩心理輔導者自身的成長
朋輩心理輔導者需要具備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在助人的同時自身得到成長。達到這一目標的途徑首先是要設置合理的內容為朋輩心理輔導者進行培訓。培訓內容應涉及心理知識層面。由于心理知識層面涉及內容較廣,短期內精煉內容特別重要。對朋輩心理輔導者基礎知識的培訓重點應放在對心理問題的識別及心理輔導的工作技巧包括組織團體活動的技巧和方法,以及自我調節。首先,要掌握區分正常和異常,健康和不健康,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各項標準,能夠初步評估風險并掌握轉介的技巧,適時將有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轉介給專職的心理咨詢老師。其次,要教給他們一些說和問的技巧和強調傾聽的重要性,教給他們一些積極傾聽的方法。最后,形成督導機制,定期為朋輩心理輔導者進行工作督導,在督導中,既要對其工作方法、技巧進行督導,又要特別關注參與朋輩心理輔導同學自身的身心狀況。幫助他們掌握自我調節的技巧和方法,在助人的同時,自我得到比較好的完善與成長。
參考文獻:
[1]石芳華.美國學校朋輩心理咨詢述評.國際視野[J].上海教育科研,2007,(8):52-55.
[2]黃小忠等.朋輩咨詢的發展與啟示[J].中國學校衛生,2007,(12):1145-1147.
[3]姚斌,劉茹.高校朋輩心理咨詢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8,(9):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