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珍
摘要:信用卡憑借其便利、優惠等優點,日漸深入人民生活,呈現“井噴”的發展態勢。但是近幾年,利用信用卡違規套現的行為也日趨突出且屢禁不止,對我國經濟秩序和金融安全造成很大的沖擊。本文作者依托現實情況,以有效遏制信用卡套現的違法行為為目標,從信用卡套現的含義和認定標準入手,深刻分析其危害性及存在的深層次原因,提出加強立法、差別提現、發卡從嚴、收單審慎、信息共享等相關防治措施,以促進我國經濟穩定和維護金融安全。
關鍵詞:信用卡套現社會危害性 防治對策
自2003年我國大力拓展信用卡市場開始,中國的信用卡業務呈井噴式增長狀態。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10)》中載明:截至2010年底,國內信用卡發卡量達到2.3億張,比2010年年初增長23.96%,相當于2003年的77倍;信用卡授信總額達2萬億,同比增長46.8%;信用卡消費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達到32%。這一系列的數據表明,“一卡走天下”已經被多數人接受,信用卡已經與人民生活密不可分。但是隨著信用卡業務的日趨發展,各種利用信用卡形式的違法犯罪活動也日漸猖獗,其中,信用卡套現的問題表現得成為突出。在我國東部地區,例如浙江、江蘇、福建等多個地區,甚至還形成了不法套現商戶與當地黑惡勢力相互勾結,從事地下經營,幫助洗錢的違法活動,已經嚴重影響到當地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在這種現實情勢下,采取切實有效防治措施,打擊、遏制信用卡套現活動已經刻不容緩。
一、信用卡套現的含義及認定標準
信用卡套現,是指持卡人故意不通過ATM或銀行柜臺等正規渠道提取現金,而是通過POS終端或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方式,以刷卡消費的名義,將信用卡信用額度內的資金以現金方式全部或者部分提出的行為。
信用卡套現有二個重要的認定標準:一是“故意”,持卡人必須有繞開銀行條例允許的取現媒介(ATM或銀行柜臺)的“故意”;二是“以消費為名”,即通過消費的形式,達到其取得現金的實質目的。鑒于上述特征,筆者認為以下兩種情況不屬于信用卡套現:一是刷卡后由于商品本身的原因選擇退貨,如質量問題,而商家主動選擇以現金方式退還貨款的。因為這種行為不存在初始的套現故意,取得現金只是一種退款巧合。二是持卡人替朋友刷卡消費,再從朋友那取到現金的,由于此類行為確有消費之實,且屬于朋友間的互相幫忙,故不屬于信用卡套現。
二、信用卡套現的社會危害
人們對信用卡套現行為在認識上存在一定的誤區,以為即便實施了套現,如果能夠按期還款,就不會產生不良影響,這種片面觀點也直接導致信用卡套現行為異常活躍。其實,信用卡套現行為對整個社會來說,都會產生廣泛的危害性。
(一)滋擾國家經濟秩序,“繁榮”地下金融活動
在信用卡套現中,信用卡持卡人與非法套現中介機構串通,以虛假消費為名,施行套取現金流為實,其事實上就有可能形成高利貸性質的地下錢莊,甚至還可能滋生出“洗錢”的溫床。而所套出的這部分現金流,由于是通過非常規渠道流出的,故商業銀行很難對其進行跟蹤,即使是人民銀行也難以對其進行監管。信用卡套現行為,變相加大了全社會的信貸投放量,不僅嚴重違反了國家關于金融業務特許經營的相關規定,違背了人民銀行的現金管理的章程要求,同時也增加了金融系統的不穩定因素。
(二)破壞社會誠信環境
各大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的管理章程中都規定了不允許進行套現和虛假交易的條款,客戶簽訂了信用卡申領協議,其實就意味著這些規定對申請人已經產生了法定約束力。如果在實際使用中,持卡人利用信用卡進行了套現活動,即使沒有給發卡行造成實際資金損失,但從契約層面來說也一樣構成了違約的事實,破壞了社會誠信環境。對于特約商戶來說,在申請POS機時也要簽訂相應的申領協議,該協議都會要求POS機只能為“工商執照經營范圍內”的經濟交易提供服務,也就是說,一旦特約商戶發生協助套現或直接實施套現的行為,即違背了協議的相關規定,破壞了契約誠信。
(三)增加金融體系的系統風險
在我國,絕大多數的信用卡都是無擔保的信用工具。也就是說,只要持卡人透支,銀行就要承擔相應的預付款墊付風險。正是為了抵消或控制這部分風險,銀行才普遍規定要對高額透支收取利息,對取現業務要收取相關手續費。可是信用卡套現行為的實施者們,卻用“消費免息”的外衣,包裹起自己取現的真實意圖,繞過了銀行監管視線,達到了盜取銀行現金流的目的。信用卡套現行為不僅使銀行失去了部分利息收益和手續費收入,還使銀行失去了對該部分資金的監控權。一旦持卡人出現資金鏈斷裂導致不能正常還款,或者是自始的惡意透支,銀行還將蒙受更為巨大的經濟損失。信用卡套現增加了信用卡產業系統風險,嚴重干擾了銀行正常經營活動。
三、信用卡套現的成因
(一)高額提現費的催生作用
商業銀行為了刺激刷卡消費,啟動了“消費預付款”方案,即允許持卡人在信用卡的授信額度內透支消費,并且還保證其可以獲得最長56天的免息期,到期還可以選擇一次性還款、分期還款或者是最低還款額多種還款方式。但是,這些透支免息的種種優惠僅適用于持卡人的消費活動。一旦持卡人要進行信用卡取現,則必須遵循商業銀行的信用卡取現規定:持卡人只能提取信用卡全部授信額度的30%~50%,每筆取現業務還要支付取現交易金額1%~3%不等的手續費,從取現當天起就要按日支付0.5‰的利息,無免息期,到期一般還都要全額還款。與信用卡“嚴苛”的取現規定相比,“消費透支免息”的誘惑力幾乎是不能抗拒的,特別是在持卡人有現金需求的時候。持卡人在對比了“高額提現費”和“免息資金”對自己實際利益的影響后,如果在當時又能夠獲得現實的套現渠道,一般都會毅然決然的選擇套現方式來獲取現金。高額的提現費用,無形中對信用卡套現行為起到了催生作用。
(二)發卡市場的“圈地”式營銷
我國近年的信用卡發卡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增長率保持在年均20%以上(如圖1)。信用卡“高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信用卡業務本身具有規模經濟的發展效應。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只有當信用卡的發卡量達到500萬張以上,發卡銀行才有可能獲得信用卡業務的利潤。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的信用卡業務具有很強的同質性,各商業銀行想靠信用卡業務上“質”的區分來取勝,幾率很小。各家銀行本著“不能質取,只能量拚”的信念,在發卡市場采取“跑馬圈地”、“撒網撈魚”。而且,各家銀行為了拉到客戶群,確保自己的“高發”優勢,還紛紛降低信用卡申辦的門檻,使原本應該嚴格遵守的信用卡準入機制基本上形同虛設,甚至還出現有些發卡銀行在申請人資格審查中,申請人都無須與銀行面對面,只需提供身份證等相關證件的復印件即可辦理的情況。為了留住申請人,發卡行對資料的真實性也沒有按章程要求進行必要的審查,有的只是進行電話訪問式的簡單核對。發卡環節的松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發卡行的市場占有份額,但也勢必埋下虛假辦卡、非法套現、惡意透支的風險隱患。
(三)收單市場的惡性競爭
事實上,信用卡的交易結算手續費是按著7∶1∶2在發卡行、銀聯、參與收單的機構之間進行分配的。為了獲得這20%的收單收入,收單機構間展開激烈甚至慘烈的競爭。收單市場上的收單機構是比較多元化的,除了商業銀行和收單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外,還有國內最大的專業收單機構——銀聯商務。銀聯商務,全稱為中國銀聯商務有限公司,是中國銀聯的下屬機構。銀聯商務正是憑借其既是管理者也是從業者的特殊身份,在收單市場上“攻城略地”,占據了競爭的絕對優勢,有些城市甚至規定只讓銀聯裝POS機,不讓其他收單機構裝機。面對銀聯商務的強大“紅色”背景,商業銀行和其他收單機構想要突圍,提升商戶的安裝率,就勢必要降低特約商戶的準入門檻,放松對其的審核,甚至為了吸引商戶違規降低扣率標準……當收單機構為了留住客戶幾乎不擇手段時,以套現為生的黑色商戶混入其中也就稀松平常了。
(四)缺失威懾力的法規體系
關于信用卡套現問題,近些年來相關部門也相繼出臺過一些規范(如表1),但是這些規范的執行力都是有待商榷的,原因有二:一是這些規范屬于部門規章,法律位階較低,缺乏整體的法律約束效力;二是就這些規范本身來說規定得也過于籠統,對信用卡套現行為既無明確認定標準,更無嚴厲的處罰措施,可操作性不強。例如在《信用卡管理辦法》中規定:“持卡人違反本辦法規定套取現金的,對其按套取現金數額的30%至50%處以罰款”,先不論信用卡套現行為本身就很難取證,就算取證成功,按照這個規定進行處罰,處罰力度也是過輕,根本起不到震懾作用。信用卡套現的違法成本過低,客觀上也是導致套現行為蔓延的重要原因。
(五)不健全的征信制度
我國征信制度建設起步較晚,社會覆蓋面較窄,系統數據的更新欠缺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嚴重滯后于金融市場的發展需要。而且,由于對“個人信用記錄”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不夠,多數人還沒有形成維護個人信用的意識。持卡人錯誤的認為“逾期還款”、“惡意透支”等行為只是讓自己留下點信用污點,但畢竟不是犯罪,對日后沒多大影響。
四、防治信用卡套現的對策
(一)加快立法,強化執法
加快立法,刻不容緩。我國在2009年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頒布了《司法解釋》(全稱《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首次明確“信用卡套現屬于違法犯罪行為”,但是在該司法解釋中對套現行為構成要件的認定和處罰標準并沒有很明確的說明和規定。如果我們想要從根本上做到防治信用卡套現行為,就必須加快推進信用卡的專屬立法工作,盡快完善我國刑法、反洗錢法、信用卡管理、征信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盡早確定信用卡關系人的責權關系,行為發生的處罰標準等等,為司法機關提供明確的執法依據。另外,加大各項規范的執行力度,強化行政管理手段,賦予銀監會、人民銀行等管理部門更高的處置權,允許其根據套現情節的不同,分別采取警告、罰款、沒收非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等手段,以幫助套現違法人正視并改正其錯誤。
(二)差別提現,拓寬融資
商業銀行應該順應市場發展要求,正視持卡人提現的現實需要,推行“差別提現政策”,即根據資信情況的不同將持卡人細化成若干等級,對分屬于不同等級的持卡人在提現額度、費率收取、利息高低上進行差異化對待。通過“差別提現”的動態管理,既可以引導持卡人通過正規途徑進行善意取款,也可以降低發卡銀行的資金風險,還可以引起持卡人對自己個人信用記錄的重視。另外,信用卡套現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我國當前小額融資難有關。如果我們可以多層面的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能降低其籌資的成本,也可以相當程度上降低信用卡套現的市場需求,從而有效減少此類犯罪情況的發生。
(三)發卡從嚴,審慎授信
想要從源頭上控制信用卡的風險行為,還要在發卡環節上實行“精耕細作”,即發卡前要嚴格審核申請人的申請資質、申請意愿和申請資料的真實性,做到三親見,即“親見本人、親見簽名、親見申請資料原件并鑒別真偽”。對于以團體名義申辦信用卡的,要重點核查該團體的企業特征、經營狀況、負責人的信用情況等,嚴防死守不法商戶“混水摸魚”。嚴把發卡關的同時,發卡行還必須審慎授信,要嚴格調查申請人的財務能力、還款意愿及以前的信用紀錄等,綜合評估申請人的各項資信狀況,然后再授予其與資信相符的授信額度,從而有效降低大額套現行為的發生概率和損失程度。另外,在發卡的同時,對客戶還要注重加強安全用卡的宣傳,提示其違規套現可能出現的危險。
(四)收單謹慎,加強監管
收單機構必須明確自己的責任,在特約商戶的準入、POS機的發放上,必須注意審慎原則,要嚴格審查商戶的經營規模、注冊資本、經營性質與范圍、法人情況等等,避免虛假商戶的注冊;對于已經發放的POS機除定期上門檢查外,還要進行非現場的不定時監控,加強對商戶日常交易的監控分析,如發現商戶交易量突增、涉及金額較大的有套現嫌疑的商戶,要注意進行重點排查。對新簽約商戶、有可疑交易記錄等高風險商戶應采取不定期抽查、電話回訪、現場回訪等方式實施監督檢查。另外,為了防止惡性競爭,規范收單市場,建議相關監管部門按照權責對等、風險與收益配比的原則清楚的界定收單機構的責任和義務,對違規發展商戶、導致套現等情況發生的收單機構要實施嚴厲的處罰。
(五)信息共享,多方合作
在我國,由于銀行間沒有統一的信息共享系統,故而客戶可以在多家銀行開卡,即使是出現違規行為,也只是在一家留下不良記錄,銀行很難獲取客戶完整信用記錄。銀行應該本著共同利益的原則,盡快聯手建立共享的客戶資信信息庫,以個人身份證件信息為核心,對持卡人進行動態監管,對于有套現紀錄或者有嫌疑的個人及中介機構開設專門檔案,防止其變換名頭,從其他銀行再套取現金。其次,商業銀行應該進一步加強信用卡安全宣傳,正確引導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明確信用卡套現的犯罪性質,協助公眾培養個人信用理念,增加社會大眾的金融風險意識。另外,還應由人民銀行、銀監會牽頭,敦促發卡行、收單機構與工商、公安、稅務、海關等部門加強交流合作,盡快建立共享平臺和預警機制,對非法套現者和非法中介進行聯合打擊,共同防范金融犯罪的發生,合力推進我國的金融穩定和安全。
總之,鑒于信用卡套現行為的廣泛社會危害性,我們必須對其提高警惕,加深認識,重點關注,嚴厲打擊,以確保我國金融系統的高度安全和經濟體系的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2011.
[2]袁道強.信用卡套現成本的博弈分析及其監管探討[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12).
[3]李東衛.信用卡套現的防控對策[J].中國信用卡,2009(03).
[4]陳向東,徐志國,王軍威.信用卡套現現象的透視與治理對策[J].金融發展研究,2010(01).
[5]楊麗媛.信用卡套現分析及治理對策[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1(02).
[6]趙永林.信用卡安全機制與法律問題的理論與實踐[M].法律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