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軍 曹彥
摘要: 對《數據庫原理》課程體系的內容整合、實踐設計、教學過程控制、考核方式進行改進,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學而知用,因用而學”學用一體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數據庫原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有利于提高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 《數據庫原理》研究性教學實踐教學培養項目意識
1.引言
《數據庫原理》是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學計劃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等課程的基礎,在整個計算機知識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此課程的理解、掌握和拓展,將對學生的編程能力產生深刻的影響。但是,《數據庫原理》的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本文針對《數據庫原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研究性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的開展進行了探索。
2.教學現狀
2.1過分偏重理論。
《數據庫原理》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但目前多數教師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將課本知識按部就班地向學生講解[1],將理論知識一遍一遍解釋,最多舉個簡單的例子加以說明,但是,課堂時間有限,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有限,多數學生不能一直集中精神跟隨老師的思路,所以教學效果不好。
2.2學習目的性不強。
在知識技術競爭激烈的今天,學生更傾向于實用技術的學習,而《數據庫原理》課程中多數是理論知識,學生只知道學習,但不知如何使用[1][2],甚至學習完該課程還不知道可以將學到的知識用于何處,學習活動枯燥[3],這就影響了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3實踐內容單調、孤立。
雖然該課程有相應的實驗內容,但多數實驗內容偏向于教材內容的鞏固,沒有實際應用內容的穿插,也沒有體現與其他課程的聯系[1][4],這就影響了該課程與其他課程知識的融合。
3.教學思想與方法
3.1教學對象。
《數據庫原理》課程開設之前,應該開設C++、JAVA、C#之類的編程語言,首先培養學生的編程思想,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學生就具備了基本的項目開發技術,只是尚未開設數據庫之類的課程,沒有數據庫相關知識,那么該課程就從項目開發任務的角度[5],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2教學思想。
課堂教學的內容應該精而實用,需要合理地將本課程內容與其他應用相關課程緊密結合起來,精心選配和組織那些基本的、核心的內容,將學生在預習中所提出的難點與數據庫相關項目開發知識結合講解,讓學生知道所學知識“何時用”及“怎么用”,使學生在學習《數據庫原理》的過程中有一種為了項目應用而學習的意識,而不是先前的盲目學習。
3.3教學方法
在《數據庫原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項目意識,就要將數據庫教學與項目開發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數據庫知識的過程中知道何時可用,同時也知道學習的知識在項目開發中如何使用。
3.3.1內容選配整合
《數據庫原理》內容的特點是概念多、邏輯性強、綜合性強、技巧性強。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方法的訓練和基本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對于這門課,其基礎的且重點的內容應該是SQL語言(數據定義、數據查詢、數據更新)、數據庫安全性與完整性、數據庫設計三大基礎知識和存儲過程、觸發器、游標三大數據庫編程技術。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將這些知識與技術穿插于項目開發的整個過程。
(2)教學過程控制
由于《數據庫原理》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缺乏趣味性,因此我們在繼承傳統教學優點的基礎上,將原理性知識與項目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具有為項目實踐而學習的意識。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在學習整個課程之前,演示一個簡單的項目成果,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數據庫在此項目當中的應用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將此項目分解成若干功能模塊,班內學生分組,每組負責一個功能模塊,教師先講解數據庫基本知識,當講解到項目中用到的知識點時,提醒學生馬上應用到項目實踐當中。比如,講到數據庫設計時,讓學生根據自己負責的項目模塊,設計出符合項目實際應用的數據庫;講到數據定義時,讓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數據庫將基本表等數據庫對象定義出來,這就能使學生明白如何使用。再次,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遇到數據庫方面的問題時,教師集中講解,指出所用知識點,讓學生明白其原理知識,這就可實現從原理到實踐,從實踐再到原理的良性循環。最后,師生互動,不能灌輸式教學,給學生充分的討論空間,通過討論發揮想象,激發思維,加深理解。
3.3.3實踐教學設計
為了鞏固課堂學習效果,加深理解,每次課對應的上機實驗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教學環節。本課程實驗采用模擬項目開發形式,用以帶動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驗證和綜合實驗。總的任務就是設計一個實際的數據庫應用項目,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確定一個題目。結合教師課堂上提供一個實際的項目案例,讓學生分析掌握其中的關鍵技術及設計要領,使學生能結合自己本組的項目進行實際開發設計,將所學的數據庫知識與程序設計知識相結合,跟隨課程進度逐步解決實際問題,最后產生該系統相關文檔及程序代碼。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還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使書上的知識變“活”,變得更“實用”,以此深化理解和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3.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好的考核方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方法中主要采用答辯式考核方案,除了傳統的考勤、課堂提問、作業練習和考試之外,增加項目設計實踐的考核比重,主要考核評價學生在項目中的表現,包括學習、在項目設計中的工作態度、在團隊中的貢獻,以及最終綜合實驗驗收時對項目實現效果和對相關問題答辯的考核。這種評價方式改變了傳統的考試評價方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研究學習、探索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4.結語
通過對《數據庫原理》課程體系的教學內容、實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進行改進,注重培養學生學習中的項目應用意識,使學生“學以致用”,為用而學,有利于去除學習的盲目性;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應用于實踐,通過應用鞏固加深知識的理解記憶,有利于消除記憶的強制性;學習與應用緊密結合,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應用學習的知識便可解決相應問題,有利于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學”與“用”并行進行,使學用相互促進,相互引導,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靈活性。該方法的實施使教學效果明顯增強,提高了學生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田秋紅,宋瑾玉,孫靜.數據庫原理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中國校外教育,2010,(08):97-98.
[2]柳佳剛.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4):78-80.
[3]劉風華.數據庫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03):158-159.
[4]張振蓮.數據庫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中國成人教育,2007,(12):121-122.
[5]葉霞,李俊山等.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小結.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07):39-41.
基金項目: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金資助(NO.J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