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飛
隨著入學年齡的提前,一年級的新生用“孩子”形容也不為過,許多教師在教學時非常不適應,總感覺束手無策。這些新生的確給我們出了許多難題,下面就這些難題談談自己的體會與建議。
頭痛問題:排隊
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往往是這節課安排好隊形,下節課有的同學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甚至課的開始好容易調整好隊形,課中再集合時好多學生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主要因為學生太小,對固定事物的記憶較差,再加上彼此之間不熟悉。還有就是體育教師片面認為站隊是體育教師的“份內事”,應完全由自己來解決。而一年級的站隊是需要體育教師、班主任甚至任課教師的協同來完成。比如一年級學生有放學隊、體育課教學隊、專用課堂隊伍(比如信息課)等隊形變化,讓一位成年人都吃力,更何況是孩子呢?首先我們應主動與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溝通,用一種固定隊形進行放學或教學,以便于學生找到位置。大家平時也可能注意到,我們學生記不住自己站隊的位置,但卻能清楚地記得自己在室內座位位置。我們充分利用這一點,室內通常把學生分成每排八名學生,分成若干排。如果把鄰近的兩縱排按照一定的規律(例如:左側同學站在右側同學前面)合成一隊,正好是四路縱隊。雖然學生有時會忘,但回到室內后就會馬上想起自己在室外的站隊位置。在教室內練習幾次,然后帶至室外,學生就記住了自己的位置。
頭等問題:課堂常規的落實
提到常規,許多情況下我們會想到了稍息立正、體操隊形的散開等專用常規,其實這并不全面。一年級新生對于隊列是一片空白,單一、枯燥的隊列練習勢必讓學生厭煩,不愿參與其中。應與實用性相結合,首先對學生進行像進出座位、連貫走出教室、走出校門等實用方面的練習。比如進出座位與走出教室,同位間要讓外側的同學先走出,而后內側的同學再走出。進座位則相反。進出教室采取分成兩大組,有次序的走出。即靠近教室門的同學先出,而后其他同學走出。看似簡單的內容,這里就包括了謙讓、合作品質的培養。有了以上基礎后再進行稍息、立正、散開等方面的常規教學就會“水到渠成”了。當然練習的次數不要太多,一次課練習一項兩三次即可。
煩心問題:違紀處理
“老師他打我”、“老師他罵我”、“老師他碰我”,這是作為一年級教師常遇到的問題,常常弄的我們應接不暇,焦頭爛額,甚至不堪其擾。首先,教師抓住問題的根源。例如:在學生站隊時出現擁擠、碰撞,打小報告的人數最多。先給學生強調后排的同學只能向后退不能向前推的動作要求,同時要求前排學生在距離不夠時跟身后的學生說一聲,然后慢慢向后退。學生在教師連續提醒幾次課后,學生因碰撞而打小報告的人數,所剩無幾。其次,對于學生之間的“矛盾”問題,應教授孩子一些簡單的處理問題的辦法。比如,碰撞在許多情況下,被學生誤認為是“打”,而“肇事者”卻是一頭霧水。我的辦法是:出現“打”的問題(輕微的),自己先告訴對方,對方應虛心接受,并致歉。最后對于發現違紀的情況時,發現者應告誡違紀者,當再次出現時可以舉手報告教師來處理。以上處理方式,不僅鍛煉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給問題有一個“緩沖”,也使教師避免了陷入處理問題的“深淵”。
易疏忽問題:第四隊或后排教學
體育教師在教學時為了不給教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一般不輕易調動一年級教學隊形,這樣做勢必造成隊形的單一,后排同學因為看不見或看不清楚,學習跟不上,所以后進生居多。再加上一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又缺少監督(班額較大),學生小動作、嬉戲、甚至打鬧的情況嚴重。具體的解決措施:課前變換隊形或者課中變換、輪換隊形是較好的解決辦法。當然變換的總次數控制在二、三次為宜。還可以改變教學的隊伍形狀,由長方形的隊形變換為正方形的隊(使所有學生都集中在教師的視線之內)、在教學時冷不丁的變換一下第一組的排頭位置,都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注意力。另外還可以把隊形變換成圓形隊、弧形隊等。還可以借助高臺,使所有學生盡收眼底。還可以培養一些體育小骨干,進行適當的分組教學。
“門面”問題:廣播操教學
廣播操是學生在小學課間的重要鍛煉形式,更是學生體育課的重要外在表現形式。如果廣播操做得不好,無疑使學校少了一個展示的“項目”,我們體育教師也會倍感尷尬。為了廣播操不進入功利性目標的怪圈,首先不要搞突擊。禁止只用一、兩周的時間進行廣播操教學。用一個半月至兩個月時間是一個合理教學時間段。另外不要把廣播操孤立地看,初學階段用一至兩周的時間,用學做機器人等游戲的辦法,教授學生手臂的側平舉、前平舉、側上舉、上舉和腿上的前踢、側踢等基本動作。使學生掌握像掌心相對、掌心向外等小的細節動作。還應注意其他方面的身體素質對于廣播操教學的推動作用。比如柔韌性練習和協調性練習,尤其是上下肢的協調配合練習等,都要在廣播操教學前要有一定教授。有了以上動作基礎,就可以進行廣播操的完整教學了。從這一套廣播操《希望風帆》的設計思路可以看出來,用情景教學法是行之有效地辦法之一。另外應注意,“無聲”的廣播操教學決不可取,可以讓學生跟教師一起喊口令,使學生明確節拍及動作速度。也可以把動作編成節拍似的動作要領或提示等。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視覺,可以再教室或者操場上設計教學的動作掛圖。在廣播操熟練后,可以與高年級學生交叉練習,以大領小,或者說形成“一幫一對紅”,在他們的帶領、監督、指導下,一節課的進步足以讓教師吃驚。
揪心問題:安全問題
現在學校場地普遍較小,一年級學生缺少保護自己的意識和預見危險的能力。因此在進行一年級學生的體育教學時,許多體育教師用“膽戰心驚”形容也不為過。首先應教育學生不要疾跑,在慢跑之前要注意觀察周圍情況。另外體育課中一年級的安全事故,很多來自上課前的課間十分鐘、上課下課時和集合時以及游戲興趣降低時這幾個時間段。因此要求我們體育教師要提早到達場地,對學生的危險活動,及時提醒和制止。對于學生在上課鈴打響后或突然集合時,要求降低跑速并與走相結合。即聽到鈴聲后,慢跑向指定地點,接近(距離集合地點四五米遠處)時走到自己的指定位置。和課堂常規、紀律教育相結合,教育學生出教室以及排隊時要有次序、不擁擠。在組織游戲或活動時,結合學生好動,但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特點,在游戲與活動中,不斷地加入新的“元素”,以給學生新的刺激,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教師自身努力減少枯燥的講解和練習時多數人看少數人練的局面。在體育課下課時,要求學生走回教室或廁所,教師可以進行監督,對于出現奔跑的問題,立即跟進教育。幾次之后,就會明顯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