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英語專業課程體系還保留著傳統英語學科體系的烙印。網絡教學的推廣應用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的改革。對英語課程構筑網絡教學的模式,進行網絡教學分析和系統設計,結合課程建設,提出了英語網絡課程建設的教學任務、教學理念,對促進中學英語的教學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英語網絡教育課程
網絡的發展為信息的傳遞提供了更為廣泛的空間,作為一種新課程創新教學的嘗試,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得以利用,以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其可以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國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對中學英語“網絡教學”理論與特征研究。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和較高綜合素質。
一、英語課程的建設現狀
傳統英語課程建設體制僵化,課程銜接不良,實務操作機會少,有的同學對英語沒興趣、學習不主動,總是把英語題中描述的事件停留在紙面上,應該培養分析理解的能力。落實實務教學誠為教育所必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產業結構快速變化。英語教育課程的趨勢是:強調實務教學,也要加強學科與通識的聯系。中學英語教育所迫切需要的是掌握相關資源信息,以適應新課程改革。隨著科技更新,教育領導者的角色必須從目前的管制者調整為資源信息的提供者、學校財務的監督者。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構建一種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使教育更彈性化、多元化、精致化、未來化。在英語課程教學內涵里包括機構組織及目標、課程與經驗組織、教材和教學法、訓育輔導、教學資源等等,還要考慮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城鄉差異、生涯輔導、師資培育進修、教育經費財政、教育政策與教育學等等。急需一種教學手段來緩解矛盾,提高教學效果及加強對具有信息時代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創建和推廣英語網絡教學模式,提供網絡英語課程,資源共享,更能方便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提高學生能力,并為當前中學英語教育當務之急,提供中學英語優質化教學方案,以提升我國中學英語教育辦學成效。
二、正確的認識是英語網絡課程建設的基礎
信息時代是知識爆發的時代,也是知識半衰期急速縮短的時代,英語網絡課程建設,只要在學校資源可以支持的范圍內,通過網頁或網站的形式發布優質的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利于課程內容更新,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改善教育環境,能促進學院加大教學投入,提高教學方式、手段,可以培養一批名師。
三、英語網絡課程建設方向與途徑
(一)建立教學網站和多媒體網絡現代化平臺
相應的教學環境設計自主學習,英語教學網站功能、總體結構、各子系統間主要可擴充的學習資源庫有:課程教材、電子教案、大綱、課件、素材及教學錄像等等;全站設立全文搜索引擎。課程教材方面教育要能落實與Internet互聯,課程教材能達到實用化、現代化、網絡化。因此,在制定課程時,設立網絡交流平臺,課程大綱初稿完成后,應制成問卷調查意見。教材的建設是課程的重點。同時教材應隨著社會的脈動隨時加以增刪。教學過程管理和交流子系統采用RSS與Blog技術。中學英語教學針對個人學習環境,建立虛擬課堂和虛擬班級,分配個人空間給每個教師和學生,自動答疑功能由自動答疑子系統完成。若問題無法自動答疑,自動提交到交流子系統由教師解答,教師才能通過網絡個別化指導,學校網絡的生命力還維系于具有愛心、熱忱、負責任的老師。整合組織優良老師,使優良老師能發揮更大的教育榜樣及力量。最后解答的問題擴充到自動答疑子系統中,學生作業在作業子系統中展示,好的作品可用以擴充學習資源庫。這樣,學生才能發揮和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注重教室的設立和教學媒體的發展。要發現有教學資源中心功能。多媒體設備操作臺安裝電子白板、多媒體投影設備、實物展臺、DVD為一體,以干兆校園網作為教學網絡化強有力的支撐。尤其在網絡上采用的“服務器/瀏覽器技術”、“音頻/視頻網上會議技術”、“試卷的自動生成技術”等,為學生的自學和課程交流提供了現代化的平臺。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創造良好的英語情境,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和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英語知識,應用英語知識。然后是鞏固練習,試題以測試鞏固為主,答案的選擇與問題的輸入都要在電腦上進行。最后是課堂小結,主要內容是對本堂課的知識點進行概括,網絡學習的課堂小結一定要比平時的課堂小結更加細致,最好能夠揭示出需要記憶和需要多練習的知識范圍。為學子創造無障礙學習的空間而努力。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積累較為豐富的經驗,需突破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改革傳統的教學手段、方式、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以課程為標桿,借鑒國外同類課程建設成果,在現有基礎上將英語課程建設成集特色性與通用性為一體的現代化課程,以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提高整體教育質量,推動學校的教學方式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注重教學改革和研究,加強教育的信息化,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的課程,以及有效的評價、激勵、管理機制。教學方法實現項目制、團隊化運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并逐步向實戰化過渡。以素質教育為基礎,能力為本位,通過課程內容整合,采用項目制教學。開展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和研制,教學課件需進一步強化互動效果。首先需提升教師課件制作能力,組織教師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一起制作相互取長補短;其次,在課件中增加更多的動畫效果,合理采用現有英語軟件技術,通過插入圖片、圖形、聲音、圖表、動畫、藝術字、影片等各種多媒體信息,產生多變、生動的效果。使課件能更多地展示操作的流程,教師需要進行角色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同時,吸引學生更好理解,增加以“問題為中心”和“以實例為中心”的學討式和學導式等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實現進一步開放的教學組合、開放的教學內容、開放的教學方法、開放的教學環境、開放的實踐教學、開放的教學評價。加強網絡資源的開發和推廣應用,達到資源共享,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一方面建議改善網絡教學資源和硬件環境,提升技術水平,從而能夠支撐課程的資源共享;另一方面,也要組織教師多開展網絡技術學習,提升利用網絡技術適應日益變化的網絡世界創新教學手段的能力。并加強軟件及硬件設施建設,為學生完成本課程的學習提供環境及師資保障。
參考文獻
[1]吳德琦.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一英語教學反思.新課程,2009-2.
[2]王花珍.探析中學英語課堂模式與網絡教學的有效整合.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3.
作者簡介:游惠娟(1979-),女,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高級中學教師,研究方向: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