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鵬 劉佚陽 張洪穎 馮媛媛



0 引言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高等教育的發展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國家始終把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和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之一,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呈現出高層次、寬領域和全方位的發展特點。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體現者——大學國際化,逐漸成為中國各個大學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提高辦學水平的導向。
我國的大學根據其性質不同分為三種基本類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應用型的多科性或單科性大學或學院,職業技能型高等院校。隨著教育國際化在我國大學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管理、人員交流等各個方面的滲透。今天的大學管理者們,都在討論著國際化。作為應用型大學,由于其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不同于研究型大學,國際化對應用型大學究竟意味著什么?在國際化的背景下,我們又應該怎樣規劃和管理應用型大學呢?因此如何根據自身特點正確制定自己的國際化發展戰略,走有應用型特色的國際化道路以提高自身在國內的核心競爭力和在國外的國際影響力,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是應用型大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結合作為最早提出建設應用型大學的高校之一 ——北京聯合大學的國際化探索與實踐,分析應用型大學國際化發展的特征,并對其應采取的發展戰略提出探討。
1 應用型大學國際化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大學國際化的不斷發展,應用型大學也開始了自己國際化的探索與實踐,縱觀應用型大學國際化的發展歷程的10多年,對大學國際化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課程和教學的國際化、師資隊伍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國際化等方面,并在這幾方面,存在著自身獨特的特點。
北京聯合大學為例,作為北京市市屬的綜合性大學,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建立起來的應用型大學,從1996年正式建立國際交流培訓中心開始到今年已經走過了15年的歷史,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它也由最初的簡單的留學生漢語培訓發展到現在不斷壯大的留學生教育以及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辦學。
1.1 課程和教學的國際化
課程與教學是應用型大學的核心內容和中心工作,因此,課程與教學國際化也相應地成為其國際化的核心部分。應用型大學基于它的辦學定位以及學校特點,在課程和教學的國際化方面,雖然有著計劃體制下課程和教學與國外大學不匹配的特點,但它自身對外合作更具有包容性,開放性和吸納性的特點。大學國際化的結果之一,是大學與社會的互動關系更加密切。應用型大學受市場規律和社會需求的影響更大,因為它為企業的生產單位、營銷部門及社會公共部門、非贏利機構直接培養專門人才。
應用型大學的課程與教學的國際化方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種是中外共建模式,即在部分學科和專業與國外大學開展合作,中外共同進行課程設計并制定教學計劃(通常以國外教學計劃為主),采用國外教材,一部分課程由國內和校內的教師雙語授課(主要是基礎課部分),一部分課程由外國大學教師英語授課(主要是專業課部分),管理工作由中方人員承擔。中外合作方的大學互相承認對方的課程和學分,學生根據經濟能力可選擇前期在國內大學學習,后期在外方大學學習,畢業后獲得中外雙方大學的文憑和學位,如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與英國西蘇格蘭大學全面合作,自2006年開始,在國際商務專業進行全英文教學,2007年開始擴展到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交流學院、應用科技學院與丹麥尼爾斯布魯克哥本哈根商學院合作,開設國際商務專業,引進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的教學大綱和部分課程。
第二種是校際交流合作辦學模式。這種模式是在中外合作雙方對合作專業的課程進行基本的匹配,雙方互相承認對方的課程和學分,以對外輸送學生為主要目標。目前國內很多大學開展的“2+2”、“3+1”、“2+1+1”合作項目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模式。如北京聯合大學與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格魯斯特郡大學、溫徹斯特大學所開展的“3+1”項目,與美國恩波利亞州立大學開展的“2+2”項目等等。
應用型大學根據自身特點,在國外尋求與自己同檔位或稍高檔位的大學進行多角度多方向的合作,靈活調整自己的課程和教學,以適應社會的需要,為在校生爭取了越來越多的出國深造機會。也給目前學校的教學和課程帶來了國外的教育信息和新穎的教學方法。
1.2 建立國際化師資隊伍的探索
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實踐教育國際化的一條捷徑。教師的國際化是課程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課程國際化的一種促進手段和構成內容。因此,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師發展計劃可以有效地提高課程國際化程度。應用型大學,教師國際化主要表現為“請進來”和“送出去”兩個方面。
“請進來”在師資方面主要是聘請長短期外國專家和致力于招聘國際化的本土師資。在教學工作中,形成了中外教師結隊制度(co-teaching),互相取長補短。
從表1中可以看出,近幾年,北京聯合大學外國專家的數量總體數量逐年增加,學歷學位也較以前有了提高,這些外國專家,他們有的在學校教學實踐長達四至五年,他們較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不僅作用于學生。并且通過提倡中外教授共同備課,互相觀摩學習,學校鼓勵和創造機會讓外教參與學校各種宣傳冊的編寫、校對工作。所有這些舉措都為創造學校的國際化教學氛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目前來看,外教數量和層次大概是一個持平狀態,增幅并不大,總體數量還是較低的,只占到全校師資的1.5%左右,比起那些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大學而言,處于比較低的地位。當然這和政府的政策,學校給外專的待遇等相關,但無疑要想發展國際化的應用型大學,讓我們的教育國際化,聘請教師也需要大力度改革開放。
“送出去”主要是把自己的教師送出去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本校教師總體素質的國際化水平。應用型大學最初送出去的老師都是簡單的語言進修,數量也不大。近年來,更多的是選派各學院英語比較好的骨干教師去國外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為學校開展雙語教學做準備,同時也派送一些骨干教師赴國外攻讀學位以及做高級訪問學者。北京聯合大學在教師的“送出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從前幾年僅僅利用寒暑假派送教師赴國外進行英語培訓,發展到近年來選派教師赴國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高級訪問學者,選派優秀教師赴國外姊妹學校講學,合作科研等。大多數教師回國后都投入到學校教育改革和建設的工作中,戰斗在課程教學的第一線,有的還承擔學校的雙語課程。
1.3 形成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1.3.1 拓寬渠道,搭建平臺,鼓勵中國學生赴境外學習交流
近年來,應用型大學分別開拓性地與國(境)外大學洽談了多種靈活多樣的聯合培養方式,并疏通各種渠道以交換方式輸送學生赴國(境)外學習。
北京聯合大學實現了學校交換項目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發展目標。北京聯合大學的學生的跨境交流有兩類,即學生的自我流動和學校的選派交流。2008年北京聯合大學明確提出提高“三率”,即“就業率”、“考研率”和“出國率”。校領導高度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海外經歷。校長曾在會議上明確提出“聯合大學是在北京,為北京培養一線應用性人才,北京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它的人才需要也必須要有國際眼光、國際視野和適應國際化人才需求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也有責任使我們的學生應用更多的這樣的實力和更多這樣的能力。”以2009年-2010學年學校提供的出國及出境學習為例:
為期一個學年以下的,免交學費或者部分住宿費、生活費的交流學生總人數為531人,涉及國家和地區有:韓國、日本、法國、古巴、美國、法國、新西蘭臺灣、香港等,形式包括入系學習、專業實習、語言培訓、文化交流活動、國際會議等等。為期一個學年以上的,免交學費,或者交納部分學費或全部學費的學位生項目學生總人數為181人, 涉及國家有:英國、美國、瑞典、愛爾蘭、日本、法國等。攻讀學位包括碩士層次和專升本層次以及本科雙學位層次等。
1.3.2 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招收來華留學生,努力形成國際化的學生群體
在大力招收外國留學生來華留學的大潮中,可以說應用型大學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有招收來華留學生資格的大學名錄中,不難看出應用型大學與研究型大學平分秋色,成為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的重要承擔者。其招收的學生層次,規模和類型也不斷擴充。
以北京聯合大學為例,除校本部的國際交流學院專門招收來華留學生以外,還有其他6所學院都具有招收來華留學生的資格。近年來留學生招生情況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國際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并且留學層次已經有原來的語言升為主體,逐漸轉為學歷教育為主。本科生的專業也越來越多,由最初的國際貿易和漢語言轉業,到目前的國際貿易、國際商務(雙語授課)、漢語言(師范方向)、漢語言(經貿方向)、漢語言文學、旅游等專業。并且,目前學校還把來華留學生再次納入出國留學的行列,留學生也可以參加學校和英國、美國的合作辦學項目,去第二國進行教育,拿到兩個國家的學歷。這一舉措也得到很多英語較好的留學生的歡迎。但作為應用型大學的北京聯合大學也存在不足,由于校區分散、師資水平多種原因,目前,在其它研究型大學已經較發展較成熟的留學生入系學習方面依然是一片空白。
1.4 科研國際化的探索
科研國際化是大學國際化的另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研究型大學提高國際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眾多應用型大學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的提高,科研的國際化探索也成為應用型大學國際化道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應用型大學科研國際化主要表現在開展國際合作研究課題、國際研討會、向國際檢索發表論文等方面。
以北京聯合大學為例,根據學校的學術研究方向,基礎和優勢,展開了以下幾種形式的跨國學術研究:
(1)國際研討會議:學校高度重視國際研討會議,近年來成功舉辦或參與了各種形式的國際會議,例如加入世界城市大學聯盟,就城市發展和社會發展相關課題展開國際論壇; 2007年主辦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國際高等職業教育研討會”,2008年“應用型本科教育國際研討會”,2008年10月主辦了中美韓三國會議等。2009“中小企業國際論壇”、“北京學國際研討會”以及“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國際研討會”等。在一定程度上,國際會議帶動了學校校科研國際化的進程。
(2)就研究成果向國際檢索發表論文:通過表3分析可見,作為應用型大學的北京聯合大學在國際會議,論文發表方面有了非常大的進步,但另一方面,在國內科研領域,與那些研究型大學就存在著很大差距,在與國外合作方面明顯不足,它與一些研究型大學紛紛與外國直接建立一些科研開發項目不同,它沒有與國外大學的共同合作項目,目前科研領域僅限于召開國際會議等方面。
2 中國應用型大學國際化發展的展望與深入思考
從北京聯合大學作為應用型大學的典型代表,我們可以看出應用型大學在探索國際化發展的道路上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實現國際化仍然任重道遠。展望未來,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中國的應用型大學國際化要繼續做的工作應該包括:
(1)進一步擴大與世界著名大學,特別是應用型大學的聯合辦學、聯合教學活動、聯合科研、校際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堅持自己在教學和科研中的個性和長處,辦出自己的特色來。目前從教育部公布的國內合作辦學項目中,大多數仍然是研究型大學,可見應用型大學應根據自己的特色,尋找合適的國際合作伙伴。
(2)主動出擊,拓寬渠道,與國際組織,與國際知名企業建立合作。應用型大學區別與研究型大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我們目前給學生安排的實踐實訓不僅完全局限在國內,甚至都在校內自己搞。下一步,學校應該主動出擊,利用寒暑假,給學生境外實習的機會,同時與在華的國際企業合作,給學生提供實習學習的機會。
(3)大力吸引外籍教師來校任教、特別是專業教授;大力招收外國學生,特別是優秀的學生來華學習。人才培養環境的國際化主要是教師構成的國際化、學生構成的國際化和學生交流的國際化。香港地區各大學的外籍教師已達到40%,劍橋大學有12%的本科生和50%的研究生來自世界各國。目前應用型大學的師資構成外籍教師只是極少數量,而且基本都集中在語言強化上,這是應用型大學的薄弱環節。在招收留學生方面,應用型大學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力不如研究型大學,因此要根據自己的定位,辦出自己的特色來。應用型大學總是處于特定的地理和行業區域、其國際化模式就是區域化的本土特征與國際化的融合。國際化的重要保證是明確自身在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大系統中的位置、形成合理定位。合理定位的核心是在國際競爭的環境中,整合應用型大學自身的歷史傳統、現實條件與未來需求,立足優勢,突出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高質量的留學生來學習。
(4)努力開展行政管理人員的國際培訓活動。近幾年應用型大學每年派出團組不少,但針對行政管理人員設置的國際培訓活動遠遠不足。這樣很多行政管理人員缺乏國際化意識,對很多學校開展的國際化工作并不理解支持,導致很多工作運行不暢。學校應大力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與潛力。
(5)應在已有的專業中,按國際化的需要,增設一些必修和選修課;或在已有的課程中,增加一些為國際化所需要的內容;同時舉辦一些全新的、國際化的專業。
(6)加大國際合作科研。應用型大學以教學為主,但是并不等于科研不重要,恰恰相反,要提高教學水平,加快教學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科研。應用型大學應該與國外同類型的院校深度合作,通過國際合作科研,夯實應用型學科建設的基礎,提升應用型教師隊伍的水平,提高應用型專業教學水平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贏得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總之,應用型大學國際化不僅在面上蔓延開來,還要在點上深入下去,使應用型大學能為國際社會所接受,具有國際吸引力。要進一步調動全校的力量,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學術研究、教學管理和質量保證等方面全面國際化,使應用型大學能為國際社會所接受,具有國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