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二十一世紀網絡技術和數字化技術作為信息傳播和知識擴散的新載體,不斷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方式,同時也在改變圖書館的傳統模式。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理論,建立管理信息系統是當今社會的重要趨勢。黨和政府根據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對國民經濟建設提出了“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指導思想。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大發展對圖書館的發展和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開發和應用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就是近期不能回避的問題。面對機遇與挑戰,圖書館應該重新審視自身,積極主動地進行調整與變革,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宗旨,以期提高圖書館工作的效率,重塑新形象。
一、管理創新
(一)管理理念創新
創新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鮮明特征,現代圖書館管理的本質也在于創新。思想觀念的創新是一切管理的前提和先導。高校圖書館在保證教學科研服務的前提下,積極發動全體員工改變傳統管理觀念, 樹立現代圖書館管理的意識、市場意識和團隊意識,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以適應新時代市場經濟的需要。
“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主要強調兩個方面。其一,圖書館必須在服務領域上把“以人為本”思想活化為“讀者本位”,要堅持“讀者至上”的原則,強調一切工作以讀者為中心,為讀者提供最滿意的服務。其二,“以人為本”是對館員進行人性化管理。圖書館要改革,要進步,必須抓好人事管理,既要充分發揮人才個性的主觀能動性,又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群體效應。既要了解和相信館員的自身能力,也要積極跳動館員的工作積極性,又要采取開發的人事政策,廣羅人才并允許人才自由地進出,營造一種良好的內部氛圍,使圖書館具備家庭化,人性化,團隊化。
(二)管理制度的創新
為達到我國高等教育全面快速發展對高校圖書資料工作提出的要求,適應高校圖書館向自動化、網絡化發展的新形勢,高校圖書館管理應進行全面的創新,以更好地為新時期高校建設與發展服務。管理制度的創新應符合人類思考原則,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和服務機制,從管理體制等變革創新入手,實現人事、財務、分配等制度的全面創新,科學制定、合理配置制度資源,宏觀和微觀創新并重,從縱向繼承、橫向移植和綜合創新的方法,建立相應的制度體系。保證員工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最終實現圖書館與員工的共同發展。
(三)管理方式的創新
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使管理工作能夠在一個弱化了時空概念的、虛擬化的電腦空間中運行,這就使相應的管理從內涵到外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大的系統角度來說,其職能管理機構和人員可以隨時監控系統的運轉情況,并能實時發出干預信號進行調控。系統內單個的機構也是如此,其管理者也能實時地監督和調控其系統的運作,實時了解整個系統的進展趨勢。網絡化環境實現了直接的實時管理。
二、服務創新
從發達國家圖書館的實際情況來看,二十一世紀90年代以來,圖書館服務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研發性專項經費的增加。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普及為高校圖書館帶來了許多新的服務形式,圖書館除繼續以傳統的服務內容、方式、方法為讀者服務之外,還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服務創新:
(一)建立網絡化綜合服務體系。
圖書館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既可實現館與館之間文獻信息資源的互補和共享,還可完成網上采購和聯機共享編目。這樣,在各圖書館和信息、服務機構之間便能構成松散又統一的社會化網絡信息、綜合服務體系。
(二)開展網上信息導航。
面對網上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用戶需要圖書館員提供詳盡的有針對性的網絡導航服務。還可以進一步開展學科導航,為用戶提供學科咨詢服務。
(三)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圖書館的主要職責是通過提供文獻信息資源,保證完成其教學、科研任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文獻信息傳遞的方式和手段已有很大變化,在傳統的外借服務、閱覽服務、參考咨詢服務、信息檢索服務、館際互借服務等服務之外,還應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如開設知識挖掘和信息增值服務,圖書館員要根據讀者的需求, 對網絡信息進行深層次的信息加工, 在大量的信息中去粗取精, 去偽存真, 通過綜合分析、加工整理, 把有用的信息和知識提供給用戶, 特別要重視二次文獻、三次文獻的開發利用, 注意提高信息產品的含金量, 使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信息量, 達到信息增值服務的目的。
(四)開展培訓服務。
在信息網絡時代, 必須加強讀者的信息素養教育。一方面, 讀者需要重新認識圖書館, 學會利用現代化的圖書館。需要熟悉圖書館不斷更新的服務項目和內容, 掌握各種檢索方式和各類數據庫應用系統。如對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等數據庫的檢索利用等。另一方面,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 校園信息網絡及圖書館自動化建設的完善, 讀者上網操作越來越方便, 因此, 要求讀者不但要掌握計算機知識, 學會使用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系統, 還要掌握情報檢索知識及使用計算機獲取信息的方法。這樣才能迅速獲取和有效利用信息資源。
三、提高員工業務水平
針對高校圖書館實行的藏借閱習一體化服務管理模式,提出了館員應樹立先進的理念,具有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熟練的業務技能和良好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努力做好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在網絡環境下, 圖書館員不僅要掌握圖書館的基礎知識, 還要掌握計算機和網絡知識, 熟悉各種網絡檢索工具, 掌握光盤數據庫的檢索技術, 能夠遠程登陸檢索其他圖書館目錄, 利用網絡開展網絡信息服務和網絡咨詢服務。另外, 還要具備善于捕捉信息的能力。圖書館員要保持對新知識、新信息、新理論的敏銳性, 善于接納新信息,從而對新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整合, 這些素質在網絡環境下變得必不可少。因此, 適應網絡環境下對圖書館服務高水平、高質量的要求, 就需要全面提高圖書館員的全方位素質, 圖書館可以提取部分資金用于館員的培訓學習和人才引進上, 使圖書館員自覺加強業務能力,緊跟時代發展,不被社會所淘汰。
四、技術手段創新
隨著數字化數據庫日益壯大,不斷加入海量數據管理技術、搜索引擎技術、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要求管理技術不斷創新,跟上圖書館網絡化的發展。比如,建立多媒體圖書館,為讀者創建圖文并茂、高級視聽環境;建立無墻圖書館,為用戶提供快速查找和共享知識的手段;建立虛擬圖書館,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建立專業資源導航庫,可指引用戶查詢,有效地利用資源;還可節省上網查詢時間和費用,
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也會遇到技術問題。如分類的適用性,編目規則對多媒體信息的適用性,全文綜合數據庫的編目、定位問題,MARC 機讀編目格式對電子圖書、電子期刊中文章的處理范圍,以及使用超媒體技術將多種媒體整合的數據庫的編程處理等。圖書館只有首先在技術處理上取得突破與進展,建立支撐知識管理的技術設施,如互聯網、校園網、存貯機構、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數據收集、加工技術、傳播技術、通信技術、檢索技術、共享技術、聯機分析與處理技術等,才談得上建設二十一世紀的數字化圖書館。
參考文獻:
[1]趙雙梅.創新是新世紀圖書管理的必由之路[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1).
[2]王琨.淺談圖書管理工作的創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1).
[3]明均仁.高校加強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的思考[J].中國信息導報,2006(5).
[4]岳景艷.圖書館創新意識的平民化[J].圖書館建設,2003(2).
(作者簡介:朱 丹,女,助理館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