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
〔關鍵詞〕 學生;課堂;主人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9—0090—01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運用已知探索未知,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做“主人”的能力。因此,我們就要自覺調整好角色,成為學生的助手、輔導者。基于這一認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解放學生學習的時空,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下面,筆者就結合本人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展開討論。
一、多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
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交流者。因此,教師要走下講臺,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因為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教學主體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和體驗,進而豐富教學內容,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使課堂成為交流的“沙龍”。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根據交流的情況進行適當的引導,號召學生展開廣泛而激烈的討論。教師要把提問的權利“下放”給學生,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和解決,對于培養學生的求異創新思維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都有著巨大的意義。
二、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
新課程標準是“以人的個性發展為出發點,鼓勵思維活躍,鼓勵與眾不同,鼓勵不怕失敗,鼓勵表現自我。”過去那種“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的“絕對服從”已成為制約學生發展的阻力。新課標要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就必須打破傳統型把課本作為唯一教學依據,教室作為唯一教學環境的教學組織形式。課程改革之后的課堂教學之“課堂”再也不是傳統意識中的教室,而是開放型的“課堂”,可以是校園、野外,也可以是家庭、網絡。
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成為傳遞知識的無聲媒體,啟迪思維的鑰匙,陶冶品行的潛在力量。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漲,而現實情況則是教師擔心學生做小動作,分散注意力,于是板起嚴肅的面孔,造成課堂氣氛壓抑,再加上長期存在“灌多悟少、理多情少”的弊端和教師缺乏積極引導的激勵措施,學生始終處于被“管制”的地位,不是擔心違紀而受批,就是擔心答錯問題而挨訓,學習心態受到壓抑,我們的“主人”成了教師的傀儡。這種凝固的學習空氣和寧靜的課堂,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道德思維和自主性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從思想上解放出來,多采用一些激勵方式,使學生保持積極樂學的態度。
三、給學生充分思考和提問的空間
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就是給教師本身的課堂教學有反思和及時調整的空間和機會。如果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僅學生有自由、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而且教師也可以利用這短暫的時間反思前面的教學,及時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調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盡量減少教學失誤。這種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的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就是給教師本身一個學習的機會。現在的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很多,思考問題的角度也多而新穎,課堂上多給學生一次提問的機會,也就是多給自己一次成長的機會。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出:課堂中真正的“主人”是那些可愛的學生,我們教師只是課堂的輔導者、組織者和服務者。因而,教師要了解學生和關懷學生,把自己與學生擺到平等的位置上,使學生喜歡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融洽、和諧、民主、輕松的課堂氛圍。
總之,課堂上教師要靈活多樣地選擇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和引導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以人為本,使學生在樂中求學,學中求樂,樂中求思,思中求異。只有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機,充滿創造力。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