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啟倉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教材;訓練材料;訓練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77—01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環節。單就“讀”的訓練,任務就很繁重。如讀的形式(精讀、略讀、瀏覽、速讀、默讀、朗讀等),讀的習慣(邊讀邊想、讀思結合)。為保證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要內容的閱讀教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認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教材,以其中的語言文字為訓練材料
教材中,可利用的訓練材料是豐富多樣的,而要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就必須科學地利用這些訓練材料。首先,要有明確的訓練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組織好訓練過程,提高訓練效率。比如,《山雨》一課,作者是以獨特的感受、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表達了對山雨、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教師可以以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對學生進行訓練。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訓練材料。如,教學課文《山雨》,我制訂的學習目標之一是: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作者以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進行描寫,主要寫了山雨來得突然,由遠而近的雨聲如無字的歌謠飄然而起;雨中主要描寫山雨帶來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突出了“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聲,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忘懷的綠色;雨后通過對鳥兒爭鳴以及雨珠滴落的聲響進行描繪,突出了山林的幽靜,進而明確了山雨給大自然帶來的美好景色。
二、 設計好訓練的方式
1.重視閱讀教學,加強讀的訓練。
首先,要使每個學生都有讀書的機會。比如,在初讀課文時,要讓學生輕聲自由讀;在理解課文時,讓學生默讀、齊讀、分組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激勵學生看看誰讀得好。形式多樣的閱讀保證了每個學生都有讀書的機會,同時也調動起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指導閱讀時,注意抓兩頭,帶中間。讀得好的適當給予激勵,讀得差的及時給予閱讀方法上的指導,使每個學生都有讀好的信心和想讀的欲望。
其次,要使學生讀出滋味,讀出情趣。比如,在讀課文開頭“來得突然——跟著……”這部分時,學生不僅用重音、拖音來讀,還自然流露出了表情,加上手勢;在讀不知“在什么時候時”,指導學生用虛聲來讀,突出了雨停了,曠野很寂靜。這樣,學生越讀越愛讀,到最后學生被課文內容所感染,在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最后,精彩的句段要熟背成誦,牢記在心。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背成誦,是大量積累語言的有效方法,是把閱讀材料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的最好途徑。實踐證明,經過反復認真地訓練,學生的語言基本功會大大提高。
2.從實際出發,恰當運用多媒體。利用多媒體集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的功能,可以彌補書面語言枯躁、抽象等不足,進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如,教學《鯨》一課,適時播放錄像,可以直觀地再現了鯨的大小,鯨的樣子,使學生很快了解了鯨的生活環境,使學生領略到海洋的美麗景色。
3.教師以優美恰當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培養他們的語感,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例如,在教《七律·長征》中,教師用富于激情的語言伴著態勢語言進行范讀,并讓學生體會,讓學生一邊展開想象的翅膀,一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必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4.把語言學習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教學時,要讓學生置身于語言描述的環境中,聯系生活實際,感受語言。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講到五壯士最后跳崖時的情境,山谷響起壯烈而豪邁的口號時,引導學生用生活經驗進行移情體驗,學生很快就領悟到英雄的壯舉所反映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