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修奎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基礎,是人們從事活動的強大動力,人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生、發展起來的。為此,我們在體育課的教學上進行改革,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自主鍛煉,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得到鍛煉,為初中階段掌握1~2項運動項目打下基礎。
關鍵詞:興趣;學生;選擇;體育;學習內容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礎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 在新課程的改革浪潮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打開體育教學的新局面?我們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的研究。
我國的體育長期受舊思想和“赫爾巴特教師中心論”的影響,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不重視,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公式化,阻礙了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跟不上現代社會發展的潮流。因此,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們現在提倡的“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是指從終身體育與個性和諧發展需要出發,把運動作為學生將來的生活內容教給他們 ,讓他們體驗從事、理解、掌握、創造運動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運動的熱情。 “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其核心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此,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提高學生對運動的樂趣
初中體育課增加為每周三節課以后,體育課時增加了,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體育課都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也不管學生對所學內容是否感興趣、是否愿意學,這樣的課堂效果肯定不好,時間久了學生會對體育課產生厭煩心理,課堂氣氛沉悶,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尊重學生的教學理念。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老師所教授的內容感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所以我們嘗試著每周有一節體育課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分組練習,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巡回指導,體現運動樂趣,為學生在初中階段掌握1~2項運動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構建自選體育課活動的內容體系
本著小型多樣、快樂健康、寓教于樂、強身健體、促德輔智、創新發展的指導思想,根據學校的場地設施、師資情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身心特點,根據季節與氣候的變化,切實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科學合理地安排體育課活動內容。于是,我們對體育課的活動內容與形式作了如下的構思嘗試:
①田徑類:接力比賽、追逐比賽、計時跑、看誰跳得高、看誰跳得遠、貼燒餅游戲等。
②籃球類:投籃比賽、運球接力、計時跑籃、摸籃板比賽、斗牛及半場、全場比賽等
③排球類:對墻墊球、雙人對墊、對傳、比賽等。
④足球類:對踢、對傳、運球接力比賽、射門打準、比賽等。
⑤乒乓球:比賽等。
⑥武術類:興趣培養。
⑦健美操的編排興趣培養。
三、探索可操作性的體育課活動形式
貫徹新課標、新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在體育教學實踐中,要讓學生在課中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自己體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盡量通過豐富多樣的上課形式和教學內容來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參與性。
課型安排:本著可操作、可管理的形式安排
(1)自選課時,提前根據學校現有體育場地和器材,讓學生自主選擇3~4個學習內容,再根據學生選擇的學習內容進行分組。
(2)平時可根據學生的反饋及問卷調查,及時了解學生的體育愛好及特長。充分利用比賽、游戲等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師參與學生的體育活動,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活動本應該就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活動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行為、動作習慣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老師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事實證明,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無論是說話,還是眼神,還是采取的每一個活動步驟,他總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不冷落任何一個學生,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從內心深處激發出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上課自然就輕松了。
在課堂上,師生和諧還表現為融洽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上。老師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對學生是一種促進。學生看到老師身體力行,以一種平等的姿態進行學習,活動也會積極起來的。舉個例子來說,在組織分組對抗時,老師如果能參與到相對較弱的一組中,充當一名臨時隊員,平衡弱隊的實力。這樣,對鼓勵那些自信心不強,積極性不高的學生,能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一種常見的學習方式,在平時,這種方式經常被大家用到。小組對抗賽、接力賽、個人對抗賽等等,通過各種形式的比拼,激發學生活動的欲望,調動他們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時的各種比賽中,教師要及時地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確比賽的目的。教師還要注意安排一種和諧的氛圍,從而讓學生們在上體育課的時候能體驗到充分的快樂。
總之,由于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內容單調、重復,上課方式缺乏創新意識,再加上家長和學校等各方面的因素,學生漸漸對體育課的感受性降低,慢慢失去了對體育課的興趣,最后還可能對體育課產生一種厭煩心理。因此,創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形成濃厚的校園體育氣息,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是提高中學生自覺上好體育課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張晉蘭.快樂體育教學模式[J].太原大學學報,2002(9).
[2]劉福林.體育游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3]郭浩.淺析高校快樂體育的教學[J].遼寧體育科技,2005(6).
(連云港市贛榆縣沙河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