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東
【摘要】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和媒體競爭的加劇以及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一些編輯記者為出名而絞盡腦汁甚至不顧道德底線,“標題黨”成為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現象。尤其是不少“標題黨”為了提煉成“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標題,不惜斷章取義、夸張夸大、張冠李戴甚至歪曲事實、制造假新聞……根本不管什么社會責任甚至不顧道德底線,其危害也越來越大。因此,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標題黨”問題的巨大危害,并深刻剖析“標題黨”問題屢禁不止的根源,以及對“標題黨”有針對性地采取科學應對措施,才能徹底根治這個頑癥。
【關鍵詞】假新聞;標題黨;意識形態;公信力;社會責任
“標題黨”是對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媒體上通過制作聳人聽聞或者媚俗、低俗、庸俗等標題來吸引網友注意力,置新聞內容的基本事實于不顧,以達到增加點擊量、知名度或者謀取一些見不得陽光的利益等各種目的的一小撮網站編輯、記者、管理者和網民的總稱。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和媒體競爭的加劇以及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一些編輯記者為出名而絞盡腦汁甚至不顧道德底線,“標題黨”成為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現象。尤其是不少“標題黨”為了提煉成“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標題,不惜斷章取義、夸張夸大、張冠李戴甚至歪曲事實、制造假新聞,根本不管社會責任甚至不顧道德底線,其危害越來越大。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標題黨”問題,屢禁不止的根源是什么,又該如何去積極應對呢·
清醒認識到“標題黨”問題的危害
“標題黨”最擅長的就是斷章取義,從文章內容中截取出最具賣點的內容,提煉成“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標題,以刺激讀者眼球。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日前發布的一項萬人民調顯示:六成受訪者曾受到“聳人聽聞式”新聞的誤導。“標題黨”不僅誤導事實、扭曲真相,嚴重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社會形象,而且對新聞當事者的聲譽造成極大的傷害,損害了新聞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甚至可能在國內國際造成惡劣的政治影響。因此,要根治“標題黨”頑癥,我們一定要清醒認識到“標題黨”問題的危害。
“標題黨”嚴重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社會風氣。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也是一個矛盾多發易發期,在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整個社會思潮呈現出復雜多樣性、利益主導性、自由互動性、開放交流性,媚俗、低俗、庸俗的文化現象伴隨著改革發展暗流涌動,并在媒體上得到體現。如看到標題是《全裸人體模特》,打開網頁后卻是一個嬰兒正在做寫生模特;標題是《一個“真正的蕩婦”》,內容卻是一個姑娘在蕩秋千;標題是《月夜下的禽獸行為》,事實卻是兩只小蟲子在交配等等,這種“標題黨”贏得了暫時的關注,付出的卻是媒體公信力喪失的代價。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以嘩眾取寵的“低俗”來迎合市場口味,終會喪失媒體的品質和公信力,更無法贏得尊重。
并且,作為新聞工作者一味追求“三俗”,再加上其所在媒體平臺的巨大影響力,“標題黨”的錯誤做法很可能會被迅速傳播、效仿,對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社會風氣造成極大的沖擊、污染甚至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造成毒害深遠的社會影響。《妻子睡夢中抱丈夫喊情人名字被捅成重傷》、《調查稱中國人流手術者近半數未成年》、《妻子狀告第三者要求返還丈夫所贈百萬財產》……看看這些“標題黨”的“杰作”,其對社會風氣的巨大危害性可想而知,放任下去,毒害的不僅是輿論傳播環境,還將毒害到人們的思想和我們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造成巨大沖擊,產生難以估量的重大損失。
“標題黨”對新聞當事者的身心都造成了極大傷害。如某網站“標題黨”制作了一條娛樂新聞標題《呂麗萍后悔與張豐毅離婚稱孫海英二百五兮兮》,第一眼看到自然以為是兩人的婚姻又出問題了,但打開內文卻發現不過是呂麗萍一個幽默自嘲的說法而已。這自然會讓那些只看標題沒有看到文章內文的讀者產生誤解,并且對呂麗萍的聲譽造成了損害。稍微留心一些知名的網站就可以看到,在報道一些名人尤其是影視明星的新聞時,“標題黨”故意歪曲事實制造聳人聽聞的標題隨處可見。在“標題黨”獲得利益的同時,新聞當事者的聲譽乃至整個身心都受到了極大傷害。
而“標題黨”一個《專家稱地溝油不可能流回餐桌》的標題讓報道中的專家招來大批板磚,事實卻是專家不是說地溝油不可能流回餐桌,而是說每年300萬噸不可能。為了激起民眾對專家的情緒,“標題黨”故意把這個前提給去掉了。《北大校長稱美國教育一塌糊涂》背后的真相是,北大校長周其鳳的原話是在肯定美國教育的同時,指出了一些問題而已,他想表達的是美國在其價值觀傳播教育上一塌糊涂,并不是媒體所說的“美國教育一塌糊涂”。然而,本來平平常常的一則新聞,經過“標題黨”的斷章取義,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思。“標題黨”尚且讓北大校長感到壓力、氣憤和無奈,其他人的感受也就可想而知了。
“標題黨”甚至可能在國內國際造成惡劣的政治影響。“標題黨”為了追求轟動效應,利用人們獵奇和“仇官”、“仇富”的心理,不惜挑戰社會道德底線和挑唆激化社會矛盾,并且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比如廣州今夏有30余人因酷暑死亡,一家媒體竟戲說為《廣州酷斃三十余人》;還有媒體將一起交通事故的新聞標題做成《公交車輪從頭越》等。這些“標題黨”一味追求轟動效應,傳達出的是媒體漠視苦難、輕薄死者的傳播效果,這與媒體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道德傳播功能嚴重背離。更有的“標題黨”在“富二代”、“官二代”、“寶馬”等標簽化語言上大做文章,甚至不惜嚴重誤導、欺騙公眾,使公眾對事件的本質作出錯誤判斷,挑唆民眾對官員、富人的不滿甚至仇恨,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而且損害了政府公信力,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更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甚至可能在國內外都造成惡劣的政治影響。所以,當“標題黨”一次次挑戰社會公德底線時,不少群眾感到不解和憤怒,質疑我們的新聞管理體制和輿論引導機制,不僅會導致人民群眾對媒體的不信任甚至反感,甚至會導致群眾對我們黨和政府的不信任,嚴重損害我們黨的執政基礎。
雖然和平、發展、合作已成為當今世界主流,但海內外的反動勢力和西方一些反華勢力滅亡中國之心沒有變,“標題黨”不顧新聞事實,將肩負的政治責任拋到腦后,為一己私利不惜用欺騙、造假等手段編造、捏造所謂轟動新聞,就有可能正好授人以柄,被境外某些媒體解讀或者放大后,被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惡意炒作丑化中國,甚至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極其嚴重而惡劣的國際影響。如某網站6月12日在顯著位置有一篇《解放軍承認最大敵人是腐敗正嚴重影響戰斗力》文章,標明來源是《解放軍報》,而這只是《解放軍報》的原標題《保持軍隊黨組織和干部隊伍的純潔性》的一部分內容。本來是一篇正面的新聞,在“標題黨”手中卻變成了負面報道,而這樣的標題被境外某些媒體解讀或者放大后,成為境外輿論攻擊解放軍存在嚴重腐敗的“炮彈”,其惡劣影響可想而知。
深刻剖析“標題黨”問題屢禁不止的根源
面對“標題黨”的巨大危害,我們應該追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標題黨的盛行·”我們應該從媒體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錯誤導向、編輯記者乃至媒體缺乏社會責任感、編輯記者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較差等多方面深刻剖析“標題黨”問題屢禁不止的根源,從而為對癥下藥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媒體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錯誤導向是重要原因。《中國青年報》日前發布的一份萬人調查的數據顯示:受訪者中20.1%的人平時看新聞只看標題不看正文;66.3%的人會在看完標題后快速瀏覽正文;只有11.2%的人會詳細閱讀正文。這個調查揭示了在網絡媒體的巨大沖擊下,新聞媒體之間競爭的殘酷以及新聞標題在競爭中占據的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前,在“賣點就是看點”、“一切為了點擊率”、“點擊率就是生產力”等錯誤價值導向下,“標題黨”背后幾乎都存在著或明或暗的利益鏈條。尤其是在新聞媒體市場化乃至改制上市的壓力下,由于一些人錯誤地把“一切向錢看”、“唯利是圖”引入媒體管理和經營中,導致以網絡為代表的各種媒體上出現美丑不分,甚至以丑為美的所謂“審丑”趣味,肆意惡搞、惡意攻擊、造謠中傷、淫穢色情、拜金炫富、崇洋媚外等低俗、庸俗、媚俗、惡俗的網絡文化竟然廣為傳播。如《廣州老婦裸死路邊疑因天氣寒冷被凍死》,標題突出“裸死”、“凍死”等字眼,而仔細看內容卻不過是法醫到場檢查死因解開死者衣物而已,新聞編輯之所以故意突出“裸死”就是一種典型的“三俗”,就是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是一種典型的“標題黨”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新聞文化單位在轉企改制中甚至不提肩負的政治使命和社會責任,提出“賺錢才是硬道理”,有的網站甚至單純以訪問量決定頻道是繼續存在還是取締。在這種導向下,編輯記者的壓力可想而知,有的可以說是被迫成為“標題黨”。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新聞、虛假新聞屢禁不止,一些新聞工作者為了廣告進行新聞敲詐、勒索,搞有償新聞、有償不聞甚至有償亂聞,使“標題黨”有了更多市場。2010年11月30日《江淮晨報》一篇關于新疆小學生踩踏事件的稿件,竟然將一篇沉重事故的報道用《操,當然是要做的但不能擠啊》這樣的低俗標題,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的標題黨”。這樣的低俗標題能通過一道道關口見報,可見這家報紙是什么樣的把關制度。
編輯記者乃至媒體缺乏社會責任感是直接原因。新聞標題的制作是媒體編輯記者的一項重要的日常新聞工作。標題既是對新聞主題的概括,同時又是吸引讀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注重吸引力的網絡媒體上,其作用尤為重要,但不少編輯記者卻沒有認真琢磨如何去做好標題,而是動起了歪腦筋。深刻剖析“標題黨”問題屢禁不止的背后,可以發現當事的編輯、記者并不是沒動腦筋,而是有著一定的利益背景,很多時候,是編輯記者有意忘記了自己的責任,是故意而為之,并且這種濫用手中權力的行為還得到所在媒體的默許、縱容甚至鼓勵。如哈爾濱醫科大學一名未成年患者3月23日持刀砍死一名27歲實習醫生,在某網站為此進行的一個6161人參與的調查里,4018人對此表示高興。對此央視做了一期節目,批評在報道當中用吸引人眼球的方式是在鼓勵仇恨。而一些門戶網站在轉發這期節目內容時竟然使用了《調查稱超6成民眾對哈醫大殺醫案“高興”》的標題,這對于當前本來就不和諧的醫患關系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編輯這么做是一種什么心態,編輯的責任在哪里,這樣的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又在哪里·
馬克思認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1]。隨著中國的改革進程不斷深化,市場交換的潛規則滲透到一切領域,很多人在名利面前迷失了自我。“標題黨”問題屢禁不止的深層原因就是一些編輯記者乃至媒體缺乏社會責任感,忘記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在名利誘惑面前迷失了自我。當越來越多的編輯記者成為“標題黨”時,將是多么危險!
編輯記者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較差是根本原因。隨著傳統傳播格局在網絡時代被徹底打破,海量信息良莠不齊使得先進的與落后的、正確的與錯誤的思想觀念相互交錯、交織、交融,造成人們信息選擇和價值取向的多樣和迷茫,導致部分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和錯位,引發了多樣性意識形態之間的諸多矛盾,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形成了巨大沖擊和挑戰,也對編輯和記者的政治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標題黨”問題就是一些編輯記者政治素質較差的具體體現,也暴露出這些編輯記者不注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等政治理論的學習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此外,隨著網絡媒體的飛速發展,不少網絡媒體忽視對編輯記者業務素質的培養,對一些非新聞專業的畢業生也不進行必要的培訓,而是招聘來就用,這些不具備基本新聞從業素質的編輯有時成為“標題黨”并不是故意而為之,往往是業務素質的問題。如浙江在線6月13日刊登了一條新聞中《事業單位招人只要1977年6月7日·人事考試辦公室:工作疏忽》,而包括網易、騰訊等商業網站和不少新聞網站在轉載時竟都把標題改成了《浙江一事業單位招聘要求1977年6月7日出生》,故意忽視了舟山市審計局確屬一時疏忽把要求應聘者“1977年6月7日以后出生”的“出生”兩字漏掉了的新聞事實,誤導了成千上萬的網友,讓不少網民看到標題就會產生誤會,紛紛質疑此為赤裸裸的“蘿卜招聘”,無端激起了人們的憤怒情緒。而細究真實原因,不少編輯沒有認真看文章就改標題是主要原因,這就敲響了編輯記者提高業務素質的警鐘。
對“標題黨”有針對性地采取科學應對措施
筆者經過調研認為,有關主管部門要引導媒體堅持正確的輿論方向和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對產生危害的“標題黨”行為采取嚴厲的懲戒措施,媒體要牢記肩負的社會責任,盡好把關責任,同時要多舉措提高編輯記者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并且發動社會力量來共同根治“標題黨”問題。這樣多措并舉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引導媒體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和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媒體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錯誤導向是“標題黨”問題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要從根本上根治這個問題,就必須引導媒體堅持正確的輿論方向和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一定要認清并重視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意識形態屬性,深刻揭批、堅決反對“文化體制改革就是搞文化產業化”、“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就要一切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等錯誤提法和做法,防止我們的文化體制改革在“標題黨”盛行下走偏甚至走錯方向而墜入泥潭。要始終堅持把媒體的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嚴厲打擊“標題黨”、網絡謠言和低俗內容,積極主動成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力軍。
同時,在媒體人才隊伍建設上,要堅持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并重原則,要求編輯、記者時刻牢記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讓“標題黨”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確保新聞輿論導向正確、輿論陣地不能失守和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
媒體要牢記肩負的社會責任,盡好把關責任。2009年10月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世界媒體峰會開幕式上指出,媒體要切實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新聞真實、準確、全面、客觀地傳播。他強調指出,當今社會對各類媒體來說,樹立、秉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比任何時候都重要。再加上當前國內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的趨勢更加明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社會潮流,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任務更加繁重。因此,媒體更應該牢記肩負的社會責任,不應當以博取眼球為首要目的,而是要求每一位編輯記者都應當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恪守新聞規律和準則,在新聞報道上嚴格要求,自覺抵制“標題黨”,以負責任的態度,用站得住腳的事實,提升自身公信力,消融偏見和化解矛盾,擴大社會共識,促進整個社會的相互理解、包容和和諧發展。
網絡新聞信息把關方面已經有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鑒。如新華網實施終審發稿人制度,和新華社其他部門一樣堅持嚴格的把關標準,不僅嚴把每一篇稿件的政治關,也嚴把稿件的事實關、技術關,在網絡媒體中率先實現了網絡新聞信息的全面把關。并且,終審發稿人還在稿件的主題升華、標題加工等方面進一步推敲,幫助編輯記者多出精品報道。正是有了終審發稿人的嚴格把關,新華網有效地預防和整治了“標題黨”問題。所以,應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種把關制度,在“標題黨”還沒有造成更大危害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這才是治本之策。
多舉措提高編輯記者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新聞工作者肩負著人民群眾的重托,他們的一言一行絕不是個人形象的展示,而是代表著國家的形象。要根治“標題黨”頑癥,就需要廣大新聞工作者在新聞競爭中始終樹立好、堅持好陣地意識,堅持政治家辦報、政治家辦臺、政治家辦網,不為“標題黨”提供舞臺。同時,要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深刻認識到“標題黨”的巨大危害,絕不做“標題黨”,也不容忍“標題黨”在新聞單位的存在,切不可為了暫時的利益而毀了根本。
此外,要注重新聞業務的學習并使之制度化,通過建立業務培訓和日常討論相結合的業務學習制度,不斷提高編輯記者尤其是編輯的業務素質,牢記在編發稿件時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尤其是在制作新聞標題時,應該遵循“準確、鮮明、生動、簡練”的原則,始終牢記“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注重“可信性”、“可讀性”、“可感性”。通過開展“好標題”評比來樹立正確的業務導向,將優秀編輯精心制作標題的正面例子和“標題黨”對比起來警示編輯記者應該學什么、應該反對什么,真正制作出社會影響好、網民喜聞樂見的好標題。
另外,我們還應該反思我國網絡新聞標題的制作方法。我們既可以借鑒國際網絡媒體的成熟業務經驗,也可以借鑒我國傳統媒體的版式編排經驗,比如位置、字號、顏色等。此外,也可以針對不同的版面特點或者新聞特點對標題進行加工,以更好地針對特定的目標受眾。[2]
必須嚴厲懲戒產生危害的“標題黨”行為。深入調研“標題黨”問題,我們發現,有關新聞單位把關不嚴、責任心不強甚至責任心缺失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其中不少“標題黨”問題背后是一些新聞單位為了本單位的私利而故意放任這些問題的發生甚至推波助瀾,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標題黨”來謀取利益甚至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有關主管部門必須對產生危害的“標題黨”行為采取嚴厲的懲戒措施,對一些違背法律規范、挑戰倫理底線的“標題黨”必須加以嚴厲懲處。盡管一些商業網站的活動能力很強,但國家有關部門一定要堅決頂住有關利益集團的壓力,盡快建立有理、有力、有利的監管機制。只有盡快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對“標題黨”問題嚴重或者屢教不改的網站要堅決關停,讓所有網站明白必須為自己發布的信息負責,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甚至付出關門停業的代價。
同時,強制要求每家媒體都要建立起嚴格的把關制度,對于所有“標題黨”行為堅決查處。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新華網等新聞網站已經率先建立起網絡新聞信息把關制度,這值得所有新聞單位尤其是網站借鑒。
發動社會力量來共同根治“標題黨”問題。2011年3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深知國之命在人心,解決人民的怨氣,實現人民的愿望就必須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此前不久,溫家寶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也表示,要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和行政復議制度,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同樣道理,我們也需要并且應該創造條件歡迎人民都來監督媒體,歡迎全國人民都參與到打擊“標題黨”的行動中來,讓媒體學會在人民的監督批評中成長。一定要充分調動人民舉報、揭露、打擊“標題黨”問題的積極性,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與“標題黨”問題進行堅決的斗爭,讓“標題黨”無所遁形。
在主動接受群眾舉報、監督的基礎上,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地方新聞辦等要加大監控力度,及時發現一些報刊和網站出現的“標題黨”問題并進行嚴肅處理,同時要求出問題的新聞單位首先對“標題黨”問題的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然后再由上級主管部門對出問題的新聞單位和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并且,一定要將各個新聞單位發生過的“標題黨”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定期進行歸納、總結并加以通報,讓其他新聞單位引以為戒。對于那些問題嚴重、屢教不改的“標題黨”則要公開進行通報、開除甚至追究其法律責任,讓其追悔莫及!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互聯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發展新趨勢研究》,項目批準號:10CKS026,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重大項目“互聯網對社會輿論的影響與我國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問題調研”)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0:82.
[2]林靜.網絡新聞“標題黨”現象解析[J].新聞愛好者,2010(6下).
(作者為新華社主任編輯,新華網編委)
編校: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