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
中國汽車制造業在持續了兩年之久的井噴式增長后于2011 年進入調整期,就在此時此刻,筆者參加了由《汽車觀察》雜志主辦的玲瓏輪胎杯?2011?第六屆“愛我中國車”年度車型評選活動。作為一名多年來從事交通工具設計教育的業內人士,筆者內心的活動頗為復雜,確切點兒說就是充滿著擔憂和期望。
2011 年可謂是全球汽車廠商瘋狂搶占中國車市的一年,諸多國際知名企業爭先恐后地將最好、最新的產品推向中國,再加上瘋狂的商業廣告和極其優惠的購車金融方案,更是讓中國消費者眼花繚亂。
在這種大軍壓境的情況下,自主品牌的設計開發能否走上正軌?中國消費者能否真正認同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產品?這一系列問題曾在筆者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當親自走進玲瓏輪胎杯?2011 第六屆“愛我中國車”年度車型評選活動場地時,答案似乎馬上變得清晰了許多。
2011 年11 月19 日,北京郊外的寒風有些刺骨,但當筆者看到整齊的、排在試車場上那些可愛的“中國車”時,還真有些按耐不住自己的激動。雖然筆者曾多次參加相關的專業汽車評選活動,也曾經屢次感嘆那些國外經典產品的性能和設計,但那些產品永遠不會帶給我們中國汽車人些許自豪感,這也許跟筆者從事的行業有關, 畢竟那些都是國外的發明創造,而我們真正期待的是中國自己的原創產品,哪怕只是些不太成熟的產品。
這一次,當所有在場評委把目光投向那些參評車輛時,以往國產車那種加工粗糙的感覺已經蕩然無存。其中,更讓筆者感到高興的是除了少數車輛在造型上有較重的模仿痕跡外,多數產品無論是在外型還是在內飾上都有了自己全新的原創設計,這讓筆者這樣一位多年來從事設計教育的工作者感到無比欣慰。
這些產品的出現有力地說明了中國的汽車設計師隊伍正在逐漸走向成熟,汽車企業決策者的品位和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因為只有這些決策者自身品味和意識提高了,才能使好產品的出現成為可能。
寒風中,評選活動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當設計、性能、加工、材料運用等等諸多復雜的評選內容出現在評委手中的評分表上時, 整個活動過程嚴謹中充滿了興奮與歡樂,這種感覺是發自評委內心的,是一種壓抑已久的感情釋放,因為大家真心為中國車的進步而歡欣鼓舞。
夕陽西下時分,車外依舊十分寒冷,但所有評委心中似乎都是暖洋洋的,很多參評的車輛給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原來愛都愛不起來的中國車到現在有些愛不釋手的中國車,這種飛躍是巨大的,真心地感謝《汽車觀察》雜志組織的“愛我中國車”年度車型評選活動,希望這一評選活動能不斷地帶給中國汽車人驚喜,因為只有中國車才能真正地帶給中國汽車市場信心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