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明
摘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作為一名奮斗在教學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做到“減少課堂教學的消耗性;增強課堂學習的情趣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激發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這四個方面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讓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真正的價值。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技巧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1 深挖教材,靈活處理,減少課堂教學的消耗性
1.1 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來處理
如抓住過渡段,抓住中心句,抓住首尾呼應的句子等來突現文章的結構特點。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從中間的過渡段入手,先閱讀百草園部分,再閱讀三味書屋部分,讓兩者對比著閱讀,這樣更能突現文章的主旨,學生更易理解,感悟。
1.2 根據教材的構思來處理
如《珍珠鳥》這篇文章,作者是通過珍珠鳥開始“怕人”到后來的“不怕人”來表現動物對人的信賴關鍵在于人對動物的友善,從而揭示作者希望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
1.3 根據教學的目標來處理
如初一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在教學設計時更要把“朗讀”作為首要的目標。因此我們在教學《童趣》時,完全可以圍繞著“朗讀”這個目標來處理教材,從朗讀中把握讀音,讀準節奏,讀懂意思,讀出趣味。在朗朗讀書聲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是否有效地處理教材,重視預設,是衡量一堂課是否是有效教學的標準之一。
2 創設情境,巧妙懸念,增強課堂學習的情趣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而且愉快地學習,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所授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有意識地精心設計一些富有趣味、容易質疑的問題,在課堂上巧妙地造成懸念,以疑激趣,以境致趣,讓學生產生渴望得到答案的心理,使學生想學、愿學,并且帶著疑問去學。
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要求學生分角色扮演人物有感情地朗讀,并試著用恰當的表情和動作演示,通過對話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同學們興趣來了,都主動請“演”,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也得到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現代心理學證明: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部分。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催化劑。
教師在課前深挖教材后,再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導語,設置懸念,以此來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導語的設計方法多樣: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對和課文相關又不拘泥于課文的現象和事件進行介紹或探討;可以是相關的作家生平、逸聞趣事,也可以是名家評點、爭議熱潮;也可以是相關的詩歌、歌曲、圖片、故事、名言警句等等,讓學生在狹窄的閱讀空間里感受外面世界。如課文《貓》的教學,可利用圖片設計導語;《愛蓮說》可以用古詩引入的方法;在教學《背影》時,可以播放《父親》歌曲等等。
3 踐行四實,優化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平實、真實、豐實、扎實”,這“四實”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重要標志。這就要求教師要對課文的重難點要把握到位,精確把握課堂時間。同時,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尋找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舍棄華而不實的環節, 圍繞學生能力、素質水平開展教學,節節直奔重點。其目的是讓學生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理解課文內容,而用盡可能多的時間進行拓展閱讀和能力遷移訓練。教師要根據課程設置的特點,把握課文的“人、物、事、景、情、理”的規律進行重難點教學。
例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蟬》、《貝殼》、《第一次真好》、《行道樹》時,我明白課文的重點均是要求學生透過事件的現象看本質,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因此,我在教學時便略講課文記敘的“事”,而側重于讓學生聯系生活理解文中所蘊含的“理”,同時滲透語文的人文教育和人文關懷;而《春》、《濟南的冬天》、《夏感》這些課文均是借景抒情的文章,尤其是對“景”的描寫特別細膩,我便略講其“情”而詳細地從修辭的角度來分析文本,讓學生感受“景”之美,感悟文字之美;《化石吟》、《綠色蟈蟈》、《看云識天氣》則是借物談事理的說明文,我便讓學生在弄清說明對象——“物”的基礎上,向學生揭示其科學性的“事理”;《風箏》、《羚羊木雕》、《散步》則是“人、事、情、理”交雜在一起的文章,但仔細分析,這些文章所寫的事件很簡單,學生一看就懂,文中的情感也并不復雜,我便簡略講解文中的“事”與“情”,而把重點放在講解“人”的形象和文中的“理”。
由此可見,經過教師篩選信息、突破重難點的處理后,課堂的結構得到了優化,教學的效率相應得到提高。重要的是,課堂為拓展閱讀和寫作訓練贏得了時間。
其實,由于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根據知識技能、順序、結構和學生的初始能力的特點作出安排的,所以教師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時,按照知識技能的相對完整性,均可將教學知識技能發展序列濃縮為重難點教學環節。雖然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講的時間不長,但并不代表其內容不充實,相反,它要求教師充分備課,高度濃縮內容,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4 合理評價,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大多只是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進行評價,卻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沒有公正評價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 “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沒有充分地發揮其相應的作用。
事實上,成功的課堂教學是應該能夠不斷地讓學生獲得美好的心靈體驗。也就是說,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本著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 的學習的評價標準,才能最大程度上激活課堂教學,取得課堂教學的最大實效。采用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或小組評價與全員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受到有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大課題,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為一名奮斗在教學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做到減少課堂教學的消耗性;增強課堂學習的情趣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激發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這四個方面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真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慶元著.語文教學設計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寧鴻彬.語文教學的思索與實踐.
[3]陳玉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