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波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68-02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它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師生的認可和歡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傳統教學中的中心支配地位已不復存在了,然而限于學生認知水平客觀存在的局限性,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有時甚至是更加重要了。教師組織、引導學生是否得法往往直接關系到小組合作學習能否順利地進行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教師應該怎樣更有效地發揮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啟發引導作用。
一、通過精心設計的導學案實現對學生探究活動的有效引導
導學案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載體對于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引領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好導學案,并通過導學案各個環節的恰當設置,實現對學生探究活動和思維過程的有效引導。下面就以“等腰梯形性質”這一節課的學案為例來具體談一談。
附:等腰梯形性質學案(節錄)
(一)認識圖形
閱讀學習課本P106至P107第5行的內容,然后回答以下問題:
1.(略)
2.思考:根據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定義,你認為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什么區別和聯系?①
(二)發現規律
聯想與猜想:
1.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質時,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研究的?②
2.類似地,你能猜想出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質嗎?
(三)證明規律
1.已知:梯形ABCD中, AD∥BC,AB=DC.
求證:∠B=∠C,∠ A=∠D
【歸納】等腰梯形性質1: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在等腰梯形性質1的證明過程中,你添加了什么樣的輔助線?該輔助線起到了什么作用?這當中蘊含了什么樣的數學思想?③
2.(略)
(四)運用規律
1.[例題]
已知:梯形ABCD中, AD∥BC,AB=DC,
延長BC到E,使CE=AD
求證:BD=DE
[反思]本題運用了我們今天學的哪些知識?運用它們的前提條件是什么?④
2.[鞏固練習]
1.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DC,
E是BC上一點,∠EAD=∠EDA
求證:EB=EC
2.已知: 梯形ABCD中,AD∥BC,AB=DC,∠B=60°,
AD=3cm,BC=8cm,求:AB的長
3.[擴展提升]
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AD+BC=4cm,
求:AC的長及梯形ABCD的面積。
[反思]本題添加輔助線的方法與前面題目中的有何異同?
我們今天一共運用了哪幾種梯形添加輔助線的方法?⑤
為了啟發學生找到研究問題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在解題之后進行題后反思、總結解題規律,我在本節課的導學案中循序漸進地設計了五個思考題。其中思考題①和思考題②是為本節課的復習引入設置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新舊知識和方法的對比,來進一步明確本節課的研究主題,并引導學生學會用已有的方法來研究新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猜想出等腰梯形的各項性質,學習之初的“旗開得勝”,對學生整節課學習熱情和自信心的提升是至關重要的。后三個思考題③④⑤設置的目的則是要引導學習小組在完成各個問題的解答之后要更進一步,把解題過程中顯現的那些具有共性和規律性的東西歸納總結出來,并在小組合作討論的基礎上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從而使每個學生不僅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解題能力和思維品質等方面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另外,在上面的導學案中安排的各個問題、習題之間都是環環相扣、緊密聯系的,前面的問題的解決往往為后面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鋪墊和啟示。這種不用語言的、環環相扣式的啟發引導,對于學生順利完成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證明等腰梯形性質1時運用的幾種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在解答[鞏固練習] 2這道題時完全可以照樣使用。再比如例題這道題的原圖連接線段AC后得到的新圖,恰巧就是在解答后面[擴展提升]這道題時需要設法構造的圖形,也就是說,如果學生能把例題這道題的基本圖形的特點真正認識清楚的話,那么通過前后題目的對比聯想進而尋找到[擴展提升]這道題輔助線的添加方法也就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了。
二、在課堂上通過恰當的方式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及時的啟發引導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探究活動的啟發引導要做到恰當及時、方式多樣。教師的啟發引導既可以是關鍵之處的精辟講解,也可以是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富有啟發性的提問;既可以是教師對學生小組展示情況的點評,也可以是教師深入到各個學習小組與學生零距離的接觸和交流。
在每節課的開頭階段教師都應該用簡潔、準確的語言為學生提示本節課小組學習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使學生明確本節課到底要探究哪些定義、公式或定理,以及將會運用它們解決哪些問題。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精心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并巧妙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研究主題。以上這些都體現了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積極引導。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以學生的獨立鉆研和合作學習為主,但對于那些靠學生現有水平難以解決的難點問題,還是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提示和講解。例如在證明等腰梯形性質1時,由于過梯形一腰端點做另一腰的平行線這種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學生們大多難以想到,于是我就在這節課的復習引入階段向學生們演示了一個我專門為這節課自制的flash課件,在這個課件中我向學生展示了梯形與平行四邊形這兩個圖形之間是如何相互轉換的,而在這個轉換過程中,之后性質證明中需要添加的那條輔助線也就自然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了。由于有了這里的巧妙鋪墊和啟發,因此后來學生在證明這個性質時,就很快添加出了這條輔助線,不僅如此,受此方法的啟發,有些小組還想出了另外幾種添加輔助線的方法,通過展示交流使全班同學受益匪淺。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各種情況經常是教師所難以預料的,因此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課堂應變能力和調控能力。對于學生出現的一些錯誤或奇特的解答方法,教師首先要抱著歡迎接受的態度,然后再利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巧妙地加以點撥和引導。這樣不僅能很好地保護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大膽展示的熱情,而且還可以從中自然地生發出一些有價值的教學素材,從而使小組合作討論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充實,學生也會從中獲得更多、更大的收獲和提高。
三、教師的啟發引導必須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啟發引導是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路或越俎代庖。因此,教師應該只有在學生獨立鉆研和小組合作之后仍無法解決問題時,才提供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幫助,而這種引導也應該是點撥式的引導,切忌為了省事把解題方法或題目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潛能和學生合作的力量,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例如當全班學生在解[擴展提升]這道題時缺少解題思路時,我沒有馬上對學生進行提示,而是讓學生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前面完成的那道例題的有關圖形,結果同學們在認真對比了兩道題圖形的異同之后,很快就研究討論出了這道題的解題思路。這種不露痕跡、溫故知新式的啟發引導,對于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又如,對于[擴展提升]這道題,有一個小組后來又想出了另一種證明方法,就是利用OA=OD,OB=OC來進行證明。但他們在證明過程中卻錯誤地認為OA=OD,OB=OC這兩個結論是可以直接運用的,究其原因顯然是與等腰梯形的性質2的結論搞混了。為此我沒有進行任何的評判,而是引導學生對照性質2給剛才的證法挑毛病,經過大家一番熱烈的討論,同學們終于找到上述證法的問題所在,并研究出了改進后的正確嚴謹的證明方法。通過以上過程,同學們不僅對等腰梯形的性質有了更為全面清晰的認識,而且對邏輯推理應具有的嚴密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總之,教師對學生循循善誘的的啟發引導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高效進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教師的啟發引導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時機和恰當的方法,只有那些必要的、得法的啟發引導才能起到促進學生更好地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目的,也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和諧、高效的生動場面,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