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 以人為本對于教學及其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應當以以人為本的理念來重新審視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以人為本興趣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當代的中學生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整天接觸的是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和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他們希望政治老師能真正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度,就他們所關心的一些諸如經濟體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設、國際形勢的變化等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給他們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過政治課學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改革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研究學生的需求,把提高創新能力的教學目的與學生的需要結合起來。以往的政治教學采取的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宣”得頭暈,學生在座位上聽得“費解”。提起政治,學生搖頭,教師嘆氣。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也為了增強學生對政治課教學的興趣,我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特點,在教學中采取興趣教學的方式,具體做法如下。
一、巧設導語,吸引學生
課前要將學生分散的思維集中到課堂,導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節課上課前,我都會設計一些新穎、獨特的導語,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公民在婚姻關系中的權利”這一框時,一進入教室我先一句話未說,而是放了《結婚進行曲》,讓學生自己感受這是什么。很快,學生聽出來了,課堂一下活躍起來。這時我請學生將自己聽到的有關婚姻的故事告訴我,學生爭著舉手說。等學生講完了,我問學生:人們是否想結婚就結婚,想和誰結婚就和誰結婚嗎?學生想了想,異口同聲:“不是!”“那么兩個人要締結秦晉之好,應具備什么條件?公民在婚姻關系中又有什么權利呢?”頓時,教室里出奇的安靜,我就這樣順利地進行了教學。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今日的中學生思想活躍,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及表現欲望較強,渴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正確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不為所動,反覺得自己單純是貯存教材內容的“容器”。這樣就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的內心要求無法得到滿足,自然地失去對所學課程的興趣。因而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我力爭每節課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如在課始五分鐘,我讓學生進行時事政治講演。課中我要么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學;要么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討論中可以是師生進行對話,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辯論;要么可以由學生來充當教師進行課文講解;要么將富有啟發性的題目采取小組搶答、點名回答等形式來完成。這樣,課堂不僅成了學生施展才華的競技場,而且成了學生學習的樂園。
三、激發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這種途徑外,還可以利用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躍出課本,走出課堂,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多方實踐來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并用所學知識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但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能使學生深深體會到思想政治課有用、有價值,從而真正愛學、要學這門學科。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取成立興趣小組和開展社會小調查。在興趣小組里,我組織學生學習有關報刊,讓大家了解、熟悉國內外大事、社會熱點,并開展時事知識競賽、新聞背景分析等活動。另外,我還適時地開展社會小調查。如在講到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時,我要求學生調查父母所在單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內容,并在課堂上發言交流。又如在講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黨制度時,我組織學生調查本校的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請他們介紹有關情況,然后寫出調查體會,在課堂上演講。通過這些活動很多同學養成了讀書看報、關心國內外大事、積極思考的好習慣,這樣就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發展為更為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更加穩定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四、利用電教手段直現美的形象來感染學生
美的來源在于形象直觀。黑格爾在《美學》中認為:“形象是美的母體。”美感教育離不開形象,離開形象對視覺的直觀刺激,美感教育必然是虛無的。在政治課教學中利用現代化的電教手段展現鮮明形象是滲透美感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投影、幻燈、錄像、VCD影碟等多媒體協助下,課堂上同學們隨時都可感受美的形象,在自然、社會千變萬化美的形態中把握美的真諦。
在講授“我們偉大祖國”時,為激發同學們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他們對形象美的感悟能力,我從美感教育的感性認識角度來設計這一節課。伴隨著柔美、悠揚的旋律,一幅幅畫面通過錄像呈現在同學們的眼前,風光明媚、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天藍水澈、野趣盎然的九寨溝;氣勢恢宏、人杰地靈的東岳泰山;波光粼粼、水美魚肥的太湖美景……隨著同學們一陣陣驚喜贊嘆,他們陶醉于我們偉大祖國美麗的大自然風光中,愛國主義情感激蕩滌胸襟,美的情致油然而生。通過現代電教手段在政治課教學中滲透美感教育,同學們在美的情境中凈化純真的心靈,在美的氛圍里升華質樸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通過電教手段展現鮮明形象,營造審美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以情激學
情感投資,以愛結情。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我利用課余時間經常深入到學生中間,噓寒問暖,與學生們一起搞衛生、做游戲、侃大山、說故事。我給初一學生上第一節課,首先在黑板上寫出“四有”兩個大字,微笑著問其含義。當學生們說出它的內容時,我親切地說:“同學們都應當把自己培養成‘四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但你們知道嗎?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才能逐漸確立,而這恰恰是我們將要學習的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接著,我介紹了一些革命老前輩努力學習馬列主義,赴湯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跡;講了雷鋒努力讀毛主席的書,終于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故事。“毛主席指出:‘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你們看,學習思想政治課重要不重要啊?”同學們異口同聲:“重要!”這堂課,激發了學生們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不斷“升溫”,使同學們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學習熱情。
六、挖掘生活化的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為生活而教育”。他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實際。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與學生的聯系也更為密切,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給教師與學生留下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因此,教師首先應該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樹立起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觀。由此可見,教學生活化首先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教材、教室、學校并不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依據,大自然、人類社會、豐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書。例如,我在上《新學校,新同學》這一課時,先組織學生參觀新校園,然后讓學生做了一份“問卷調查”:①學校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②你最喜歡學校的一個地方是什么?③進入新學校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什么?這種教學過程的設計不僅體現了“生活即教材的”教材觀,同時也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了新學校、新的初中生活,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初中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根底淺、活潑好奇,偏愛形象思維,樂于接受教師的富于情趣的教學方式。只要我們善于激發學習興趣,并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不斷地鞏固和發展這種興趣,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蔣建新.談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培養.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
[2]蓋久勝.培養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陜西教育,2008,(5).
[3]鐘建麗.淺談思想政治課興趣的培養.青海教育,2009,(7).
[4]劉干.談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培養.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S1).
[5]毛月蓮.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興趣培養.吉林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