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勇
中小企業貸款難歷來就是一個難以破解的世界性難題,特別是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逐步蔓延和深化,我國經濟下行風險明顯增大,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愈發突出。為了解我市中小企業貸款情況,分析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原因,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近期,我們就此開展了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金融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情況
中小企業是我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的重要力量。促進中小企業平穩較快發展,對調整全市經濟結構、擴大社會就業、增加財政收入和保持社會穩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市各金融機構在當前國有大型企業資金供應競爭相對充分、資金需求相對飽和的條件下,將中小企業作為開拓市場、競爭發展的重要戰略領域,切實執行“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正確處理好總量調控和結構優化的關系,進一步加大對民營及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努力推進全市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一是人民銀行加強信貸窗口指導,出臺了《關于改善金融服務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金融機構轉換經營機制,下放信貸權限,簡化信貸操作流程,創新支持方式,提高服務效率,規定對中小企業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申請和中長期貸款應分別在15個工作日和1個月內予以答復,對中小企業貸款實行單列計劃、單獨管理、單項考核,確保全年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長速度。
二是政府搭建融資平臺,市政府組織召開專題中小企業銀企洽談會,會議對接項目101個,共計金額39.97億元,其中41家企業與12家銀行參加了現場簽約,簽約金額達22.37億元。洽談會為我市中小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項目保障和資金支持。
三是金融機構加強信貸產品營銷,市政府組織召開銀行中小企業融資產品推介會,會上,各金融機構現場介紹了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最新金融產品,市金融證券辦、人民銀行、銀監局還組織編寫了《企業融資百問》、《中小企業融資產品介紹》等書籍現場贈送給與會人員。為中小企業盡快熟悉掌握融資技巧并有針對性選擇使用銀行最新融資產品提供了便利條件。
四是促進銀企對話,人民銀行在《株洲日報》開辟“中小企業融資為何難”的宣傳專欄,讓銀行和中小企業代表各抒己見,交換看法,凝聚共識,既加深了銀行和中小企業的相互溝通和了解,又調動了各方面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想辦法、出主意的積極性,營造了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的良好氛圍。
五是加強信貸督查,為暢通貨幣信貸政策運行渠道,消除貨幣政策傳導中的梗阻因素,切實督促轄內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有效信貸投入,市政府先后組織金融證券辦、人民銀行、銀監局組成銀企洽談會對接、簽約項目資金到位情況督查組、縣域及“三農”信貸投入督查組、中小企業信貸投入督查組等深入銀行、企業和株洲、醴陵、攸縣等縣域進行專題督查,幫助解決相關問題,力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
截至2008年末,全市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112.12億元,較年初增長15.01億元,增幅為15.5%;同期,全市大型企業貸款總量為127.56億元,較年初增長5.5億元,增幅為4.5%。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雖然我市金融機構為解決中小企業貸款問題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無論從存量還是增量分析,我市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在信貸資源占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其中尤以小型企業為甚。制約中小企業貸款增長難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企業自身不足。一是風險系數較高。國際上對中小企業存續期判斷的通行標準為5年,從株洲市的情況來看,中小企業一般都存在規模小、生產工藝落后、管理能力低下等問題,與大型企業相比,抵抗市場風險能力明顯較弱。二是管理信息失真。由于外部監督制約有限,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欠缺,管理行為不規范,財務信息不透明,極易造成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了信貸資金的安全程度,例如,農行一筆180萬元的中小企業貸款形成不良的原因是企業法人代表個人所欠債務過多,企業生產經營無法正常開展所致。三是抵押能力較弱。按現行標準,貸款的抵押物以土地與房產為主,但是調查結果顯示,目前90%以上的中小企業沒有土地與房產,無法達到貸款條件。
2、銀行機制不活。一是審批權限集中。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審批權限基本集中到省級分行,貸款無論金額大小,必須逐筆上報、逐筆審批,手續繁瑣且周期較長,中小企業貸款的時效性無法得到有效保證。二是激勵機制不足。對貸款的風險與獎勵的考核標準沒有進行細化與區分,從成本與效益角度考慮,基層行發放十筆中小企業貸款還不如發放一筆大企業貸款,造成基層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缺乏積極性。三是抵押標準僵化。在中小企業土地與房產不足的前提下,銀行對企業擁有的設備、專利權、倉單、應收賬款等可抵押物均持謹慎態度,并且折扣率過低,無法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例如:目前銀行對企業自由的機器設備抵押的折扣率最高為40%,專用設備的最高折扣率控制在20%。
3、外部環境不佳。一是擔保機制缺失。中小企業在抵押不足的情況下,外部擔保是取得信貸資金的有效途徑,但目前全市沒有一家規模大、信譽好、專業能力強的擔保公司,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而且,擔保公司缺少政府注資,完全以盈利為目的,造成擔保費用居高不下,一般為銀行貸款利率的50%,使融資成本高企,多數企業無法承受。二是信用環境不優。一方面,由于社會整體信用意識與制約措施有限,中小企業逃廢銀行債務的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由于“執行難”等問題的存在,銀行債權無法的到有效保障,降低了銀行放貸的積極性。三是行政效率不高。中小企業在辦理抵押物登記時,面臨諸多問題,如房產抵押的時間較長且按比例收取的費用較高(與其他地區比較);專利權等無形資產價值缺乏公允評估機構等。四是政府導向不足。例如:政府尚未在中小企業擔保機制的建立中發揮足夠作用;在對各銀行實施信貸獎勵過程中,沒有對中小企業實行區別政策(長沙市有單獨針對中小企業的獎勵政策)。
三、政策建議
(一)強化政府引導作用。改善企業自身條件,通過工商、稅務等各項行政監督職能,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與輔導,規范企業行為,完善自身融資條件。
(二)改善融資外部環境。一是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包括社會征信體系建設、改善司法與行政環境、建立投融資信息發布平臺等措施。二是建立健全擔保機制,以政府資金為主導,建立企業、銀行等利益各方共同形成持續的資金補充來源機制,并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三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在涉及貸款抵押、擔保登記等具體行政行為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手續簡化、收費合理;與此同時,應逐步建立完善專利權等無形資產公允價格評估機制,提高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能力。
(三)提升信貸服務水平。一是做活機制。在信貸審批權限與信貸業務處理流程上,對中小企業及“三農”貸款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差異化服務,提高信貸業務辦理時效。二是做新產品。加大信貸產品創新力度,適應信貸主體多種層次的需求。例如推出適應中小企業需要倉單、應收賬款、專利權等多種抵押擔保方式,如,有效降低貸款門檻。三是做實激勵。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實施信貸獎勵政策過程中,要單獨明確中小企業及“三農”貸款的考核辦法,并將獎勵落實到信貸經辦人員;另一方面,銀行內部也要對在現有考核框架下形成差別激勵措施,區別于大型企業等其他貸款業務,提高此類貸款發放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