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海麗
摘要: 作者根據語言學科規律,結合英語學科特點,創建英語高效課堂,把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放在首位,進行口語訓練,為學生英語學習創造良好的開端,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英語口語訓練高效課堂英語教學
隨著英語的實用化,只停留在書面上的傳統英語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英語的需求,英語口語得到很大重視;隨著英語教學的改革與深入,無論是從考試導向還是社會要求都在朝著“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改革方向發展。為改進中學生英語口語教學,以英語交際為主導,積極創造語境,激發學生欲望,訓練方法多樣,提高英語口語的運用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語言學科規律,結合英語學科特點,創建英語高效課堂,把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放在首位,進行口語訓練。在學習中注重開發語言環境,創設情境,聽說領先,激發興趣,尊重學生,以人為本,為學生英語學習創造良好開端,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營造良好氛圍確保口語訓練環境
目前,農村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環境主要是學校,其聽說英語的環境和機會很有限,基本上是英語課堂。在這種環境下,課堂口語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消除緊張的焦慮情緒,使學生處在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動過程中,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
1.平等對待學生,克服學生膽怯心理。
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用積極肯定的態度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減少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入各種口語訓練活動中,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使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加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2.溝通師生情感,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感化每個學生,對課堂充滿激情,感染每個學生,激發學生愉快的情感,使他們樂于開口說英語,在互動活動中相互交流,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說英語的機會。
二、選擇合適內容確保口語訓練情境
選擇口語訓練內容是需要考慮的,就是讓學生覺得有興趣去說和有話可說。把枯燥無味的英語變成學生想說想用想去交流的語言,真正起到語言的語用功能:談談剛過完的周末或假期,談論自己旅行的經歷,談論某部熱門影片,談論社會上的流行話題……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選擇訓練內容,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要以學生為主體,使每位學生都感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是成功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口語教學的關鍵。
三、采用多種方法確保口語訓練效果
1.口語專練。
每周一、三、五讓學生根據近期會話內容進行口語對話。堅持讓學生用英語做值日生匯報。為了訓練和培養學生在公開場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可以每天利用課前5分鐘,輪流讓兩位學生用英語做值日生報告。剛開始,值日報告內容可以只限于出勤、天氣、日期之類的事,隨著詞匯量的擴大,知識的增多,學生除了完成日常的報告內容外,適當緊扣教材并與其同步進行,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承前啟后的相關內容進行活動,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教學內容。周二、四放錄音對學生進行正音訓練及聽力測試訓練。
2.對話練習。
學生進行對話練習,不僅可以拓寬思維,而且有利于加強寫作練習,有效地提高英語交際和口語運用的實際水平及技能,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能用每日英語的形式完成這一任務,或對話練習、或口頭報告調查結果等,都不失為一個練習口語的好形式,使他們在說與聽中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用英語提問,為每個學生都提供在眾人面前說英語的機會,學生愿意聽,樂于說,其樂融融。
3.創造情景劇。
在自由對話時間,學生可就當天所學的知識自編一個小對話。新課程標準下的教材編排,每節課都會有一個小任務,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環節“Just for fun!”,即任務型的教與學:利用幽默風趣的對話及詼諧怪誕的漫畫,讓學生在語言實踐和教學活動的新情境中進行交際性訓練,努力達到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和英語技能展開語言交際活動的目的。
學生自主選取題材,運用所學英語語言,合作完成共同話題。在自創的情景中運用大量所學知識,激發學英語的興趣,使英語語言“活起來”,使所學語言得以運用。學生不再枯燥記憶,真實的情境更能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成功的快樂更能激起學習的熱情,這樣的表演更能促進學生相互交流和合作。
4.口頭習作。
通過對本節知識提煉,進行口頭作文。學生通過概括、總結、匯報,訓練思維能力、組織語言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在這一環節,學生可以就任何學習生活上的問題,甚至私人問題,向教師提出問題,請教師解答。這是連接師生情感的橋梁,通過這一形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理解和被理解中增強學習英語口語的信心和決心。
四、進行強化訓練確保口語交際運用
最大限度地科學利用英語資源,合理提供課外環境,使時間效益最大化,學習效果最優化。
1.日常見面一句練。
上學路上,校門口,校園內,提倡學生用英語交談和問候,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敢于大聲講英語,并鼓勵他們課下也盡量運用所學的常用的表達方式對話,真正體驗英語的實用性,提高交際能力。
2.定期組織英語角。
以班級為單位,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學校安排的英語角。通過學生學習熱情的輻射,讓學生內化為口語訓練和語言實踐活動的內驅力和語言素質的內在潛能,對培養學生學習技能和創新方法起到重要作用。
3.學生英語演講。
大課間做周評價時,從各班選取優秀學生進行英語演講,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演講能力。讓學生盡量運用規范的英語口語,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培養了興趣,久而久之,養成了自主語言訓練語言實踐的良好習慣。
4.英語辯論賽。
當學生的口語訓練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口語實踐的機會,辯論賽無疑是很好的方法:學生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伙伴,形成互幫互助的和諧關系,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平臺,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挖掘每個人的創造潛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每個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亦非一日之功,為了能讓每個學生都說好英語,教師除了注重自身英語水平尤其是口語水平的提高之外,更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時刻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有意識地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口語實踐,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口語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
英語是學會的,練會的,而不是教會的。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斷練習,不斷強化,不斷實踐,做到自主地參與交際,能動地觀察和體驗語言的使用。
參考文獻:
[1]陳波,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桂詩春.談當前的外語教學[J].中國外語,2005,(1).
[3]王尚文.語感論(修訂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蔣小米.營造課堂教學氣氛點滴談.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6).
[5]王守元.交際英語口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