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中小學校園又重新充滿笑聲與活力。細心的人們會發現,今年孩子們領到的教科書與往年有些不一樣,由“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變成了“義務教育教科書”。的確,從這學期開始,全國中小學起始年級的大部分學科都使用了新版的教材,它們是根據國家教育部正式頒布的各科“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修訂而成的。人教版教科書作為甘肅省中小學教材選用的主流教材,其修訂之后有什么顯著變化,呈現什么樣的特色?這可能是廣大教師、家長和學生們十分關注的內容。
人教社新版教材源自多年的教材研究和教學實踐
此次新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修訂版。自2001年秋季,人教版首批14個學科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通過審查,并根據教育部的統一部署,進入全國29個國家實驗區進行實驗。在實驗期間,人教社不間斷地對教材實驗情況進行追蹤、研究,對教材進行適當的修訂。因此,這次教材大修訂是過去11年新課改以來教材實驗工作的自然延續,或者叫做成果結晶,可謂“十年磨一劍”。
11年的教材實驗為這次教材修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一是多年的教材研究基礎;其二是教學實踐基礎。
人教社進行教材研究、編寫與實驗一貫堅持科研為先,以課題研究為引領,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概括。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人教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先后承擔了多項“十一五”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如:“中小學生學業成績標準的研究與開發”、“新課改后各類教材特點的比較研究”、“國外中小學教材中中國內容的研究”、“課堂教學行為分析與評價的實驗研究”、“中小學探究式學習指導策略實證研究”等等。這些研究課題,對修訂教材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例如,“中小學生學業成績標準的研究與開發”課題,各學科課題組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提供了測量學生學業成績的工具,對把握教材內容選擇的深度和廣度十分有用;“新課改后各類教材特點的比較研究”課題,采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研究方法,實現靜態研究和動態研究相結合,進一步明確了人教版教材的特色以及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時,提高了教材研究和編寫人員的學術素養,保證了教材的質量。
11年來,為了獲取教材實驗的第一手信息,人教社的編輯每年都要深入實驗區做跟蹤回訪,到教室聽課,召開教師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直接了解教師對教材的意見和建議。通過信件、電話、電子郵件、網絡論壇、企業微博等多種媒介與廣大師生保持密切交流;同時,人教社還定期組織、參與區域性或全國性的教材交流研討活動,如實驗經驗交流、論文評比、現場課評比、課件評比等,邀請各實驗區的教研員和骨干教師參加,并利用這樣的機會交流研討,征求教材實驗的相關信息。多年來,人教社收集到大量來自實驗區教師、教育研究者的意見和建議。每年的例行修訂,都會將其中的合理化建議落實在教材中。
為教師和學生服好務,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好平臺,是人教社一以貫之的理念。與教師溝通的渠道通暢了,來自一線的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形成良性互動。第一,為了使教師準確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人教社精心組織了由教材編者、優秀教研員和特級教師等組成的教材培訓專家講師團,每年寒暑假,分赴全國各地,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宣講教材,答疑解惑,與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第二,人教社和課程教材研究所專門設立了針對實驗區的課題資助項目,對廣大一線教師和教研員開放,研究內容與教科書、教學密切相關
新版教材,保留原有優勢,并使特色更鮮明
2011年下半年,按照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大修訂全面展開。2012年1月底,小學階段的數學、音樂、美術、英語起始年級教材;體育(教師用書)第一冊。初中階段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地理、歷史與社會、外語(英、日、俄)、音樂、美術、藝術起始年級教材;體育與健康七年級全一冊送教育部審查。2012年4月底送審教材全部通過審查。
11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認為,人教版教材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主要體現為:教材與課程標準有較高的適切度;教材的學科齊全,體系完善,結構設計比較嚴謹;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比較活潑生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教材的裝幀設計簡約美觀;有豐富的配套教學資源等。此次修訂,修訂人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進一步理順五大關系: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關系;學科邏輯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學生經驗的關系;接受性學習與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關系;學科的獨立性與相關性的關系;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的關系。修訂后的教材,除繼續保持和發揚上述優勢外,還在教材內容上,更加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使教材的特色更加鮮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融入課程標準;堅持素質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科技進步的新內容;進一步精選對學生終身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的課程內容,合理安排課程容量和難度,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加強學段以及學科之間的有機銜接。
新版教科書,強化基礎,有效減負,具有視覺美感
新修訂的人教版教科書在今年秋季與廣大師生們見面。據了解,這也是人教社建社62年以來編寫出版的第11套中小學通用教科書。眾多教研專家和優秀教師在認真研讀新修訂的人教版教科書之后,一致認為這套新教科書更加符合中國實際,更加“接地氣”。
——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更加突出。在教材的框架設計、內容選擇上有意識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教材研究和編寫者的文化自覺。例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很多學科教材都在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上下足了工夫。如《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在“文明探源”這一單元中,對中華文明的起源給予更為詳盡的講述;《數學》七年級下冊中的“閱讀與思考一次方程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增加了對于我國古代方程組解法的全面介紹,充分反映了古代人在數學方面取得的成就。
——教材的基礎性更加強化。經過精選后的教材內容,在容量和難度上得到控制,“雙基”落實,有效減輕了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學生的過重學業負擔來自于各個方面,就教材本身來說,知識點與年級配置的不合理、基礎知識過于隱性化和簡單化、教學內容過多過深等,都會使學生感到“難學”,這是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一個方面。修訂后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些問題。
——教材的邏輯性更加鮮明。一本教科書內在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科書中所展現的學科邏輯與學習邏輯是否能夠完美的結合。其實,這也是教科書編寫研究永恒的主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有利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例如,初中《數學》對于核心的數學概念和重要思想方法等,注意循序漸進地安排,讓學生有螺旋上升地反復接觸的機會,為學生鋪設合理、有效的數學認知臺階。初中《英語》在聽、說、讀、寫各項知識和技能中都滲透了學習策略的活動,除了提供單元學習成果檢測活動外,更側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所學知識,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材的時代性更加凸顯。與時俱進,充實新知,體現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科技進步的新動態,是教材修訂的一個著力點。例如,《地理》注意體現我國和世界經濟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最新發展變化。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在21世紀經濟發展迅速,改變了之前經濟發展緩慢的形象。因此,新教材以“快速發展的經濟”為框架講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印度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其軟件外包產業在全球占絕對優勢。為體現印度經濟發展這種新的變化,新教材重新編寫了“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業”這一內容。
——教材的版式設計更加有特色。在“快樂閱讀”版式設計理念的指引下,修訂后的教材版面設計疏朗大方,圖文位置編排適當,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此次教材修訂,人教社聘請了國內著名的書籍裝幀專家,為人教版教材量身打造了一套美工和版面網絡系統,并根據新的版面網格系統重新設計各類圖像,使頁面更清爽、美觀。
總之,人教版新修訂教材在不斷追求創新的同時,也繼續保持自身數十年來的優秀傳統,努力做到三個“實”,即扎實,夯實基礎;平實,注重銜接;樸實,講求實效。
“根植教育,服務教育”,做好人教社新版教材服務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積極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實驗和修訂的同時,人教社各項事業也獲得了長足進步,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中小學教材和教育圖書建設基地,綜合實力在全國500多家出版機構中名列前茅。
作為人教社在甘肅省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甘肅教育出版中心一直承擔著人教版教材在甘肅省的全面代理工作。多年來,甘肅教育出版中心堅持并形成了一套售后服務保障體系,其主要內容不僅包括為我省廣大中小學生提供配套優質的各科教材,更重要的是認真抓好師資培訓等各項工作。通過培訓,使甘肅省廣大中小學教師積極樹立了課程改革和新教材先進理念相適應的教育思想觀念,對新的課程標準、各學科的特點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有了較深的了解,能夠按照課程改革和新教材實施的要求進行有效教學,更好地促進了甘肅省基礎教育全面和諧發展。經統計,自2002年至今,讀者出版集團邀請人教社全國培訓專家近300人次;培訓全省各階段教師35000余人;培訓場次達400余場;截至目前,集團共投入培訓培訓經費已近4000萬元。
今后,讀者出版集團將在教師培訓與售后服務、信息化教學配套資源的立體化建設、科研支撐等各個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繼續為甘肅省人教版教材的廣大讀者們提供一流的服務,為甘肅教育盡一份責任。
(本刊記者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