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坤
【摘要】現今的新教材內容要求我們每位一線老師都應學習好新課標,努力鉆研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角色轉變,創設和諧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不斷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
【關鍵詞】角色轉變激發興趣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89-01
現今的新教材內容更加全面,更加貼近生活,更加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更能體現時代特色。課改實施了這么多年,我們每位一線老師都應學習好新課標,努力鉆研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以不斷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
一、老師角色轉變,創設和諧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倡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今的教材編排和教材內容都利于我們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現在城區學校都配備了“班班通”設施,對于一些課件的運用,更是把教學情境創設營造得有聲有色。在《確定位置》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某班組織觀看演出,老師給學生提供些信息,請你們猜一猜小華的位置。師:“他呀,在第二組,能找到他了嗎?”師:“你認為還需要什么信息?”師:“那我告訴你們,他坐在第三排,現在你們知道他是誰了嗎?”這樣形象具體的課件展示再通過猜游戲來加強對“位置”的理解,使學生愉快地學會了“位置”的知識。
二、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修改的過程。新課標中,明確告訴我們,數學教學不能再是單一的、枯燥的程式化過程,它應該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過程。
1.讓學生自己動手,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成為教學過程的直接參與者。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感知能力和新教材的知識結構,采用多種模式對學生進行自我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如在《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認識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時,先讓每個學生準備好學具,通過“做一做、擺一擺、比一比”等直接動手活動,使學生加深了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
2.在教學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既注重獨立思考又提倡相互學習,與人分享。傳統的教育思想特別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要自己想,作業要獨立完成,忽視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現在的新課標則把合作交流看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的學習氛圍中,互相傾聽、感知、質疑、提高。
3.啟發學生思維,鼓勵算法多樣化,解題方法多樣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長期以來,教師習慣于按照自己的要求使學生的計算方法和解題方法“格式化”,只重視算法最優化,忽視算法多樣化,而新課標中在這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啟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算法多樣化。如在教學“9的去加幾”時,可利用教材創設情境,讓學生學會“9加幾”的進位加法。再動手操作學具,讓學生手拿“牛奶”擺一擺,算一算,并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學生通過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樣的結果,從而對“湊十法”“點數法”“接數法”等幾種算法有了全面的認識。
近十年來的新教材的教學實踐,讓我們充分認識到:新課程讓教師擁有更大的自主性,同時也向每位任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好數學老師不僅要表達清楚,板書漂亮,教學有方,更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用全新的理念去感知教材,認識學生。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體驗、思考、總結、提煉,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合格的新課程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