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航
摘要:厄休拉·勒奎恩是美國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尤其以科幻聞名,曾經得過雨果獎和星云獎。勒奎恩深受老子的道家思想的影響,其作品中大都飽含道家思想。《黑暗的左手》是其代表作,因此,分析其中的道家思想以及其中的雌雄同體對現實的影響就是必要的了。
關鍵詞:厄休拉·勒奎恩;黑暗的左手;道家思想;雌雄同體
中圖分類號: I712.07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0-0204-02
厄休拉·勒奎恩作品中的道家思想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也有很多學者做了研究?!逗诎档淖笫帧分v述了星際聯盟使者真力·艾到終年嚴寒的格森星,并試圖說服星球上的國家加入聯盟的故事。作品中,勒奎恩描繪了一種沒有性別的獨特的星球文化,并借此討論了一些性別、社會等問題,其中也飽含了中國的道家思想。
一、小說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包括陰陽合一、平衡和諧等,而《黑暗的左手》中也正是這種思想。作品中描繪的格森星人是雌雄同體,平時在生理上沒有男女性別之分,只有在每月一次的卡瑪期(即發情期)中才會隨機變化為男性或者女性,而且只有女性懷孕后女性才會維持現有的性別,一直到哺乳期結束還會恢復到雌雄同體,因此格森星人既可能是父親也可能是母親。這正是道家陰陽合一的體現,而且勒奎恩還根據道家思想為格森星人創造了一個宗教——漢達拉,這個宗教的教義就是關注萬物聯系性、相同性,把對立的事務看成是一個整體,于是西方的二元對立論就被打破了。
格森星也叫冬星,因為氣候寒冷,生存條件嚴苛。但是冬星的自然環境卻仍然完好無損,仍然擁有藍天和一望無際的山林。格森星人(也叫冬星人)在這個星球生活了將近三千年以上,但是和自然卻仍能和諧相處,可見,人與自然不是對立的,而是息息相關融為一體的,也就是說只有消除了人與自然的對立,才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格森星人利用科技取暖,但卻不完全依賴于科技,他們接近自然但卻不過度開發自然。勒奎恩通過對格森星的環境描寫,和對格森星人對自然和科技的態度的描寫,告訴讀者要想達到人與自然和科學與自然的和諧,就要消除二元對立論,做到和諧發展,這對當今社會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小說中的雌雄同體
《黑暗的左手》中的雌雄同體其實也是道家平衡和諧思想的一部分,即人的和諧,但其中也有女性主義的思想。
女性主義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全世界男女平等,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系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著重于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著重在性別政治、權利關系與性意識之上。
西方女權主義分三個階段:(1)第一代女權主義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2)現代女權主義(20世紀初至60年代);(3)后現代女權主義 (20世紀60年代至今)
第一代西方女權主義:開始于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以后的19世紀下半葉的西方女權主義,是和歐洲工業革命同步的。最初只是要求婦女應該和男性享有同樣的受教育權和立法權,主要是想從經濟方面來訴求婦女的解放,對以后社會主義女權運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一代有影響的文學作品有易卜生的《娜拉》,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這一時期,女權主義主要是一些實踐活動,像克拉拉,還有蔡特金領導的婦女同工同酬的運動以及“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
現代女權主義:從20世紀初到60年代,整個世界經歷了兩次大戰,女權主義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期也各樹大旗。這個時期的女權主義可分為激進主義女權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和自由主義女權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主要是從經濟和階級斗爭方面要求婦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婦女的在物質上的地位。而激進女權主義和自由女權主義卻是在“性”方面訴求女性的“解放”,挑戰的是整個男性社會,挑戰的是“性階級”體制。這一時期的女權主義對“性解放”的訴求,對一批女權主義作家產生很大影響。弗吉尼亞·伍爾夫和萊辛等人的作品雖然有后現代的痕跡,可是基本上是這一時期女權主義在文學上的代表。
后現代女權主義:開始于20世紀60到80年代,產生的原因和兩個因素有關,一個因素是,由于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將男女對立起來的女權思想,帶來了無數的家庭破裂,單親母親、問題兒童和艾滋病流行,于是人們反思:社會值不值得為性解放和女權主義付出那么大的代價?另一個因素是,80年代以后,越來越多的女性占據了政府、企業、學校、傳媒的領導地位,當了領導者,于是后現代的女權也便應運而生了。
《黑暗的左手》發表的年代正處于現代女權運動的時期,要求男女平等的時代。在作品中,作者所描繪的人即是女人也是男人,沒有性別之分,是男是女不能確定,因此,這樣的社會也就不會出現男女不平等的事情,這也是女性主義者的理想狀態。作為女性主義者,勒奎恩認為性別對立是一切矛盾的來源,摒除例如種族文化之外的差別后,剩下的也就是性別的差異。兩性差異可以引發很多矛盾,例如爭奪與被爭奪,征服與被征服,這些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人與自然的不和諧等。
格森星人的雌雄同體,從根本上避免了男女之間的差異,性別不再固有,因此所謂的爭奪與被爭奪,征服與被征服也就都不存在了。作品是以一個男性意識非常強烈的人為主人公,即真力·艾。主人公與格森星人接觸時把雌雄同體的他們當做男性來對待。因為是雌雄同體,所以他們身上也會具備一些女性特質,而男性主義者的真力·艾卻把這種女性特質歸為負面影響。尤其是當他與埃斯文接觸時,他一直也不能信任埃斯文,就是因為埃斯文身上有一種女性特質。他一直認為埃斯文是“……一個是女人的男人,一個是男人的女人”[1]。因此,作者為兩個人設計了“大逃亡”。在政治斗爭中,真力·艾不幸被抓,埃斯文盡全力將其救出,并一同逃亡,最后在埃斯文的幫助下,真力·艾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長久的相處之中,真力·艾也終于開始直視自己的問題,之所以一直不能和埃斯文成為朋友,不是因為埃斯文怎么樣,而是因為他自己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男性主義里,也正因為這樣他一直排斥這個星球所特有的雌雄同體。
雌雄同體一直是弗吉尼亞·伍爾夫所追求的理想形式,而勒奎恩則是在作品中創造出這種形式的第一人。勒奎恩將讀者放置于一個沒有性別區分的星球,讓人們在這種情境下充分的反思自己的傳統思想,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男女不平等的問題給出了一些指導意義。
《黑暗的左手》是勒奎恩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有許多學者一直認為這個作品是最值得譯成中文的小說之一。《黑暗的左手》不但可以讓讀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勒奎恩作品中的道家思想,還可以了解雌雄同體,即女性主義。可見,這個作品不論是在文學方面還是在人類學方面都對現實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勒奎恩.黑暗的左手[J].科幻世界,1999,(增刊).
[2]葉冬.論《黑暗的左手》中的雌雄同體[J].外國文學研究,2009,(2).
[3]夏桐芝,孫斐瑾.道家思想對勒奎恩文學創作的影響[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2,(3).
[4]毛姝.《黑暗的左手》和《新夏娃的激情》中的性別解讀[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