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中

如何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汽車工業是中國汽車行業乃至整個社會都要面臨的課題,其中淘汰更新舊機動車是治理機動車污染的重要措施。
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與能源、交通、環境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其中與環境的關系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如何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汽車工業是中國汽車行業乃至整個社會都要面臨的課題。
通過參加2012中國汽車市場研究高峰論壇的一個感受就是,環保這個課題已經越來越多地滲入到汽車發展的大背景中。在汽車尾氣治理過程中,北京市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其環保政策也在全國起到了示范作用。
難辭其咎
每當談到環境問題,很多人都會質疑為什么總盯著汽車不放?說到底,汽車究竟占了多大比重?大氣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煤,二是車,三是公共揚塵,四是工業排放。但我們不能說大氣污染是因為其他眾多因素造成的,所以就可以把汽車放在一邊不管。
實際上,北京的大氣環境跟汽車有很大的關系。眾所周知,北京的大氣污染還是以顆粒物為主,顆粒物的超標始終是環境污染的一個主題。從1998年至今,在國家要求達標的四項污染物中,只有顆粒物指標是還沒有達標的。
雖然顆粒物指標有所降低,但只能說明取得的這種進展是自己在跟自己比,實際上北京的空氣污染和世界上很多城市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汽車在大氣污染當中不僅占有一定的排放比例,而且汽車的污染和其他污染還不一樣,同樣是顆粒物,但汽車排放的顆粒物構成相對復雜,其中以致癌物居多。
另外,由于機動車污染是PM2.5的重要來源,所以PM2.5的概念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就變成了一個熱炒的話題。實際上,PM2.5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只是一個標準,其實它是污染物即細離子。環保局在監測PM10的時候就已包括PM2.5了,今后我們在監測PM2.5時仍然要關注PM10。
在這里筆者要特別強調的是,PM2.5一方面包括直接排放(上述四個方面都可以直接排放細菌),但同時也包括二次反映生成的細菌。這個二次反映生成的細菌就是我們主要關注的對象,其中機動車既有直接排放的PM2.5,也有通過二次生成的PM2.5,因此機動車污染是環保領域非常關注的話題。
盡管很多專家和研究表明,吸煙致命的危害比空氣污染的危害要嚴重二、三百倍,但人們更愿意接受大氣污染將取代抽煙成為第一殺手的說法,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人們越來越珍惜生命,關注健康,關注環境,大家寧愿相信空氣污染越來越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重要因素。
作為一名環保工作者,筆者很愿意看到人們觀念的這種轉變。那么,PM2.5究竟是怎么產生的?是由燃煤、工業、汽車、施工這四個方面造成的。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但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才集中在這四、五年中,所以燃煤、工業、汽車、施工這四方面的因素也都集中在了一起。
政策調節
筆者始終認為,在考慮汽車發展的同時,就必須充分考慮環境因素,也就是說怎么才能減少細離子污染,使我們的空氣質量變得更好。
國家“十二五”期間的任務是要求減排一萬噸,折合機動車是要減少40萬輛車。大家馬上提出很多疑問,北京機動車還在增長的情況下,如何凈減40萬輛?——那就是要控制總量,優化總量,不要漲得太快。
借這次論壇之機,筆者要向外界說上三句話:第一句,北京市半年內機動車排放減少一萬噸,只可以多不可以少;第二句,機動車污染是PM2.5的重要來源;第三句,淘汰更新舊機動車是治理機動車污染的重要措施。
防治機動車污染的辦法就是不斷提高標準,增強管理,老舊車淘汰。一方面通過控制總量,同時優化存量;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補助和企業獎勵等第三方交易辦理平臺實現,減少政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利于公平競爭、提升服務質量;三是企業積極參與,車主自主選擇,政府經濟鼓勵和市場手段雙調節。
以目前情況來看,淘汰高污染黃標車的數量明顯加快:5個月淘汰了13萬輛,2011年全年共淘汰了22.4萬輛,月均淘汰數量增長了94%。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環境質量得到了較好的控制,或者說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機動車的排放;同時也使汽車市場能夠在大家普遍認為是“悲觀車市”的情況下有了新的進展。
再有就是對要素市場的形成與其他一些方面包括淘汰舊車對低收入車主的補貼,也是一個很好的惠民政策。
通過上述措施,比較好地防治了機動車的污染,同時也帶來了更好的社會效益。
筆者認為這個政策不僅2011年要實施,2012年還要很好地實施,“十二五”更要全方位實施,希望它能成為一個長效機制。
環境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如何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汽車工業是中國汽車行業乃至整個社會都要面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