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
摘要: 班集體是一個以學生亞文化為特征的社會群體,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是一個教育主體,學生之間互相嚴格要求,同學之間團結友愛,形成強有力的輿論與良好的班風,勤奮學習,在各項活動中表現良好。
關鍵詞: 班集體制定目標良好班風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優秀班集體不可能自發地產生,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地形成;只有通過班集體成員的共同努力,特別是班主任的智慧和創造性的勞動,才能逐步地培養和扶持起真正意義的優秀班集體。班主任在加強班集體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必須做到“四有”:有組織、有落實、有檢查、有評價。班級各項工作如果沒有檢查落實和評價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會嚴重影響班集體的建設。
一個班級形成優秀集體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評價:明確的共同目標,和諧的人際關系,高效的干部團隊,良好的班風學風,嚴明的組織紀律。一個優秀班集體的建設主離不開以下幾方面工作開展:掌控班情、制定班規、建立班級奮斗目標,開展專項活動、建立班級、小組和個人評價機制形成良好班風。
一、掌控班情
全面掌握班級實際情況是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班主任掌握學生情況的主要方法如下。
1.借助學生信息采集工作掌握學生基本情況。
借助學生信息采集工作了解學生年齡、家庭結構及人員狀況、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以往學習經歷及是否擔任過班委。
2.通過談話、觀察、訪問、調查問卷、分析書面材料方式逐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長。
班主任從學生入學第一天就要深入學生之中。通過觀察學生日常表現,與同學進行深入交談,了解學生思想品德行為表現。以往學習狀況、興趣、愛好、特長、個性特征、健康狀況、家庭情況及個人交友情況等等。班主任與學生談話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談話對象,準備談話計劃;
(2)確定談話目的和內容;
(3)按計劃進行談話;
(4)整理、分析談話記錄。
班主任在了解和研究學生情況的過程中,要做到全面、系統、真實可靠,要有發展的觀點,要持正確的態度,把了解和研究的過程變成與學生交流和對其進行教育的過程。
二、健全的班委機構
在全面了解學生,摸清班級情基礎上,班主任要盡早完善班委機構,通過自薦、推薦、競選,評議產生確定了班干部的名單和分工,班委選用可以采取如下原則。
1.自愿原則。通過發調查表調查,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內心看法。誰當過什么職務,有工作經驗又愿意為大家服務或沒當過什么職務,但也愿意為大家服務的同學,從這些同學挑選干部,他們就能夠充滿熱情積極地去干。
2.各盡所能唯才是用原則。不少學生都已有了自己的特點和“絕招”,有的口才較好,有的字寫得好,有的歌唱得不錯,有的體育成績突出等,為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給學生以良好的表現機會,應該摒棄“唯成績論”的班干部選拔方式,讓更多的有特長的學生參加班級的管理工作。
三、全員參與制定班規
班規的制定要根據班級目標、結合學校規章制度和本班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班主任在具體指導如何建立班級制度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班規的生成要民主。每位同學都參與制定班規,在此基礎上產生班規。
2.班規的規約性不能單指向學生,同時對老師也有要求。
3.班規要符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具有針對性。
班規制定要根據需要和可能來制定,抓主要矛盾,針對班級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并使該制度保持相對穩定,當一個問題解決之后,再在執行這個制度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要求,從而使班集體的制度建設有計劃地深入開展。
4.班集體制度建立以后要堅決執行。
為確保班規的貫徹落實,班主任首先要善于通過說理疏導,使學生正確認識班規性質、要求和作用,以提高他們遵守制度的自覺性。其次,班主任要經常進行檢查和督促,并配以日常行為規范訓練,以使學生養成遵守班集體制度的習慣。在班規執行過程中,班主任要堅持公正原則,對班集體的所有成員,在執行紀律制度要求和教育評價上做到公平一致。
四、制定班集體目標
班級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也是制訂班級學期工作計劃的方向和綱領。制定班級目標的過程不僅是明確一學期班級奮斗方向及其任務的過程,而且是班主任引導學生自強、自立、自主、自我教育的過程。古人日:“凡事預(豫)則立,不預(豫)則廢”。制定班級目標應把班級期望目標內化為每個學生的期望目標,使全班學生在共同目標激勵下前進。班級目標制定中應注意以下方面。
1.目標結構要有層次性。班集體的目標要易于理解和接受,便于執行和實踐,為此可以把班級奮斗目標根據學生特點分階段地、分層次地、由近及遠地制定出遠期、中期、近期的目標,使之成為一個相互銜接的、系統、完整的教育目標體系,讓學生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實現遠期目標的信心,從而使班級全體成員立足今天,看到明天,腳踏實地為達到更高的標準而努力奮斗。
2.目標的制定要讓全班學生共同參與。班集體的建設目標是集體成員共同的目標,只有發動全班學生參與制定,才能使之成為真正的集體目標,把班集體建設當做與自己休戚相關的事情。只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被調動起來,學生才能自覺地把自己的發展需求和班集體的發展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班主任在提出班集體目標之前,不僅要經過班委會的討論,還要征求全班學生的意見,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價值和地位,從而自覺自愿地實現班集體的目標。
3.班級目標既要適度,又要有激勵作用。班集體目標的提出要從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并使之符合全班大多數學生的要求,被全體成員所接受和實現。同時目標的提出還應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即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難度,讓學生經過認真努力才可以實現,或是學生做起來容易,而堅持下來又不容易的。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進取的精神,從而刺激和提高班集體的現有發展水平,使其向著更高的水平邁進。
4.班級目標要體現針對性,抓主要矛盾。班級目標的制定目的是解決班集體形成和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以使班集體盡快步入正軌,早日邁入先進的行列。班級目標制定過程中要抓主要問題。例如:新生班集體,首先從班級的衛生、紀律入手,提出短期實現班級紀律衛生達標小目標,力爭第一學期內奪得最佳紀律班流動紅旗的近期目標。目標提出后,學生產生了共同的熱情和一致前進的愿望,在大家的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難,如期達到了目標。二年級學生要以學風建設為目標,確立班級考試目標,這一鼓舞人心的目標調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學間互幫互學,以優帶差,提高同學們學習積極性,增強學好、考好的信心,從而實現成為優秀班集體的目標。
五、建立良好的班風
班風是一個系統,它包括學習、紀律、道德、文明禮貌、體育衛生、精神面貌等各方面的風氣。
1.良好班風的特征。
(1)班級成員都有明確班級的奮斗目標,勤奮好學,有朝氣;
(2)有正確的集體禁用詞語,有正面典型;
(3)全體成員能夠嚴格遵守紀律;
(4)全班同學團結互愛;
(5)全體學生都有適度的自尊感,高度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有爭創一流的決心和信心;
(6)全班學生都有自制的習慣。
2.建立良好班風的具體舉措。
優良的班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無形地支配著班集體成員的思想行為和班集體的生活,培養班集體成員的榮譽感、責任感和對集體的尊重,因而對形成、鞏固和發展班集體起著重要的作用。制定班級禁用詞語、禁止做的事是在班風建設中的切入點和抓手。
(1)倡導語言文明從班級禁止用詞開始
例如:語言文明培養:在班主任面前不說臟活→在異性同學面前禁止講臟話→班級禁止講臟話→校園禁止講臟話(拓展)→禁止舉止不文明→開展學生的品德教育。
(2)規范學生習慣從確定班級禁止做的事開始
文明衛生習慣培養:不在座位隨地吐痰→不在班級隨地吐痰→不在校園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所座位隨地吐痰→拓展→不再亂扔紙屑垃圾→隨手揀起垃圾。
(3)抓學風建設從禁止不交作業入手
禁止不交作業→禁止抄作業→禁止出現不及格的作業→期末力爭消滅不及格的科目。
(4)規范學習常規從早晚自習入手
制定班規要求:學生每天7:40進教室晨讀,杜絕了個別學生的遲到現象;規范請假銷假制度,杜絕了曠課現象;晚自習指定同學帶領學生一起復習,杜絕抄襲作業現象;晚自習后嚴禁出校門,周末統一規范返校時間,杜絕了上網癡迷現象。
六、建立個人、班委班主任綜合評價機制,形成良好班風
以育人為目的,重視賞識教育,根據中職《學生操行考核細則》制定適合本班學生的評價方案。通過自評、班級評議、班主任綜合評定的方法、學生進行自主管理,評定出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對學生點點滴滴的進步,給予充分肯定。建立班級明星評價制度,定期對學生在學習、衛生、禮儀等方面進行評議,采用自評與互評相結合評出“禮儀之星”、“環保之星”、“朗讀之星”、“**學科學習之星”,、“守紀之星”“勤勞之星”等,讓學生樹立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閃光點成為班集體的驕傲,形成積極向上良好局面。在評議班干部時,盡可能讓大家發現他在工作中為大家所作的貢獻,對盡職盡責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工作做得還不完美的學生,讓他們查找原因,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讓孩子們在評價中學會贊賞別人與賞識自己,形成相互信任,以誠相待的良好人際關系,懂得為別人的進步而高興,為自己的進步而自豪,促進良好班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