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寶林
摘 要: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混凝土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各種工程建設項目中。混凝土已經是我國乃至世界用量最大的建筑結構材料,因此混凝土工程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建筑物及構筑物的結構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的財產安全[1]。本文中據筆者的工作經驗以及國家的相關規定淺析鐵路混凝土施工中原材料的選擇以及施工檢驗工作的相關實施。
關鍵詞:原材料選擇質量控制施工檢驗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074-01
1鐵路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選擇以及品質要求
鐵路混凝土的原材料一般包括:水泥、礦物摻和料、細骨料、粗骨料、外加劑、水等,將對以上原材料的選擇以及品質要求做如下陳述。
1.1 水泥
水泥宜選用硅酸鹽水泥或者是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合材宜為礦渣或粉煤灰。若混凝土有耐硫酸鹽侵蝕的要求則可以選用中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或高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不應選擇早強水泥。
1.2 礦物摻合料
礦物摻和料應選用品質穩定的產品。礦物摻和料的品種宜為粉煤灰、磨細粉煤灰、礦渣粉或硅灰。礦物摻合料的摻入可明顯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改善其微觀結構,從而提高其強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礦物摻合料的應用已經成為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關鍵技術。
1.3 細骨料
細骨料應選擇吸水率低、質地均勻、空隙小潔凈的中粗河砂或者是選擇由專門機組生產的人工砂,而不應該選擇的是山砂和海砂。細骨料的粗細程度是以細度模數來劃分,細度模數為3.7~3.1的是粗級,細度模數為3.0~2.3的是中級,細度模數為2.2~1.6的是細級。中級細骨料是混凝土配制時優先選用的。如果采用了粗級細骨料,應該提高砂率以及保持足夠的水泥或者是足夠的凝膠材料以滿足混凝土的和易性;而采用細級細骨料時,則應適當的降低砂率,在細骨料的堅固性檢查中應用循環浸泡方法,經5次循環后其質量損失應小于8%,細骨料的吸水率應小于2%。細骨料的堿活性應首先采用巖相法對骨料的礦物組成和類型進行檢驗,然后采用砂漿棒法進行試驗。
1.4 粗骨料
經過粉碎和篩分的碎石和卵石是配置混凝土中常用的粗骨料,經過嚴格的篩分試驗確定合理級配(二級或多級),確保堆積密度不小于1500kg/m3,緊密空隙率在40%以內,吸水率低于2%,如果用于干濕交替或者凍融循環吸水率則在1%以內。粗骨料的最大粒徑要小于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2/3,同時小于鋼筋最小間距的3/4,而在配置高強度(>C50)的混凝土時,最大粒徑要小于25mm。由碎石組成的粗骨料,其強度由巖石抗壓強度來表示,與混凝土強度之比要大于1.5。為了防止堿-骨料反應的危害,需要對粗骨料進行堿活性檢驗,多用巖相法檢驗:如果粗骨料中存在堿—硅酸反應的活性礦物,砂漿棒膨脹率低于0.10%。
1.5 外加劑
外加劑應采用減水率高、坍落度損失小、適量引氣、能明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質量穩定的產品。外加劑需經過鐵道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且與水泥之間有良好的相容性。
1.6 水
采用飲用水進行水泥凈漿實驗得到的水泥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差都應該小于或者等于30min,兩個時間應符合國家的標準規定。用拌和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漿或混凝土的28d抗壓強度不得低于用蒸餾水(或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活飲用水)拌制的對應砂漿或混凝土抗壓強度的90%。海水不能作為拌合用水。當混凝土處于氯鹽環境時,拌和用水中Cl-含量應不大于200mg/L。對于使用鋼絲或經熱處理鋼筋的預應力混凝土,拌和水中Cl-含量不得超過350mg/L。
2 鐵路混凝土的質量檢驗
2.1 施工前檢驗工作
在施工之前應是各個項目均合格之后才能安排施工,應按照規定對混凝土用的水泥、骨料、礦物摻合料、水、外加劑等主要原材料的合格證以及出廠質量檢測報告進行詳細核查、符合技術條件的相關要求才可以。在此基礎之上還需根據施工以及設計的要求核查配合比試拌過程、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只有檢驗結果符合要求尚可。
2.2 施工過程中檢驗
(1)施工過程中還需對混凝土所用主要原料品質進行日常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技術要求。
(2)需按照規定的要求對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拌和物性能以及耐久性能進行檢驗和抽檢,結果均應滿足技術要求。
(3)若是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更換水泥等主要的原材料,則應重新進行混凝土配合比選定試驗且使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拌和物性能以及耐久性能進行檢驗至符合技術要求。
(4)對于以上的抽檢試件應是從同一盤混凝土或者同一車運輸的混凝土中選取。
2.3 施工后的檢驗
對實體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檢驗可參照如下方法。
(1)采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鏡觀察實體結構的表面是否出現非外力作用下的裂縫,如果檢查出現裂縫,普通的混凝土表面的裂縫的寬度應當小于或者等于0.20mm,而對于預應力混凝土則不允許出現結構性裂縫。
(2)對于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是采用無損檢測法。
(3)依據TB10426—2004對鉆芯取樣的具體要求,在現澆混凝土實體結構上隨機鉆芯抽取混凝土芯樣。依據相關規定測定實體混凝土的電通量。測定結果應滿足設計或本技術條件的規定。
(4)如果設計中對混凝土的抗凍性有相關的要求,應依據TB10426—2004中對鉆芯取樣的相關要求,在現澆混凝土實體結構上隨即鉆芯抽取混凝土芯樣。在測定實體混凝土的氣泡間距系數時需依據DL/T5051-2001,測定的結果必須滿足設計中的相關規定。
總之,在混凝土質量檢驗過程中,施工前檢驗合格方可施工;施工過程中若是出現不合格,則應分析原因、及時調整、至合格后可以繼續施工;施工后的檢驗項目應與施工前、施工過程的檢驗項目共同作為質量評定以及驗收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楊玉林.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期的可靠性分析與控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5).
[2] 楊建江.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期間可靠度的分析方法[J].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06(3)
[3] 李煌.淺述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期可靠性分析與控制[J].廣西大學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