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師檔案】
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一附屬小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南通市學科帶頭人,江蘇省語文學科優秀青年教師,2011年入選江蘇省好青年百人榜。近年來,先后參加各類課堂教學競賽,多次獲一等獎。曾到四川、廣東、新疆、上海、河南等地執教公開課,均獲好評。有30多篇論文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研究》、《語文教學通訊》等報刊發表,曾在江蘇省“教海探航”、“師陶杯”等征文競賽中多次獲一等獎。
教學時間:2012年2月
教學對象:南通師范第一附屬小學五年級學生
【教學要求】
1.自讀課文,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并復述。
2.了解概括寫與具體寫這兩種敘述方法的區別,能分別練習用這兩種方法把事情過程說清楚。
3.探索不同的對陣方法,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感受故事中蘊含的智慧。
4.根據提示語,讀好人物的對話。
【教學重點】
利用課文,學會運用不同的敘述方法把事情的過程說清楚;在探索不同的對陣方法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交流大意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讀一則歷史故事《田忌賽馬》(板書課題)。我了解到同學們課前都讀過了,誰來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課文講的是田忌和齊王賽馬,第一次比賽田忌輸給了齊王,孫臏幫田忌調換了一下馬的出場順序,第二次比賽田忌贏了。
師:很好,顧湘讀懂了這個故事。有誰能夠說得簡潔一些,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生:課文講的是田忌與齊王兩次賽馬的故事。
師:你用一句話概括了這個故事,真棒!那除了故事的內容,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靈活運用一些方法就能取得勝利。
師:好,你是從賽馬的故事中得到了一些啟迪。
生:賽馬不僅需要騎手的技術和技巧,馬匹的強壯和馬的品種的優勢,還需要有一些計謀。
生:齊王太驕傲了,如果他能夠動一動腦筋,其實完全有能力再贏田忌的。
師:說得也不錯。
生:我個人覺得田忌和孫臏有點無賴。我認為就應該是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而他們卻是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中等馬,用中等馬對下等馬。
師:黃晨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學習上需要這樣的思考。你們看呢?
生:我覺得文中并沒有說當時賽馬必須怎樣對陣,也許并沒有這樣的規則。
師:你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其實,老師在課前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沒有能夠找到當時賽馬規則的資料,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再去找一找。我們姑且認為沒有這樣的規定,行嗎?
生:好。(齊聲)
生:我認為第一次賽馬,齊王的馬能夠取勝,是因為他的馬好;而第二次賽馬,田忌能夠獲勝,是因為孫臏讓他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
師:嗯,你在探尋他們取勝的原因。
二、自讀課文,復述兩場比賽的場景
師: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已經知道,田忌與齊王進行了兩次比賽,比賽的結果不同,取得勝利的原因也不一樣。我們不少同學還從這兩次賽馬中得到了啟迪。
師:那我們就再來讀一讀這個故事。課文哪幾小節是直接寫這兩次賽馬場景的?
(師板書:第一次,第二次。學生各自讀課文后交流)
生:直接寫第一次比賽場景的是第2小節,直接寫第二次比賽場景的是課文的第13到17小節。
師:很好!看來大家讀得都很認真。現在,能否根據課文內容,分別給大家講一講這兩次比賽,將我們帶到那扣人心弦的賽馬場。請同學們各自準備一下。
(學生各自準備)
師:誰來講第一次比賽的場景?
生:隨著一聲鑼響,第一場賽馬比賽開始了……
師:不是“賽馬比賽”,就是“賽馬開始了”。
(生糾正后繼續復述,復述完,學生鼓掌)
師:我代表盧芳菲謝謝大家的掌聲,盧芳菲給大家介紹了第一次比賽的情況,非常清楚。那你們知道什么叫“掃興”嗎?
生:不高興,原來很高興后來不高興了。
師:理解完全正確。第二次比賽誰來給大家講。不過這次,我想提高一點難度。老師這兒有個簡單的動畫,請你根據畫面,結合課文內容給大家介紹第二場比賽。我先放一遍,大家在心里默默練習一遍。
(課件播放賽馬動畫,學生各自練習復述)
師:誰來試一試。
生:(根據畫面內容)一聲鑼響,第二次比賽開始了。第一場,田忌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實力差距太大了,田忌輸了。第二場,田忌用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田忌以微弱的優勢獲勝,齊王有點心慌了。第三場,田忌用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同樣取得了勝利,齊王氣得目瞪口呆。這樣,田忌以兩勝一負的成績最終贏得了這場比賽。
(師生共同鼓掌)
師:你不愧是班級的“故事大王”,將來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現場解說員。
三、了解表述方法的區別,練習表達
師:剛才,同學們講得真精彩!我們再回到課文,快速瀏覽一下寫比賽現場的這兩部分。同樣是三場比賽,課文在第一次與第二次比賽的敘述方法上有什么不一樣?
生:第一次的比賽是概括地寫的,第二次比賽寫得比較具體。
生:寫第一次比賽時,三場合在一起介紹;寫第二次比賽時,三場分開來逐一介紹。
師:你們真會發現!有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把一句話或一段話分成幾句話或幾段話來表述;有的時候則需要把幾句話或幾段話變成一句話或一段話來表述。現在請你把書上的方法變一變:仿照課文中介紹第一次比賽的方法來介紹一下第二次比賽,或者仿照課文中介紹第二次比賽的方法來介紹一下第一次比賽,行嗎?請各自準備一下。
(學生各自準備后交流)
生:我來說第一次比賽。一聲鑼響,賽馬開始了。田忌先用上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第一場輸了;第二場比賽。田忌用中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又輸了一場;第三場,田忌用下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還是輸了。三場比賽下來,田忌都失敗了,覺得很掃興,垂頭喪氣地準備離開賽馬場。
師:彭蔚學著課文第二次比賽的寫法,將第一次的三場比賽分開來講。說得非常清楚,讓我們為她鼓掌。誰能夠把第二次三場比賽連在一起講?
生:第二次比賽開始了。田忌在孫臏的指導下,第一場用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輸了;第二場用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贏了;第三場比賽用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又贏了。這樣田忌以兩勝一負的成績贏了齊王。
師:你說的是對的。但是,還是把三場比賽分開來說的。誰能仿照第一次比賽的寫法說第二次比賽?
生:第二次比賽開始了。田忌在孫臏的指導下,用下等馬、上等馬、中等馬分別對齊王的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三場比賽,輸了一場,贏了兩場。齊王目瞪口呆。
(學生又一次鼓掌)
師:五個小節的內容,你只用了幾句話就說明白了,真了不起。那我還想問一問大家,課文可不可以換一下呢?第一次三場比賽分開來寫,第二次三場比賽合起來寫。
生:不可以。因為故事主要應該寫田忌勝了的那次比賽,而不是輸了的那次比賽。
生:第一次比賽,齊王的勝利靠的是馬的實力,這沒什么大不了的。第二次比賽,田忌在孫臏指導下的勝利靠的是智慧。而這個故事要表現的正是其中的智慧。所以,第二次比賽應該分開來寫。
師:你很有自己的見解,而且把自己的意思也表達得十分清楚。正因為這樣,第二次比賽才是故事的重點部分。
四、學習人物對話,進一步體會提示語的作用
師:提到智慧,我們就得關注對這場比賽起到關鍵性作用的一個人,那就是——
生:(齊)孫臏。
師:在課外閱讀中,有同學了解過孫臏嗎?
生:《史記》中的《孫子吳起列傳》中介紹了孫臏。孫臏并不是他的本名,是因為他曾受過臏刑。
師:倪彥良讀了《史記故事》,了解了孫臏。其實課本中的這個故事就是根據《史記》的記載改編而成的。
生:孫臏是孫武的后代,著有兵書《孫臏兵法》。
師:不錯。正是這場賽馬,讓齊王了解了孫臏,孫臏才被任命為齊國的軍師。我們不妨來看一看第一次比賽后他們的對話。類似這樣的對話描寫,在過去的學習中,我們已經遇到過好多次了,怎么來讀好呢?
生:我們可以關注一下這里的提示語。
師:請前后四個同學分角色練一練,可以互相聽聽,并提提建議。
(學生分組練習后,指定一小組分角色讀人物的對話)
師:你們覺得這組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們讀得很流暢。如果顧昊讀孫臏的話再堅定一些就更好了,因為他是胸有成竹的。
師:那你來試一試。
生:(堅定地)你就照我的主意辦吧!
生:我覺得許文昕讀時,齊王那“譏諷”、“輕蔑”的語氣還欠一點。
師:這的確挺難的。誰再來試一試?
(指名再讀)
師:現在,我請幾個同學擔任這幾個角色,直接進行對話,注意他們的表情、動作。
(學生擔當角色,直接對話)
師:這一遍比剛才又有了明顯的提高。課后大家還可以自由組合,相信會更精彩。
五、排列對陣,探析獲勝的原因
師:孫臏給田忌出了個什么主意,這兒并沒有說,但剛才了解了第二次比賽,我們已經很清楚了。孫臏是——
生:(齊)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就使得比賽轉敗為勝。
(出示表格)
師:是呀,這個表格就表示了書上寫的兩次比賽的對陣與結果。能看明白嗎?
(學生點頭)
師:那若齊王的馬出場順序不變,除了課文中這兩次比賽的對陣方法,還有哪些其它的對陣方法,比賽結果又會是怎樣的?請大家各自思考一下。
(學生靜靜地思考)
師:請你用手勢告訴大家,你還想到了幾種不同的對陣。
(學生伸出一到四個手指)
師:先請伸出一個手指的同學說。你來——
生:田忌用上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輸;用下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輸;用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贏。
(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填寫表格)
師:這是另一種對陣。有同學能夠說得簡潔些,將三場比賽合在一起說。
生:田忌用上等馬、下等馬、中等馬對陣齊王的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一勝兩負,輸了。
師:非常好,清楚、簡潔,加一個“分別”則更好。還有其它對陣,像黃晨雷一樣說。
生:田忌用中等馬、下等馬、上等馬分別對陣齊王的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一勝兩負,輸了。
生:田忌用下等馬、中等馬、上等馬分別對陣齊王的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一勝兩負,輸了。
生:田忌用中等馬、上等馬、下等馬分別對陣齊王的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一勝兩負,輸了。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填寫表格,最終完成以下表)
師:同學們真聰明,一下子將6種不同的對陣方法都找到了。其中只有孫臏的對陣方法可以獲得勝利。孫臏可真厲害!那么,是不是任何情況下,孫臏的方法一定都能贏呢?
生:不是的,必須田忌的馬和齊王的馬實力相差不大。
生:田忌的上等馬要比齊王的中等馬快。
生:故事前面寫了孫臏的話,“從剛才的情形看,齊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這就表明齊王的馬實力并不是遠遠超過田忌。
師:由此可見,孫臏之所以能作出準確的判斷,是因為什么?
生:孫臏的觀察非常細致。(板書:細致觀察)
生:孫臏經過了深入的思考。(板書:深入思考)
六、拓展延伸,以史為鑒
師: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故事最后一小節。
生:(齊)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師:這一調換該蘊含著多少智慧呀!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說,“史鑒使人明智”。歷史就是一面鏡子,我們要善于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課后,大家可以去讀更多的歷史故事,如《上下五千年》、《史記故事》等,從中汲取古人的智慧。
板 書:
田忌賽馬
第一次(2) 實力
細致觀察 深入思考
第二次(13—17) 智慧
(陸紅兵,南通師范第一附屬小學,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