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龍
【摘要】進行有效的物理實驗教學,教師應該具有怎樣的知識素養?如何進行有效的物理實驗教學?如何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這里我談談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針對物理實驗教學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80-01
繼續努力探索。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不僅作為一種物理方法,而且作為物理思想,在物理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實驗技能和實驗能力,促使學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規律,激勵學生熱愛科學,培養科學素質建立正確的世界觀。為了搞好實驗教學,應著重抓以下幾點:
一、教師應該具備廣泛的實驗專業知識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眼里的教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中學物理教師除了應掌握必要的物理實驗技能外,還應該對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有正確的理解,對物理教學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和組織學生實驗的方法與技巧有基本的了解,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以外情況有充分的預設。這無疑要求物理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物理專業知識和良好的物理實驗素養。
二、教師應該具備物理實驗教學的新理念
教師有深厚的物理實驗功底的同時,還要在物理實驗的教學形式上靈活多樣,不墨守成規的照搬照套,大膽實踐,大膽創新,用實驗教學的新理念來指導物理實驗教學。對于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引導學生以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作為素材,根據物理原理建構模型,重新創設實驗。這既使物理實驗顯得生動有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同時還緊扣了從生活走進物理。
三、切實重視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使學生對物理現象獲得生動、深刻的印象;做好課堂演示實驗有助于學生掌握運用實驗手段發現問題,解釋問題的科學方法。不能因為演示實驗的煩瑣而人為削弱這個環節,也不能因為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 過分依賴多媒體的模擬實驗, 讓學生看一下了事。要正確引導思考、提出問題和質疑, 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真正發揮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在九年級上學期《歐姆定律》第三節《電阻》的教學中,實驗前可對全班學生都進行分組(三人或四人一組)每組都有電源、燈泡、滑動變阻器等器材。教師邊演示邊設問,滑動變阻器有幾個接線柱,怎樣連接它才起到了改變了小燈泡的亮度的作用。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仔細觀察,動手操作,再通過實物感受,實物觸摸,學生必然會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熟悉并掌握滑動變阻器的結構和連接方法以及改變電流大小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學生的動手實驗中,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求知欲望。變 “要我學”為 “我要學”,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的接受到主動的獲取。
四、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 培養創新能力
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 應該多進行一些創新設計, 有意識地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設計型的探索性實驗。這樣既可以增加實驗的創造成分, 又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動探索性”。例如, 在總電阻教學中, 首先,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歐姆定律設計一個電路, 測定各個電阻的阻值, 然后由學生進行實驗, 并從實驗中歸納出R 串= R1+ R2 的結論。然后, 教師根據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和歐姆定律, 從理論上加以推導, 也得出同樣的結果。這樣, 在獲得關于串聯總電阻與分電阻關系的知識的同時, 學生學習到了自己設計電路、總結規律、從理論上論證的初步方法, 同時也培養了探索創新的精神。 教學中把演示實驗改為驗證性和探索性實驗, 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演示實驗無法取代的。
總之,物理實驗教學活動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為目標,著眼于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興趣、習慣及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該大膽嘗試,通過實驗真正做到:“學生力所能及,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教師為之”的新課程理念。通過這樣的物理實驗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而且能為學生營造創新學習氛圍, 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從而進一步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閻金鐸.中學物理教學[M].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2. 汪會民,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2009年3月.
3. 韓會一,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討,2009年7月.
4. 孫桂蓉,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問題,2009年7月.
5.《教育方法與藝術全書》主編:柳斌 中國物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