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登遠
摘要初中政治活動課將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強調要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直觀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開展政治活動課的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到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增強活動課形式的多樣性,使政治活動課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使政治活動課為教育教學服務,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政治活動課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
1 初中政治活動課的基本特點
(1)初中政治活動課的開展形式具有多樣性。隨著創新教育的不斷開展,初中政治教材中逐漸加強了對政治活動課的重視程度,并且增強了活動課形式的多樣性,使整治活動課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例如,現在在初三的政治教材中,總共涉及到了16處的政治活動內容,這些活動內容的設置,對于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本知識和基本的政治觀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例如,在課本的第二課中就有這樣的一項活動設計:“結合相關的圖文資料,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成就發表自己的感想?!边@樣的政治活動課促使學生去積極地進行調查探索,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加強了學生之間展開積極的交流活動,對于學生的素質培養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2)初中政治活動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初中政治活動課所涉及到的內容大都是一些社會熱點,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在現實的生活學習過程中就能夠發現這些時政熱點的影子,開展這樣的政治活動課,有助于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時刻關注社會的時政熱點,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挖掘政治活動課所需要的政治資源,增強學生的政治覺悟,例如,初中的政治活動課中很多都涉及到了“可持續發展”、“三個代表”等具有針對性的熱點話題,學生針對這些問題展開積極地討論和交流,不僅能夠使政治課堂更具有活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也能夠使學生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增強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認識,完善自己的價值觀。
(3)初中政治活動課真正將學生放在了教學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教師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嚴重影響到了學生個性能力的發揮,新課程改革強調應當將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位置,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初中的政治思想課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來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并且這些內容就來自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操作,例如演講、社會調查、辯論賽等等,這些方式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了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發揮。
(4)初中政治活動課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正處在社會迅猛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在這一時期,創新型的人才逐漸成為社會用人單位普遍需要的人才,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而創新型的人才就是企業競爭中最有力的砝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成為現在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初中的政治活動課正是迎合時代發展趨勢下的產物,在政治課中積極開展活動課,有利于使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模式下走出來,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茁壯成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2 利用初中政治活動課為教學服務的措施
(1)在思想上加強對政治活動課的高度重視。初中的政治活動課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從思想上加強對開展政治活動課的認識,嚴格執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順應我國創新教育的發展趨勢,政治教師在課堂上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鍛煉,把政治活動課作為自己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應改革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充分發揮初中政治活動課的價值,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意識決定人的行為,只有在思想上加強了對政治活動課的重視,教師才能在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來開展各項活動,才能真正發揮政治活動課的重要作用,提高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分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大多是采用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這樣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培養對課程學習的興趣,而且將學生當成了接受知識的機器,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不到積極地發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師在活動課的教學設置中,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不斷發散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創新精神。
(3)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指導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教師作為學生課堂教學的管理者,這樣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維護課堂的教學秩序,但也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應當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將原來的管理者的角色轉換為指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主性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只是對其起指導性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及時更正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使學生的學習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不僅能夠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能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3 結語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我們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初中政治活動課的重要性的認識,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政治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和具有趣味性,學生在政治活動課中可以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加強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針對一個問題展開教學活動的設計,增強課堂氣氛的活躍性,教師也應當擺正自己的位置,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上,一切活動都要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政治課堂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鄭金江.如何上好思想政治活動課[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2]劉棟林.對思想政治活動課的幾點思考[J].山東教育,2007(Z2).
[3]盧元風.活動課“四要”[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8(11).
[4]田麗霞.讓活動課 "活"起來[J].班主任之友,2008(4).
[5]許紅衛.對上好初中思想政治“活動課”的幾點思考[J].安徽教育,2008(20).
[6]魏元幫,張玉聯.淺析活動課的現狀與對策[J].寧夏教育,2009(12).
[7]陳光秀.中學開展活動課的四個環節[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1).
[8]夏宗發.淺談活動課的教學管理[J].湖北教育,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