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振


摘要: 分析了促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綠色創新體系新戰略,闡述了綠色技術創新戰略的層次,采用何種層次的戰略,以及一般會依據企業所處的環境及自身綠色技術創新能力進行選擇的被動型戰略、參與型戰略、主動型戰略和創新型戰略,并提出要建設綠色技術創新的服務體系,包括法律制度體系、財政稅收體系、融資體系。
關鍵詞:綠色創新;技術創新;創新體系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0-0290-03
一、引言
建立區域綠色創新體系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產業發展所面臨的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式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大背景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成為國際大勢所趨。要實現結構的優化升級,就必然要建立區域綠色創新體系以緩解當前的資源環境壓力,對于我國經濟的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綠色創新績效普遍較低,其中,傳統產業結構剛性是制約區域綠色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障礙之一。因而,提高區域綠色創新能力,必須將綠色創新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構建基于綠色創新的現代產業體系。其實現模式是建設城鄉融合的綠色產業體系,并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二、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綠色技術創新戰略
綠色技術創新戰略有若干層次,采用何種層次的戰略,一般會依據企業所處的環境及自身綠色技術創新能力進行選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戰略可以分為以下幾種:被動型戰略、參與型戰略、主動型戰略及創新型戰略。
1.被動型戰略
被動式戰略是指在參與綠色技術創新的企業,從綠色環保角度來看,其創新的最終用途是來實現工業“三廢”的綠色無公害,實現清潔生產。在這個戰略中,在綠色生產技術的前提下產生的廢物進行處理,通過廢物分類,處理資源再利用和垃圾焚燒等手段,以減少環境污染的技術流程。一般規模較小采用被動型戰略的企業其綠色技術創新過程如圖所1示。
2.參與型戰略
參與型戰略是指參與綠色技術創新的企業,不僅通過終端處理技術,更強調工藝設計,使用綠色創新技術。綠色創新技術主要是用在生產過程中節約原材料,替代,回收,減少廢物和過程的變化,減少廢物排放的措施。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綠色工藝創新是最重要的創新內容,開發出一種基于企業能有效利用的綠色技術工藝流程,并以某些技術引進為輔,企業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綠色技術引進投資策略,運用此策略,公司規模一般高于平均規模。企業的目的不僅僅是實施綠色環保技術和清潔生產,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也承擔了減少對環境污染的責任。參與型戰略企業其綠色技術創新過程可歸納如圖2所示。
3.主動型戰略
主動型戰略是指綠色技術創新的企業,除了重視綠色技術的最終使用,它也側重于遵循綠色產品創新戰略規律研發綠色產品。確定綠色產品的技術標準有三個:(1)生態,也就是說,在使用過程中降低能耗產品的使用,不會造成污染排放,不會產生環境污染;(2)生態化生產,即材料的選擇及管理,生產過程,輔助生產過程和資源分配過程中,選擇一個有利于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減少能源消耗的工藝流程和技術控制系統,不會污染環境;(3)生態化的廢物處理與資源再利用。對已完成產品生命周期的廢棄品,其處理和處置必須符合生產要求,如拆裝方便,便于回收或安全處置對廢棄品的資源再利用不會產生污染,實現清潔生產。
采用主動型戰略的企業其綠色技術創新過程如下圖3所示。
4.創新型戰略
創新型戰略是指企業在進行綠色技術創新時,除采用末端處理技術、綠色工藝、綠色產品設計外,還需要對企業的組織機構、人力資源以及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變革以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的一種戰略,見圖4。
三、綠色技術創新的服務體系
區域綠色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若想更好地發揮作用,使參與綠色技術創新的各個主體能圍繞著綠色技術創新目標行動,使綠色技術創新向著更高、更新的層次均衡發展,離不開堅實有力的綠色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的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服務體系包括法律制度體系、財政稅收體系、融資體系、技術產權交易服務和技術開發服務體系等。
1.法律制度體系
綠色技術創新,需要有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支撐。綠色技術創新法律制度體系主要包括綠色技術產權法律制度、綠色技術企業法律制度、綠色技術市場法律制度和綠色技術政府法律制度。
(1)產權法律制度
構建綠色技術創新產權法律制度體系,通過劃分、確定、界定、保護和行使產權的一系列規則,使產權關系制度化,依靠規則,尊重、承認或行使產權,如果違背或侵犯產權規則,就要受到相應的制裁或懲罰。通過明確和固化產權關系,對產權制度進行規范與創新,建立一整套綠色技術產權激勵制度、產權管理制度、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制度以及產權交易制度,為綠色技術創新提供一種最經濟、最持久地綠色技術創新激勵機制,使綠色技術創新者與綠色技術創新成果之間建立最直接的綠色經濟關系。
(2)企業法律制度
建立綠色技術創新的企業法律制度,按照知識知識產權為導向,以生態系統優化為基礎的本質要求,通過建立綠色技術創新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綠色技術產權保護制度、綠色技術標準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制度、綠色技術創新的成本管理系統,把對生態和環境保護納入企業行為規范,使企業關心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促進綠色技術創新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市場法律制度
通過構建一個綠色技術創新的市場法律制度,以保障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市場法律制度,包括環境標志制度、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綠色技術知識的普及倡導綠色消費,也包括對綠色產品市場中非綠色技術產品的規范,消費者選擇的因素,以及為制造商使用綠色技術觀念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開展公平市場競爭,提供綠色技術產權激勵的商業模式,以市場為基礎的綠色產品,綠色技術創新,鼓勵企業產生強大的創新動力的市場化制度設計等。
(4)政府法律制度
構建綠色技術創新的政府法律制度,通過建立綠色技術創新決策和規劃系統,綠色科技評價制度,綠色技術創新風險管理制度,綠色技術創新成果獎勵制度,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稅收法律制度,綠色技術創新的行政執法制度,綠色技術創新的投資體制和相應金融和法律制度,提高綠色技術創新風險防范的水平,穩定綠色技術創新資金來源,鼓勵創新努力的總體規劃,為綠色技術創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保護創新的發展積極性。
2.財政稅收體系
由于綠色技術創新產出具有準公共產品特性,其私人創新的邊際收益小于社會創新的邊際收益,造成私人企業不愿進行更多的創新,從而導致社會創新資源的投入不足。發揮財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如為綠色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供財政資金支持,運用政府采購支持運用綠色技術的產品的市場價值實現,加大運用對運用綠色技術的產品的稅收支持,對非綠色技術產品的發展空間加以限制。
3.融資體系
無形資產作為貸款的抵押物難以發展,運用貸款融資的綠色技術創新的形式不能滿足創新型企業的資金需求。目前應大力倡導的融資方式是產權激勵創新型企業的綠色風險投資,不獲得企業的所有權,但在投資公司的未來的高增值的基礎上,以在適當時候??通過出售合資公司持有的股份以獲得高資本收益的回報。綠色技術創新及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正好滿足了風險資本的需求發展。因此,推進綠色技術創新與創業資本的融合,將有助于綠色技術創新企業的發展,也有利于中國建立綠色創新型國家。因此,政府應鼓勵投資和建立風險投資為基礎的直接融資制度,以促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綠色技術創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