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2期《體育教學》論壇(www.tyjx.net.ccn)的主題:面對前一階段(十年)的課程改革,您以及您周圍的同事曾遇到過哪些方面的困惑,又是如何解決的?以下是部分觀點摘登。
【若水軒主】:提出幾種課改以來出現的值得反思的現象:
1.什么內容有趣、簡單、沒風險,就上什么內容,枯燥乏味的,有點風險的內容少有人上。
2.健身和教育價值都很高的體操類內容,現在越來越少有人上,有的教師說他們已經好多年沒上過跳箱課了。全國的觀摩課倒是體操內容不少,那是為了引導大家都上體操課,這正說明在全國范圍內體操內容正在淡出體育課堂。
3.不同地方、不同學校之間很難找到相同的體育課學習內容。你做公開課要借班上課,需要用到二列橫隊變四路縱隊,可人家學校的學生從沒學過,你只好從頭教起。
4.觀摩課精彩紛呈,常態課依然如故。城市學校轟轟烈烈,農村學校原封不動(這是就整體而言,不包括部分優秀的地區、學校和教師)。
幾種現象的原因是共同的,那就是體育課程缺失規定性的學習內容。
《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要確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內容。宋盡賢認為:“沒有科學的內容體系,就難以支撐起課程目標……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核心內容應該是全體學生都要進行學習的規定性內容,更是體育教師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內容。”那么,體育課程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在哪里?誰來確定?
【戴恒年】:大國辦大教育,難。學校體育的評價機制還不明,盡管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但到了具體落實時就難免走樣。
【杜曉紅】:讓我們來說說,“健康第一”給了我們哪些指導吧。近來研讀課標,再次重溫了“健康第一”思想在課標中的標志性地位,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將其作為指導思想反復強調的。但仔細學習比較了其他科目的課程標準,發現多數并沒有提及要“堅持……的指導思想”,而都是從學科自身的特性說開的。
仔細想想,“健康第一”既是社會對人的要求,也是人自身生存的自然需要,或者說是人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而且再細說,絕大多數的人生來也是健康的,在青少年時期就更是健康的了,相對于中老年人來講他們的身體在這個年齡是最好的,這應該是事實吧。
問題是,我們的體育課程把本來就普遍存在的一個事實作為自身教學的指導思想,或者目標,那我們的體育教學在培養什么?因為學生們本來就是很健康的,至少我們不能說他們不健康吧。這么說的話,那我們體育課程實施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又是什么呢?
【依晨】:課改的理念是沒有錯的,這一點是沒有太大疑問的,關鍵是在課中怎么落實和執行。按照版主的意思,學生階段都比較健康,體育課目的又是什么?現在我們主要任務就是要把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大家都明白體育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健康素質。要以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健康為基本功能,要鍛煉學生的身體,教會學生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雖然體育課不能把發展學生的體質作為惟一的目標,學生體質的提高也不能僅僅依賴體育課教學,但如果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沒有根本改善,總不能說體育課程改革取得了成功。
【于松峰】:“健康第一”是新課改的靈魂,我認為它的提出包含了數層內容:
1.充分突出學生的練習主體。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解過多,組織調動過多、集合次數過多;“健康第一”就要求教師精講多練,創造一切條件將學生練習時間最大化。
2.“健康第一”強調了調動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要求體育課堂教學要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降低對動作技術的刻意要求,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充分動起來,進一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
3.“健康第一”要求體育課堂教學具有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積極吸收民間的優秀傳統體育項目、充分開發器材的多種使用功能、課堂教學積極地融入時代元素、強調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利于學生身體的全面發展、利于充分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愛。
4.“健康第一”要求體育課堂教學與學生終身體育相結合。讓學生充分認識體育鍛煉的價值,培養運動興趣,引導學生走向終身體育的道路。
5.“健康第一”要求體育課堂教學注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利用體育項目的獨特優勢,有意識的創設情境,使學生各方面的意志品質得到有效的鍛煉與培養,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這些在課改前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是很少做到的。
【若水軒主】:生理、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說到底就是個身心健康問題。體育課程應主要承擔促進身體健康的任務,同時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而在有些心理學專著中,談到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徑時,對“參與體育活動”都是一帶而過,有的甚至提都不提,可我們自己倒把心理健康的重任攬在了自己身上,這實際上很難做到。
在其他學科老師眼中,體育課就是老師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玩耍,就是對文化課的一種調劑和積極性休息。往高說,就是德智體全面發展中“體育”那一部分,或者是一種通過身體的教育,是促進學生身體正常生長發育,增強體能,增進健康的重要手段。或許,旁觀者清,這看法雖有點太小瞧我們,但確有幾分道理在里面。國家課程研究所的張廷凱研究員曾開玩笑地說:如果體育課標里面的那些目標都實現了,學校教育中許多活動都可以不要了,因為有體育就行了(不是原話,大意如此)。太精辟了!
【韓秀文】:個人理解其實沒有那么復雜,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老師們在指導學生進行身體鍛煉時勿忘了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學生做到身心健康發展,哎!說起來都知道,可做起來比較難呀!
【杜曉紅】:“健康第一”肯定是重要的,是社會各個領域均需關注的。但這個說法容易產生一個邏輯性觀點,就是在體育課程教學中“保持學生身體健康”就可以了,當然也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且不說能不能解決心理健康的問題,關注也可以,但是由于原本學生身體就是健康的,那么“促進健康”的要求就不明確了,或者被模糊了,變成了只要“健康”就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了。如果這種隱性的含義引導著我們的課程,那么在沒有強調諸如“強壯身體,增進健康”等對健康和體質更高的要求時,一種對體育教學自然而然的“淡化”可能會侵蝕大家。
【Dongfuqiu】:“健康第一”是我們體育老師進行教學或者體育訓練時首先考慮到的問題,安排“量”或者“強度”一定要適中,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的!
【杜曉紅】:我可能還是沒有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學生的體質是下降了,全國人民都很著急,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要提高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這是我們的最終目的。而目前體育課程的“健
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雖然好像讓大家更加重視健康了,但并不就是重視身體素質提高、運動素質的提高,反而是有可能導致淡化身體素質、淡化運動技能的提高,僅僅以一般的“健康”為目標來實施教學。
我覺得,對于體育課程來講,“健康第一”是我們的基礎,我們應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更好的、更加響亮的口號。
【全能】:偉大領袖毛主席也只提出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雖然時過境遷,卻沒有人能否定這是實話,給“體育”的作用定位是準確的。您還有更高的要求,更響亮的口號?
【杜曉紅】:我支持毛主席關于“體育”的這個說法。問題是,它現在還是我們的口號嗎?我們現在的口號是什么?
【一馬平川】:學生健康問題,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深度不同,導致對學生健康是已經健康還談健康。
【杜曉紅】:同意,健康是有深度不同的。少年兒童需要什么樣的健康?老年人需要什么樣的健康?為什么要讓孩子們多鍛煉,孩子們的身體鍛煉為的是積累更多的資本,什么資本?是他們現在健康的資本,還是他們以后乃至一生的資本。我們體育課程要給他們補充什么樣的資本?
【若水軒主】:似乎到現在還少有人真正理解杜博士提出這個問題的真實意圖、深刻含義以及想引導大家思考些什么。我似乎明白了一點,但又不愿直白地道出,因為我對于這個問題還缺少深人思考,很不成熟。
【杜曉紅】:再補充點材料:01版課標中這樣寫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制定的。
修訂版課標這樣寫道: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全能】:“那我們體育課程實施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又是什么呢?”竊以為應當是: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孕育學生的體育情懷。
我們很多人人了這個行,并沒有得到太多的回報,甚至要忍受一些歧視,之所以堅守下來,是因為心中有一份無法割合的愛。為什么我們不能將這樣的愛傳遞呢?
【若水軒主】:我從“健康第一”所能想到的:這是整個學校教育要樹立的指導思想,而不是專指體育課程的指導思想。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健康第一”的思想可以告誡或啟發我們:
不要在空氣污染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室外鍛煉;
不要讓學生過度用眼以免視力下降;
不要在過度炎熱的環境中從事室外作業以免中暑;
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要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具體到體育課程來講,是不是應該在更深層面上,找準切合課程自身特色的切入點,結合體育課程所能解決的健康問題去體現“健康第一”。如生長、發育、活動能力、體能、技能、健身、意識習慣、終身體育等等。如果把學生所有健康問題都攬在自己身上,其結果必將不堪重負,反有可能一事無成。
但話又說過來了,活動能力和體能素質畢竟是健康諸因素中較活躍、較重要的東西,所以,體育課程和體育教師決不能借故擺脫自己在增進學生健康方面的責任。因為你的課程名稱就叫“體育與健康”啊。(其實一門課程的職能是由名稱決定的嗎?這有點滑稽。小學為什么還叫“體育”,小學體育與健康無關嗎?)
【zhangyuqiao】:健康第一,這個健康大家不覺的很廣嗎?我覺得我們一線體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在教學生技能和方法的同時,更主要是要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提升,自覺鍛煉的思想和習慣,教師不是萬能,但是這個目標確實可能的。有限的課堂無法將知識和技能全面地教給學生,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知道如何去做才是關鍵。本人在平時工作中,覺得合理的家庭作業的布置可以很好地幫我們達成目標。作業也不一定就是技能的練習,可以是相關體育項目的知識等等,學生通過自己的收集,不但可以充實自己的知識面,還能在課外學習更多我們課堂上無法全面傳授的內容,還可以促進在終身體育中的定向性選擇,這樣對學生終身體育的形成會有很大幫助。我們在一線教學的目標其實就可以完成得更好!
【南來北往】:“健康第一”,是我們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我們教學的靈魂所在。但并不是說我們每次課都要關注到健康的方方面面,如您所述,您對學生的要求就充分體現了為學生終身體育服務的意識,為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創造了條件,這就是“健康第一”的思想。
【江蘇·徐仲書】:“健康第一”根本就不是什么“指導思想”。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質量的基礎;健康是人類自我覺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狀態,有著豐富深蘊的內涵(百度)。
什么叫“指導思想”?它是指“指點、引導某人或某事行動的觀點或理論體系”,也稱之為“行動指南”。也就是說,帶有很強的方法論類的東西才能稱之為“指導思想”。“健康第一”它提供了如何實現健康的方法了嗎?沒有!相反,它一直是作為“目標”出現的,“目標”什么時候成為過“指導思想”?共產主義是目標吧?誰聽說過以共產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多維觀的“健康第一”不也是一種共產主義嘛(當然此言在這僅是一個種比喻,至于它是否能實現并不是這里討論的重點。)?
例:“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科學發展觀”是指“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一種方法論。
“健康第一”是一種生存信仰,它只是一種目標、理想,它從沒給我們提供過什么途徑、方法之類的東東(“健康”的概念中曾有提過,但不等于是“健康第一”這個概念中提過)。
【杜曉紅】:我們還得仔細想想“健康第一”是我們體育課程、體育教學的目標嗎?達到這樣一種理想、目標有很多條路,如飲食、作息、情緒調整、養生等等,體育課程只是指向這一理想或目的的其中一條、其中一段(青少年時期)路。而我們的體育課程的指導思想應該是指向這一結果的更加具體的做法。“健康第一”和我們的關系到底是什么?
【若水軒主】:如果目標能成為指導思想,徐老師的立論就站不住了。如果目標不能成為指導思想,那麻煩就大了。見過一個說法,說指導思想是“做某件(某些、某類)事情遵循的依據、達到的目的”云云。如果這一說法成立,目的(目標)是可以作為指導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