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陸老師前后兩節課,關注語言文字的運用,關注表達,主要突破點在什么地方呢?或者說,對于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如何從語用的角度教語文呢?我覺得主要收獲有三點。
一、2001年的課關注“表達”表現在對關鍵詞語、句子的理解,而2012年的課更多地關注課文的敘述方式、篇章結構、謀篇布局。
二、2001年的課關注“表達”是從屬于理解內容的,關注“表達”大多夾雜在理解內容過程中,是為理解課文內容服務的。而2012年的課“理解內容”是為“表達”服務的,“表達”是在“理解內容”基礎上獨立的板塊,“理解內容”是為了更好地“表達”。
三、2001年的課關注“表達”側重于概括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等閱讀方法,2012年的課嘗試引進了復述、推理、文本細讀等新的閱讀方法。
——衡成榮(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215129)
在課堂教學中,陸老師雖然沒有直接點明要達到哪三維目標,但卻悄悄滲透于課堂教學中。就知識與技能而言,這是一個歷史智慧故事,學生要讀懂這篇課文,知道這篇課文的意思,能復述這篇課文,在語言的運用中,感受語言的不同,學會用不同的敘述方法,把事情表述清楚,潛移默化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或日常生活中去。就過程與方法而言,首先是開篇入題,交流課文大意;接著引導學生復述課文重點部分,比較不同的表述方法,學生練習表述;再接著體會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表達效果;然后,再次集中探析田忌獲勝的真正原因;最后引導學生升華。整堂課思路清晰,銜接自然,沒有套用固定的模式,卻處處滲透著對比的方法。人物中,齊王與田忌的對比,齊王與孫臏的對比;比賽中,第一場賽馬與第二場賽馬的對比;表述方法中,第一場表述方法與第二種表述方法的對比;勝負中,不同的對陣方法的對比等,到處體現著精巧的構思。就情感、態度、價值觀而言,情感方面,一是體現在學生鼓掌上,為同學回答得好,贊揚同學,為同學高興,熏陶健康的情感;二是體現在練習人物對話上,體驗不同人物的不同語言的不同情感。學生需要積極的態度,向上的價值觀,以史為鑒,力求引導學生形成向上的價值觀。
——薛茂紅(興化市唐劉學校,225723)
《田忌賽馬》能否入編教科書是我們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所不能有效干涉的事情,我們既不能因為自己的解讀而不滿意于教材編者,也不能自作主張放棄教學,那么,我們能做和應該做的只能是如何教,抓到這副爛牌怎么打?《田忌賽馬》如何重構才能獲得新生?筆者構思了新的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1:
齊王是一個怎樣的君主?
(驕傲自大)
他在目瞪口呆之后自然會很快明白他究竟敗在何處,他會就此罷休,自認失敗嗎?
(不會。他一定會謀求東山再起的。)
從前面我們所列出的表格看,田忌孫臏他們還會有勝算嗎?
(有,但勝算不是很大。)
拓展延伸2:
我們就來模擬一下繼續進行的“田忌賽馬”吧!
……還是原來的馬,也調換了位置,可沒想到齊王也調整了馬的比賽順序,最終田忌輸給了齊王。他無精打采地準備離開賽馬場。
這時,齊王洋洋自得地拍著田忌的肩膀說:“田將軍,請你轉告孫臏,只靠聰明智慧,沒有實力,只能偶然取勝,是不能百戰百勝的。”
——楊文麗(蘇州新區實驗小學,21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