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良



2015年中國將進入后工業化階段,未來5年~10年中國汽車市場和社會大環境都將發生變化,而這些也會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
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汽車工業與整個社會文化相互影響和作用著,到了今天無論是文化環境還是產業發展都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所呈現出的發展趨勢可以基本概括為城市化步伐、數字智能潮、青春娛樂風、低碳綠能季四個方面,從這些趨勢當中,我們也能收獲一些啟示。
城市化下的智能步伐
“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模式將要轉型,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將從生產中心逐步轉向消費中心,而消費中心必然在城市當中,這樣一來,城市群、城市圈將出現并得到發展。具體來看,以往工業化主導經濟增長的投資型發展模式將向城市化主導經濟增長的消費型發展模式轉變。據有關預測指出,中國在2015年人口紅利將會達到峰值之后將會逐步下降。這也將導致曾經以勞動力作為成本優勢的發展方式逐漸被不斷增強的消費能力所取代。
未來20個不同發展階段的都市圈將成為各區域主要消費中心,這意味著人們生活方式、消費形態及市場格局會受到很大影響。從整體上看,將會自西向東形成“點狀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三級城市消費中心發展模式。而從長遠來看,到2030年,中國將形成20個大都市圈,容納10億人口。其中每個都市圈可容納5000萬城市人口,而且每個都市圈以120公里為半徑,可覆蓋將近5萬平方公里。
盡管最近高鐵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不能否認的是,高鐵對于社會發展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城市軌道的建設與發展將造成更強的集聚效應,加速了中心城市的擴張。同時,很多生產功能為主的單位將逐漸遷出中心城市,使其更接近于生活領域。
目前,智能化的產品和理念已經進入到了消費者的生活當中,在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體驗的同時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與此同時,數字神經化網絡將廣泛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產業領域的革新。
在這樣的趨勢下,虛擬世界變的越來越真實,虛擬社群觸發了口碑營銷的新模式,而營銷推廣也更偏向于新興媒體。未來5年~10年,數字神經網絡會使產業鏈中的相關個體高度有機融合。
在具體的汽車產品當中,智能化的配置是必然趨勢,將由高端車逐步延伸到中小型車上。這在安全系統和駕駛輔助系統上將得到明顯的體現,2002年,很多國際汽車巨頭帶來了自己引以為豪的安全系統,但當時這些系統也僅是被動安全的范疇,到了今天,我們已經能夠看到有很多國內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拿出了將主被動安全系統相結合的解決方案,讓普通消費者能更為輕松地感受到智能化帶來的便利。
此外,數字化時代的全面到來,還將形成汽車渠道終端運作數字化互動平臺。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運用愈加廣泛,人們逐漸習慣通過網絡購物。未來5年~10年,通過網絡銷售汽車也將成為可能。曾經國內也不乏有企業做過類似的嘗試,從單純的網上下單模式進化為第三方網上4S店、自主平臺網上4S店以及自主平臺與第三方平臺相結合的模式。
娛樂和綠色共存
隨著80、90后群體逐漸成為社會的主干,年輕文化將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中老年人也將在這樣一種主流文化的影響下展現出“年輕態”,再輔之以年輕一代的“兼并購買力”,將對消費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青春娛樂風潮的興起意味著企業應重點關注年輕人群體需求和偏好,以發現趨勢所向。因為這些消費群體對于消費需求更加明確、具體,這就要求企業建立更多渠道和互動環節,讓消費者參與到產品的設計當中,這將導致耐用品逐漸向快消費品轉變,從而出現更多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
另一方面,娛樂化元素正在無孔不入的進行滲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在汽車上體現出的則是色彩和造型的明顯變化,無論是2003年上市的奇瑞QQ還是之后的新飛度、馬自達睿翼等,都為用戶提供了不少于7種可選顏色。而2008年上市的吉利熊貓和之后的長城酷熊等車型也在外觀造型上體現出卡通化、仿生化的趨勢。
在未來5年~10年,低碳化對于人類所處的多個領域都將產生影響。無論是公共政策還是生產、生活以及消費領域,都會受到低碳化帶來的影響。市場也將更加關注環保和節能,汽車能源會向綠色化的方向發展,而純電動車也將有望得到量產。
所謂環境足跡是指企業在生產和提供產品的過程中留下的環境印痕。綠色浪潮的襲來,將擴大汽車價值鏈所包括的范疇。隨著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汽車生產企業不僅要管理自己的環境足跡,也需要關注與控制整個價值鏈的環境足跡。
從整體上看,未來汽車的價值鏈將不止局限在主機廠生產環節中滲透,會有更多供應商共同參與進來,一起對汽車產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