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人興。從歷史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治國安邦,百業興廢,基本條件是人才。人才是廣大的社會公民中的精英、先進群體,是廣大的社會公民的代表,人才的道德對于廣大的社會公民有引導作用。
1 中國古代人才思想
中國人才思想是中國古代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對人才問題的探索和發現。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已出現了人才思想的萌芽。堯、舜、禹的禪讓制便閃耀著重用賢才的思想光輝;春秋戰國時期的地主階級的人才新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偉大的人才是國家的繁榮昌盛的根本,二是反駁了才能是“生而知之”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封建社會時期,在人才的培訓機構方面,由孔子的私塾到后期的官方學校。漢武帝的太學即為官方學校的開始,后期經歷國子監、翰林院等多種不同的方式。古代選拔人才,主張以德、行、學、識為本,不計種族、門第、親疏選拔人才。鴉片戰爭后的中國的人才思想主要是批判封建社會的用人宗旨,宣傳西方用人制度,提出了人才通過教育培養的主張,注意了各類人才的研究,有較大的廣泛性。
2 馬克思主義人才觀
馬克思曾說過,人是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之一。回顧人類進步的歷史,本質上其實正是人才的力量不斷累積的過程,是人才持續革新的過程。
2.1 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產生
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當時社會狀況和社會矛盾發展提出的要求,是人類思想發展的新成果,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實踐活動和理論創造活動的結晶。由于無產階級及其解放事業發展的需要,在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與壯大的情況下,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理論基礎,馬克思才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闡明了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必然性,論證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人才觀。
2.2 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內容
馬克思與恩格斯運用唯物主義辯證的方法,為社會發展、人類進步作出較大貢獻的現實個人的基本觀點與根本看法即為馬克思主義人才觀。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才素質和行為必須符合歷史發展的需要;人才素質和行為必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才價值的實現必須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馬克思主義人才觀表明人才是實現人類運動和社會主體發展的基本動力,表明人才是促進歷史進步的決定力量,是促進生產力快速發展的決定因素。
2.3 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特征
馬克思主義人才觀認為人才的基本標志有以下幾個方面:(1)人才的進步性:人才不僅具有推動社會發展的能力,而且要是社會進步和經濟向前的代表者,馬克思主義人才觀對人才的本質要求是能在某一方面為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具有一定進步性貢獻。(2)人才的時代性:人才與時代存在著內在的關系,不同的時代會產生不同的人才,人才的產生和發展都與其存在的時代背景有深刻的淵源。(3)人才的實踐性:改造現實世界,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強調的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相互統一就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人才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才能改造世界,從而實現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一。(4)人才的群眾性:馬克思主義人才觀中所論及的人才來自廣大人民群眾,馬克思主義人才觀建立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基礎之上,具有廣大人民群眾的良好根基。(5)人才的廣泛性:人才來源于人民群眾之中,并在廣大人民群眾中不斷成長發展起來。
3 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堅持理論與實際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基礎上的統一,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人才觀,在其指導下,我國各個時期的領導人對馬克思主義人才觀做了進一步的發展。
3.1 毛澤東人才思想
毛澤東在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才戰略教育的理論基礎上,結合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實踐經驗,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人才思想。
3.1.1 重視人才、愛護干部的用人理念
不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和平建設年代,毛澤東都把人才培養作為國家存亡的重中之重?!耙磺兄R分子,只要是在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著有成績的,應受到尊重,把他們看作國家和社會的寶貴的財富”。知識分子是革命和建設勝利的重要力量。毛澤東曾多次強調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提倡重視人才、愛護干部的用人理念。
3.1.2 德才兼備、又紅又專的用人標準
毛澤東提出了“德才兼備、又紅又專”的人才思想, “德”和“才”二者相互依存,不能分離,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毛澤東的人才思想不但強調了思想品德和個人素養的重要性,同時堅持了專業知識和個人能力的必要性,只有通過德與才、紅與專完整的統一,才能培養出為新中國建設作出貢獻的人才。
3.1.3 知人善任、任人唯賢的用人路線
“必須善于選拔人才,不僅要看人才的一時一事,而且要看人才的全部歷史和全部工作”。 在人才任用方面,毛澤東堅持唯才是舉,堅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選拔人才標準,對黨內人士和黨外人士同等對待,反對論資排輩,堅持任人唯賢。
3.2 鄧小平人才思想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考慮的首要問題是恢復教育工作,對教師等人才的培養極其重視,一再強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人才的重要性。
3.2.1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
我國是人口大國,而不是人才強國。鄧小平同志一直堅持,中國要完全實現四個現代化,沒有相應的知識人才是萬萬行不通的。鄧小平同志曾多次強調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重要思想,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同等重要。鄧小平同志的重要論述重新確立了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為黨的新一代領導集體提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強國戰略。
3.2.2 “四有”人才標準
1981年11月,鄧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了“四有”思想。他說,所謂高度文明,就是人民要有理想,要使個人利益服從于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要守紀律,要講道德。“四有”標準既繼承了馬克思思格斯的崇高理想和應有的紀律標準,也提出了文化知識的要求,與毛澤東的“又紅又?!比瞬潘枷刖哂幸恢滦?。鄧小平同志關于“四有”的每一個方面,既有其內在的含義和規定性,相互之間又緊密聯系,不可偏頗。他既注重了“四有”諸方面的協調發展,又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和實踐性。鄧小平同志關于人才培養的“四有”思想,從新的歷史時期的實際情況出發,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才培養的理論,并賦予其以新的時代內容,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征。
3.3 “三個代表”與人才培養
進入21世紀后,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的偉大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更符合新國情新黨情的人才觀。
3.3.1 按照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大力開發人才資源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人才的作用不容小覷。首先,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必需要樹立人才效益的觀念。其次,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必須突出重點,要把人才引進的著眼點主要放在社會發展急需緊缺的各類優秀人才上。最后,全面發展人才資源,必須重視已有人才,只有充分利用已有的人才,才能形成積極的工作氛圍來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3.3.2 按照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努力提高服務水平
江澤民同志明確表示黨保持先進性的秘訣即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內各級人員應努力提高服務水平。第一,提高服務水平,要著眼創新人才機制,要打破阻礙人才流動的部門、地域和所有制界限,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第二,提高服務水平,要注重提升管理服務質量。第三,提高服務水平,要從激活用人政策入手。
3.3.3 按照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要求,建設高素質人才工作者隊伍
“時代在前進,事業在發展,黨和國家對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來越大。”江澤民同志明確表示要加強理論武裝,要加強管理與培訓,要改革用人、分配機制,全面實現高素質人才工作者隊伍,要遵循三個代表的指導思想,建設高素質人才工作者隊伍建設。
3.4 科學發展觀與人才
近年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代黨中央集體進一步提出以“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人可以成才和以人為本”的人才發展觀,從觀念上實現人才的歷史性突破。
3.4.1 人才強國戰略
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不僅體現了人才在資源中的特殊重要位置,體現了人才與強國的內在聯系,而且反映了興國的一般規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④
3.4.2 堅持協調發展培養人才
人才培養是人才成長的必由之路。江澤民指出:“育人是人才資源開發的基礎性工作,是造就和選用高素質人才的前提。”人才培養作為人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思想政治素質、理論業務水平和工作實踐能力的重要措施。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茖W人才觀認為最寶貴的資源是人才,因此需要利用培養和教育進一步發揮人才的作用。一方面我們需要遵守人才培養規律,全面促進現有人才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系統地對人才需求的布局、質量、水平、機構、數量等進行規劃,培養各類人才來滿足社會與經濟進步的需要。
3.4.3 在實踐中檢驗人才
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培養與使用相結合。要創造條件,使人才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和提高人才的能力。實踐歷來是各類人才特別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只有植根于社會實踐中,經過艱苦的學習和磨練,有了知識和能力的飛躍,才能成為人才。實踐也是判斷人才能力的途徑,是檢驗能力結構的手段。實踐能力本身就是人才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判斷一個人才有什么樣的能力,主要是靠實踐來證明。加強人才培養,必須高度重視實踐的作用,把實踐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3.5 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豐富和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理論指導下,我國四代領導集體對人才觀的內容進行了豐富和發展,先后確定了“重視人才,又紅又專”的毛澤東人才思想,“人才為第一資源,培養四有人才”的鄧小平人才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代表先進生產力的人才思想、“以人為本”的人才強國戰略,極大地擴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內涵。
4 綜述
人才思想史的理論基礎和理論寶庫是馬克思主義的人才思想。通過馬克思主義人才學的研究,進一步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到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人才學發展歷程進行歸納概括,不只是人才思想發展的關鍵任務,同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體現。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核心的中國四代領導集體,通過中國革命和發展,改革開放的實踐,不斷與時俱進、堅持人才理論更新,促進馬克思主義人才思想的全面發展,逐步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思想和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