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 作者對昆明市健身俱樂部開設瑜伽課程現狀的調查分析,為昆明市瑜伽的普及與發展提供理論參考。通過對健身俱樂部的實地考察,了解瑜伽及相關健身俱樂部開設瑜伽課程的一些情況。對昆明市健身俱樂部,在教練員、學員和管理者對瑜伽健身項目在認識上的誤區和操作層面上的缺失進行調查研究,從而發現瑜伽在昆明健身市場上存在的一些漏洞,并提出改進意見,對昆明市瑜伽健身運動的全面性和健康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 昆明市健身俱樂部瑜伽課程開設現狀發展對策
1.引言
瑜伽,是印度文與日耳曼文的混合詞,在英文中意為“牛軛”,在古圣帕顛伽利《瑜伽經》中的準確定義為“調伏自心”。它源于梵文,有“結合,聯系”之意,即為達到冥想而集中意識。瑜伽訓練可以使人類本能各部分“結合”,與最高的宇宙萬物之靈同化,使自己從痛苦和災難中獲得解脫。瑜伽也是東方最古老的健身術之一。瑜伽作為一種新興的健身方法得到人們的認可有其自身的原因。瑜伽是一門哲學,同時也是一門科學。只要科學、合理、正確地練習瑜伽,就會給身體帶來各種各樣的好處。瑜伽作為一種既傳統又時尚的健身方式,以其特殊的魅力為越來越多的健身人士所接受。瑜伽在國外和國內大中城市開展較為紅火和普遍,昆明市部分健身俱樂部也開設了瑜伽課程。我們對昆明市健身俱樂部開設瑜伽課程現狀作調查與分析,旨在為昆明市瑜伽的普及與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到昆明市開設瑜伽課程的健身俱樂部進行實地考察,分別走訪了5家健身俱樂部(諦美斯健身俱樂部、寶力豪健身俱樂部、好恒健身俱樂部、賽特健身俱樂部、迪美生健身俱樂部)。如表1所示,發放關于瑜伽鍛煉的一些基本情況的調查問卷(調查對象包括教練和學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圖書館、中國期刊網、中國大眾體育網等,查閱與瑜伽相關的資料,了解瑜伽及相關健身俱樂部開設瑜伽的一些情況,并認真閱讀、分析和運用。
2.2.2實地考察法
到昆明市開設瑜伽課程的健身俱樂部進行實地考察,對其經營理念、運營情況、會員情況等進行調查,分別走訪了諦美斯健身俱樂部、寶力豪健身俱樂部、好恒健身俱樂部、賽特健身俱樂部、迪美生健身俱樂部。
2.2.3問卷調查法
向昆明市(包括各縣區)5家開設瑜伽課程的健身俱樂部發放問卷,對瑜伽教練、瑜伽會員的基本情況等進行調查。采用即發即收形式。
2.2.4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問卷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與分析,以有助于對本課題的調查與研究。共發問卷100份,回收82份,回收率82%;其中有效問卷78份,有效回收率95%。
3.結果與分析
3.1昆明市健身俱樂部開設瑜伽課程的基本情況分析。
昆明市健身俱樂部市場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比較快。至今已擁有大大小小32家健身俱樂部,在這32家健身俱樂部里開設瑜伽課程的有10家,我們對5家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查與研究。通過走訪得知,一是瑜伽教練難找;二是瑜伽教練的工資待遇比較高;三是正確了解和知道瑜伽的人群非常少,所以暫時沒開設瑜伽。在昆明市中心各大健身俱樂部的瑜伽會員較多,而小型(社區自己配備的,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健身會所和周邊縣城的健身俱樂部瑜伽會員不多。有的俱樂部經營者甚至不知道瑜伽是什么,就是一味地追求利益而開設瑜伽課程。這足以看出瑜伽在昆明健身市場存在很大的問題,同時也體現出很大的發展潛力和開拓市場的空間。
3.1.1對瑜伽練習環境的情況分析
練習的地點對于瑜伽格外重要。首先了解標準的瑜伽練習的環境:瑜伽練習本應在安靜而有大量清新空氣的室外進行,如高山下、大海邊、樹林等自然環境中,人的腦海里沒有競爭、沒有欲望。在紛擾的都市里,人們很難找到田園或是森林練習,所以應盡可能選擇一個安靜、清潔,空氣新鮮的地方,盡量離開房間而選擇露天的自然地;此外,也可選擇室內,要求靜謐優雅,燈光柔和自然,放置綠色植物,給人一種親臨大自然的感覺。房間中注意保持空氣的流通,這對于調息練習尤為重要。地上需要鋪上松軟的墊子,柔軟度控制在輕松地能保持站立,千萬不能讓腳下打滑。在練習關于坐式的瑜伽時可以使用蒲席,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疲勞。如表2所示,5家健身俱樂部的場地都不符合要求,瑜伽房與健身操房合用一個地方。4家健身俱樂部(諦美斯健身俱樂部、寶力豪健身俱樂部、好恒健身俱樂部、迪美生健身俱樂部)處于鬧市區,環境嘈雜,讓人難以集中精神投入到瑜伽練習當中。2家健身俱樂部(賽特健身俱樂部、迪美生健身俱樂部)的通風效果很差,空氣渾濁,瑜伽房竟然沒有對流通風的窗子。4家健身俱樂部(諦美斯健身俱樂部、寶力豪健身俱樂部、好恒健身俱樂部、迪美生健身俱樂部)的瑜伽房都靠近喧鬧的市中心,隔音效果很差,會員在練習時很難靜心。
3.1.2經營管理者的情況分析
走訪得知,昆明各健身俱樂部的經營者業務素質普遍不高。經營者中一部分是體育專業人才,但由于受高校課程編制的影響,普遍缺乏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另一部分既不是體育專業的人才,又不是經濟專業的人才,他們不但缺乏有關瑜伽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缺乏經營管理能力。對健身俱樂部經營管理者而言,推薦合適的健身方法、提高學員的身體健康水平是首要的任務與責任,而不僅僅以贏利為目的。他們在引進瑜伽課程的最初,缺乏對瑜伽系統、深入的了解,多數經營管理者在談及瑜伽時都缺乏對瑜伽背景知識的系統了解,對瑜伽的認識只停留在一種表面的層次上,強調的只是瑜伽對于健身的作用和在國內外受歡迎的程度。由于管理者對瑜伽缺乏足夠的認識,還直接導致在俱樂部的經營活動中出現許多問題。比如,不重視選擇優秀的教練員來執教,這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俱樂部的經濟效益;對瑜伽的宣傳不夠全面和深入,甚至在某些方面片面夸大了瑜伽的健身效果,導致學員在學習后難以收到預期效果。這些問題都在客觀上阻礙了瑜伽在昆明市的發展。
3.1.3瑜伽的收費情況調查
在5家健身俱樂部中瑜伽項目的收費和其他項目(比如街舞、健美操、肚皮舞)相比相對較高,瑜伽教練的工資待遇也比較高。這些會所一般實行會員制,可以辦月卡、季卡、年卡等。不同的俱樂部收費標準不同,如表3所示。
瑜伽在昆明來說仍是一項新興的健身方式,因此,雖然收費比其他運動項目偏高,但還是受到群眾的歡迎。相信瑜伽收費的不合理問題會很快得到解決,不會影響瑜伽的普及與推廣。
3.2對瑜伽會員的情況分析。
3.2.1瑜伽會員的年齡情況分析
對昆明市5家開設瑜伽課程的俱樂部的50名瑜伽會員進行了調查,昆明市的瑜伽會員絕大多數是女性,且年齡跨度很大,從20幾歲到50多歲。如表4所示:26—45歲的瑜伽會員占了總數的80%。而25歲以下和56歲以上的會員總數僅有18%。可見在昆明瑜伽深受中青年婦女喜愛。
3.2.2瑜伽會員的職業情況
如表5所示,瑜伽是一種時尚、休閑、相對奢侈的一種運動項目,把握好瑜伽特有的屬性進行推廣,想必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3.2.3會員練習瑜伽的目的
人們對瑜伽熱情如潮,但是對瑜伽的鍛煉價值往往一知半解。如表6所示:100%的會員認為瑜伽可以發展柔韌性;96.6%的會員對瑜伽的減肥塑身效果持肯定態度;而對于瑜伽鍛煉能夠治療疾病和增強體質的作用還有相當多的會員沒有認識清楚,持否定態度的會員分別達69.0%和23.0%。實際上,練習瑜伽不僅能夠提高柔韌性、加強呼吸機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能夠增強肌力和肌肉耐力,提高思維能力,還可以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比如頭倒立可以預防腦血栓的發生;肩周炎或者頸椎腰椎有疾病的人,通過瑜伽的練習可以起輔助療效的作用。但瑜伽不能包治百病,不是會員想象中的那么神奇。已經得了腦血栓的人就不能進行頭倒立的動作,嚴重者可能出現生命危險。會員對瑜伽鍛煉價值的片面認識,嚴重影響了瑜伽鍛煉效果。會員對瑜伽認知還存在一個誤區,就是瑜伽追求身體的柔韌性,是一種女性健身運動,并不適合男性。這導致昆明的瑜伽會員幾乎都是女性。瑜伽作為一種有氧健身運動,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同樣也可以練習。在國外,尤其是瑜伽的發源地——印度,男性練瑜伽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印度瑜伽教練不少是男性,并且練瑜伽達到一定境界的高人也是男性居多。
實際上,練習瑜伽不僅具有表6中的作用,還有以下益處:促進心理平衡,追求身心和諧;以獨特的方式祛病強身,調節體內環境;有效地矯正常見的脊柱變形,改善視力狀況;增強記憶力與自控力;兒童、青少年可增高,從小培養氣質,鍛煉意志,等等[7]。總之,練習瑜伽會使我們終生受益無窮。
3.3對瑜伽教練的情況分析。
據統計,昆明市5家開設瑜伽課程的俱樂部中,健身教練共50名,其中瑜伽教練僅6名,占教練總數的11.7%。通過對6位瑜伽教練員問卷調查和走訪,得出表7。結果顯示:昆明市健身俱樂部瑜伽教練基本為女性,且有75%的教練沒接受過瑜伽專業培訓,練習年限在一年以下的占到68%,兩年以上的只有16%。目前瑜伽教練員的水平有限,教學內容缺乏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在調查中得知,幾乎所有的俱樂部都采用同一種模式,即在教練員帶領下完成共同的練習內容,這必然影響到學員的練習效果。在瑜伽教學中,教練員過分強調瑜伽對形體、柔韌性的改善,沒有全面考慮到學員的生理和心理機能。健身俱樂部的瑜伽教練員的專業素質普遍不是太高,這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隨著人們對健身認識的逐漸深化,教練的專業知識是否過硬將成為會員選擇俱樂部的重要依據。
3.3.1好教練的標準
3.3.1.1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能力和專業品質。教練不僅僅是動作的傳遞者,更要有本事讓學員學到手。動作易忘,編排、帶課套路永存,所以學會課程編排套路、帶課技能遠比“填鴨式”記動作更為重要。在教學上,特別注重學員個性化的培養。在對基本功、成品熟練掌握的同時,不忘對課程編排和帶課技巧、技法反復實操、演練。
3.3.1.2不斷學習,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言傳不如身教”常常表現為教練對教學、對學員、對自身發展的基本態度。不斷充電、進修學習是教練團隊永恒不變的主題。健身行業在不斷地發展,只有跟得上市場變化的步伐,才能不斷更新課程,滿足健身需求并引領課程發展趨勢。
3.3.1.3教學時會進行持續不斷的實踐和批判性的反思。只有具備勤于實踐和反思的實踐品質,教練的整體專業品質才可以不斷提高。教練專業能力的強弱,學員自有公正的評價。加強對教練能力提升方面的管理,每周五給學員傳發教練意見反饋、評分表,按周期跟進教練的充電質量;在操廳和辦公區掛置意見箱,方便學員實時將意見反饋至服務部門,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使學員在教練的發展中成長,教練在學員的成長中發展。
4.昆明市健身俱樂部開設瑜伽課程的發展對策
4.1培養瑜伽的經營管理人才。
健身俱樂部要想有所發展,關鍵靠經營管理人才。管理對健身俱樂部的發展非常重要。管理可以出效益,管理是關鍵,企業效益的提升關鍵在于經營者。發展瑜伽市場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大力發掘和培訓瑜伽經營管理人才。必須通過不同的渠道,全方位發展和培養懂經營、懂管理、懂技術的復合型瑜伽經營人才。此外,高校也要加入到瑜伽人才的培訓工作去,開設瑜伽課程。
由于經營管理者業務素質不高,因而健身俱樂部所采用的經營手段普遍比較落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關鍵在于經營者,盈利型健身俱樂部作為一個體育企業,必須有一批精明強干,懂技術、懂業務、懂法律的經營管理人才,否則瑜伽課程很難在日益劇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并有所發展。瑜伽經營與管理者應該全面理解瑜伽的內涵,營造舒適的練習環境,正確地宣傳瑜伽的健身價值,為會員選擇合適的瑜伽項目,引導會員消費。這樣才能為健身俱樂部創造更大的效益,更有利于瑜伽課程的普及與發展。
4.2進行市場調查,制定合理的會員健身制度。
首先,經營者要定期進行市場調查,為消費方的市民建立一個與生活水平相適應的消費市場,了解瑜伽消費需求。同時要采取一些吸引會員的方法。例如:加大宣傳力度,在報刊上多報道瑜伽,或在電視上多播出有關瑜伽的節目,給更多人以直觀的感受。在俱樂部張貼簡單的瑜伽動作及健身功效圖畫;經常給會員作定期的瑜伽理論知識講座,消除對瑜伽認識的誤區,激發他們對瑜伽的興趣;免費發放瑜伽體驗卡,享受一節瑜伽課,感受瑜伽的魅力;不定期地進行服務質量的調查,樹立起自己的瑜伽特色和良好的服務形象。最重要的是要確定適宜的價格。在經營過程中不能單純以對市場的占有量為主要目標,必須多進行瑜伽市場研究,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明確自身定位,樹立起自己的特色和良好的服務形象。要注重多種經營和多項目的開發,在引進國外流行的瑜伽健身項目和設施的同時留心以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健身需求,并通過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內部管理,改善服務質量,樹立良好的俱樂部形象,以吸引更多的人進行瑜伽健身消費。
4.3建立優秀專業的瑜伽教練團隊。
目前瑜伽教練員的水平有限,教學內容缺乏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幾乎所有的俱樂部都采用同一種模式:在教練員帶領下來完成共同的練習內容,這必然影響到學員的練習效果。在瑜伽教學中,教練員過分強調瑜伽對形體、柔韌性的改善,沒有全面考慮到學員的生理和心理機能。這些健身俱樂部的瑜伽教練員的專業素質普遍不是太高,這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隨著人們對健身認識的逐漸深化,教練的專業知識過硬將成為會員選擇俱樂部的重要依據。健身俱樂部里舒適的工作環境和相對高的薪資收入,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從事這一職業。但是瑜伽教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勝任的。一些健身俱樂部把健身操跳得好、柔韌性好的學員“提拔”為瑜伽教練,或聘請高校體育專業中瑜伽練習有基礎的學生走上前臺,造成瑜伽教練人才魚龍混雜的局面。這些人缺乏瑜伽的系統專業知識,缺乏對專業知識的運用(包括專業技術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組織能力)。根據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一個人的能力大小與使他人喜歡的程度高低有密切關系。”瑜伽教練工作對其知識與能力有特定的要求:不僅具有其他比如有氧健身操教練和拉丁教練所具有的專業的體育理論健身知識,而且具有獨特的音質、體形和智慧。所以健身俱樂部必須抓好瑜伽教練的選擇和培訓工作,建立一支優秀穩定的瑜伽教練隊伍。同時,加強教練的敬業精神培養,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
4.4提高會員對瑜伽健身知識的認知度。
開設一些關于瑜伽健身知識的課程,提高人們對瑜伽的鍛煉價值的認識,讓學習者認識到瑜伽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祛病強身,調節體內環境,不僅能夠提高柔韌性、加強呼吸機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能夠增強肌力和肌肉耐力,提高思維能力,還可以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這樣才能為瑜伽健身俱樂部創造更大的效益,更有利于瑜伽課程的普及與發展。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5.1.1瑜伽開設的情況
練習環境欠佳,多數為室內環境。宣傳與推廣力度不夠,俱樂部經營管理者對瑜伽缺乏系統的了解和深入的認識,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者占多數。收費不合理。
5.1.2收費情況
與健身俱樂部里其他健身項目相比較,瑜伽項目的收費偏高(月卡一般為120—180元,年卡一般為800—1800元)。
5.1.3會員情況
會員對瑜伽概念的認識模糊,對瑜伽的健身價值認識片面。有些會員被經營者夸大的說法誤導。會員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盲目可能導致相反的效果,嚴重的還會對機體造成傷害。
5.1.4教練情況
瑜伽師資缺乏,專業水平不高,教學內容與方法、手段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針對性。教練員過分強調瑜伽對形體、柔韌性的改善,沒有全面考慮到學員的生理和心理機能。
5.2建議。
5.2.1瑜伽開設
瑜伽鍛煉選擇室內要給人一種身處大自然的感覺。開設一些相關健身功效課程知識講座。根據會員個人的情況制訂健身計劃。注重多種經營和多項目的開發,在引進國外流行的瑜伽健身項目和設施的同時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健身需求,吸引更多的人進行瑜伽健身消費。
5.2.2收費
把握消費水平的變化動態,尤其是要處理好決定市場流通的關鍵定位點。還可發放免費瑜伽體驗卡享受一節瑜伽課,感受瑜伽的魅力。最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的人群確定適宜的價格。
5.2.3會員
遵循健身市場的客觀經濟規律,擴大瑜伽市場,吸引男性瑜伽會員。使會員系統了解瑜伽背景知識,了解瑜伽的鍛煉價值與功效。經常給會員作定期的瑜伽理論知識講座,消除對瑜伽認識的誤區,激發他們對瑜伽的興趣。
5.2.4教練
組建完善的教練團隊,提高教練員的專業水平,使學員在教練的發展中成長,教練在學員的成長中發展。教練員在改善學員形體、柔韌性的同時,也應該全面考慮到學員的生理和心理機能的發展,不定期地進行服務質量的調查,樹立起自己的瑜伽特色和良好的服務形象。
參考文獻:
[1]崔秋萍.重慶市沙坪壩健身房瑜伽運動現狀調查[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6,(3):293-296.
[2]湯海燕.論瑜伽的審美價值與健身意義[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4):28-29.
[3]賀概.對北京健身俱樂部中開設瑜伽課程的現狀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01):110-112.
[4]黃錫祥.對我國健美健身業市場營銷調查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1,(3):79-80.
[5]李學君.重慶健身健美操教練及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2004,(4):77-80.
[6]Lanter.談瑜伽行業未來趨勢[EB/OL].http://www.yoga114.cn/newsfile,2006.12.
[7]柏忠言,張蕙蘭.瑜伽:氣功與冥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