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麗
在育人的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明確:處理好人際關系意義重大。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處理好人際關系體現著人的知識和修養,人際關系狀況關系著個人的成長和成才。
一、正確處理好學生間的人際關系,主要有以下功能。
1.能自知、知人。
現在的中職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優越感強,唯有在與別人的比較中才能充分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離開了交際對象,離開了可供比較的對象,就會失去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鑒自己的鏡子。一個中職生如果終日獨來獨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么他對自己的認識就缺乏了“參照系”,也發現不了別人身上好的或不好的東西,也就無法調整和改進自己。
2.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
人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有著強烈的合群需要。通過相互交際,訴說個人的喜怒哀樂、愛憎恐悲,就會引起彼此間的情感共鳴,從而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當一個學生在學習、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憤懣抑郁時,向知心摯友毫無保留地傾訴,就可以得到心理疏導,身心也就更健康,學習更有勁。而那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煩惱和憂愁,甚至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3.利于獲取信息。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一個人直接從書本上學得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在現代社會中,各種新的信息層出不窮。通過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后,人就能以各種方式迅速地獲取信息。
綜上所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的技能,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教給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優化人際關系的策略指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
1.平等的原則。
在人際關系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要平等待人。心理學家認為,人人都有友愛和受人尊重的需要,無論是在家庭關系還是社會關系中,都是如此,人們希望自己受到公正、平等的對待,而這種公正、平等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
2.團結的原則。
在人際關系中,往往還會因一些小事發生摩擦,繼而產生矛盾,如果不能妥善地處理和解決,則勢必導致矛盾越演越烈,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因此,一定要從團結的原則出發處理各種事情,教育學生心胸要開闊。
3.互助的原則。
每一個人都既有所長,又有所短,只有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才能達到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目的,也才能建立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就業指導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優化人際關系的策略指導,使其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成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育學生做到:尊重人、關心人、真誠待人,嚴律己、寬待人。
1.提高個性修養。
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就要有良好的個性品質,因為個性缺陷往往是導致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背景因素。在學校教育中,應提高學生的個性品質修養。一般說來,具有豁達大度、寬宏大量、謙和熱情、正直誠實等優良個性的人,人際關系較為融洽;而心腸狹隘、猜忌多疑、虛偽滑頭的人,則不容易搞好人際關系。
2.學習交往技能。
處理人際關系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術,它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培養和提高。如增加交往頻率。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不妨主動地找同學談談心,討論某些問題,交換一些意見,以加深情感聯系。平時真誠關心同學,當別的同學有求于自己時,只要是正當的要求,就要盡己所能,滿足對方的要求;當看到別的同學有困難時,要主動幫助。此外,學會寬容待人,謙恭禮讓,惜時守信,等等,這也是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的一些要求。
3.正確處理五種關系。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教育學生懂得:任何人一生中都離不開五個交際圈,都生活在五個領域里。雖然這五個領域都有各自的特點,但是我們只要找到其共同的特點,就能找到一個共同規律改善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
第一個交際圈是血緣及家庭交際圈。任何人都離不開血緣關系,包括兄妹姐弟之間的關系、父子父女之間的關系、母子母女之間的關系、親戚之間的關系、夫妻之間的關系等。
第二個交際圈是地緣交際圈。有鄰里關系、社區關系、同鄉關系等。每一個人都應該注意和他鄰近的人搞好關系,在日常與這些人的接觸中,也許一個熱情的招呼,一個友善的微笑,就會博得對方的好感,進而為自己贏得好的名聲,形成一個好的交際圈。
第三個交際圈是業緣交際圈。是指人們在學習、工作中所處的交往范圍。有同學關系、同事的關系,上級下級之間的關系。能在業緣交際圈中和諧、友好地相處,提供有利于學習、工作的人事環境。
第四個交際圈是業余交際圈。是指人們業余時間,由于共同的興趣、愛好,所組成的朋友關系,是靠心與心之間的溝通來維系的。在工作崗位上再有成就的人,他也是需要向業余交際圈中的知心朋友傾訴自己的情感的。
第五個交際圈是輿論交際圈。每個人都處在公眾的評價和輿論中。
4.如何才能在這五個交際圈里做到游刃有余呢?我教育學生,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醒自己隨時注意。
第一點,要注意領悟自己的角色。
在不同的交際環境中,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有的人之所以處理不好人際關系,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對自己扮演的角色沒有完全領悟。所以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每個人都會隨著交際環境的變化,扮演無數個角色,每一天都要以正式上場的姿態扮好他。今天學生應如何扮演好角色呢?
第二點,要注意遵守角色規范。
不同的角色,社會對他約定俗成的看法也不一樣,叫做角色規范。在角色規范中,任何一個人承擔一個角色,一定有三條標準衡量他。一是應該做的,就是說他必須履行的行為;二是社會允許做的工作,叫做允許的行為;三是社會不允許做的,叫做禁止的行為。
第三點,要注意角色變換。
不同的交際圈,要求你以不同的角色出現,只有把握好不同的角色交際尺度,才能搞好交際,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否則,你對誰都是一種語言,一種姿態,一種腔調,那是要碰壁的。同樣一個人,環境變化之后,角色就發生了改變,不同的環境變化告訴我們,只有注意角色變換的人,才能在每一個交際領域都受到歡迎。
第四點,要注意塑造實際角色。
人際關系當中,一個人能否被他人接受,他人能否接受你今天所扮演的角色,取決于這個人的人格魅力、人格的特點和做人的技巧如何。
第五點,要主動伸出手和別人交往。
如果看見有人在流淚,一個孩子眼露痛苦之色,或是一個人身在異鄉、手足無措,我們上前詢問和協助,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愉快和滿足。本來是陌生人,有一個人伸出手來,就成了朋友,在生活中,肯主動伸出手和別人交往的人,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友誼和樂趣。當然交友是要慎重的,尤其是在虛擬的網絡中更要慎重。
在生活中,我們會扮演很多角色,會探討很多交際的技巧,但這并不是目的,它是實現我們人生成功的一種手段、方法和策略,所有技巧都是為了塑造每個人完整的人格,讓跟我們交際的人能夠接受我們,讓跟我們來往的人能夠認可我們,讓我們的學習和工作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