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83-0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可以使學生的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一種意識傾向,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力量。若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數學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執著的追求,勤奮的探索。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當前數學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也是數學教師們最頭痛的問題。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外,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做為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才能使學生對學習數學有興趣,只要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為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我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談幾點體會:
一、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給學生以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工夫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的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給學生創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參加者,課堂教學應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中,要誘發學生利用舊概念去認識新概念,應用己學習過的公式、定理去解決新的問題等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發展。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讓每個學生把長方體火柴盒的六個面糊上紙,每兩個相對的面糊同樣顏色的紙,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面,老師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都什么形狀:面與面之間有什么關系,因為學生親自動手糊過火柴盒,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觀察,都能有條有理的把觀察的結果敘述出來,緊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其它部分。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參加了這一教學活動,興趣也很高,都爭先恐后舉手發言,最后又由學生將長方體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敘述,在此基礎上老師又運用準確、簡明的數學用語做出總結,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不僅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且使學生得到的知識進一步深化。
二、重視操作,發展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參加實踐操作活動。僅教師的演示,沒有學生的親自操作,學生獲得的知識還上比較膚淺的,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加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才可能使所有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例如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讓學生拿不同大小的圓柱性罐頭,將外面貼的商標紙剪開,展開后看是什么形狀,有的學生沿著剪開,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有的學生按斜線剪開,展開后是平行四邊形。通過動手大家認識到: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可以是一個長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邊形,它們的長(或底)與圓柱底面周長相等,寬(或高)與圓柱的高相等,當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側面展開是一個正方形,在此基礎上,導出圓柱體的側面積等于底面積的周長乘以高,這樣學生學得主動、活潑,不僅理解了圓柱體側面積的概念,掌握了計算側面積的公式,而且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實行操作和問答中,明確思維方式,弄懂算理,學生在搬弄具體事物時,思維易于發散,印象及其深刻,學習興趣越學越濃。
三、觀察能力的培養,產生學習興趣
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能力,是構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學會在觀察時透過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質,發現規律,達到不斷獲取新知,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的目的。
學生只有對數學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它。強烈的好奇心,是引發興趣的重要來源,它將緊緊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緒中去積極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內涵。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巧設問題,誘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教學中要盡量舉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運用幻燈片、模型、實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分析、綜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能夠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不至于在深奧的數學迷宮中迷失方向。
首先,需要我們教者與學生之間有著和諧的師生關系,而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不是要我們教師一味地討好學生,而是用心呵護他們,真心幫助他們進步發展,學生自然會敬仰老師,相信老師。學生信其人,方可信其道。
其次,需要教師引導他們去體驗數學的美感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美是人人都不可能拒絕的,這當然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者對教材充分掌握,對學生有著充分的了解,對教學藝術的充分研究,能夠輕松駕馭課堂。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的好:“沒有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這位大師不僅幫助了學生的學習,更幫了我們老師的大忙,在興趣大師的帶動下,學生就能積極地“動”起來,那么也將出現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總之,激發學習數學興趣,對創新意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被充分調動起來,甚至達到入迷入神的狀態,興趣一旦被激發起來,學生就能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索,并在探索中形成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人人學數學,人人學到有用的數學,人人都能在其中得到應有的發展,是教者和學者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