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云
摘要任務驅動法是以任務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每次課的教學中要完成相應知識的一定量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教師也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是一種實踐性強的教學方法,其成敗的關鍵是任務的制作。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任務驅動法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應的教學法,形成了以“行動導向”為核心的教學法體系,主要代表有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引導教學法、小組工作法、角色扮演法、實驗探索法、參觀考察法、問卷調查法、頭腦風暴法等。行動導向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參與其中,主要起組織、協調和引導作用,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其更注重職業過程的行動性,強調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間的合作協調能力。筆者一直從事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在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逐步形成了一套稱為任務驅動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學院大力推行一體化教學的形勢下,我們大多數老師在教學中嘗試地使用任務驅動法,但是還不系統,現在我把這種方法加以總結,以引起大家的共同探索。
1 任務驅動教學法及其優勢特點
任務驅動法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任務為主線,把布置任務、展示任務成果、分析任務、實施任務(學生完成任務)、總結任務、學生任務的評價構成一個整體。讓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來完成學習內容,教師通過這種方法的實施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一種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中進行學習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只起主導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會做,會較好地完成任務;如果學生不會做,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也會問老師或同學。總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獲得成就感,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進取精神,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首先是“以面帶點”。就是先講整體,再講局部,教師在上課時首先展示制作好的任務作品,并把作品的功能特點進行整體講解,然后再分解成若干部分,分別講解指導。其二這種教學方法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教學方式,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而是注重學生的操作,注重學生和教師的和諧溝通;教師不再規定任務完成的順序、完成的過程而是重在看學生的成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部分時間只是指點,這樣既注重學生的“做”又增強了與學生的溝通。其三是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就是把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進行講解。如在Excel中講解SUM、AVERAGE、IF函數時,并不是先講該函數的格式及功能,而是給出如圖1所示的“學生成績表.XLS ” 最終結果的效果圖樣張,分步驟演示操作完成這個最終結果的效果時再講解SUM、AVERAGE、IF函數的格式及功能,然后讓學生操作。這樣效果遠比傳統教學方法要好得多。這也就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
2 任務驅動法的實施過程
2.1 布置任務,展示成果
教師要把課前準備好的任務及任務所需素材發送給學生,教師講清這次任務的要求和應達到的效果,然后把教師這次制作的任務成果給學生展示,讓學生對這次任務更加明確,使學生對這次任務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2.2 分析任務(教師引導、演示)
對照任務要求,教師針對性的對任務進行指導講解,在講解過程中個別比較難的操作,要給學生演示。在這一步中需要注意的,其一是難點或重點內容重點講解,而其余的內容,不必太詳細,只是概要地講解制作過程及其所包含的理論知識;其二是在講解過程中注重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注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生求知欲望。重點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2.3 實施任務(學生完成任務)
當教師講解結束后,接下來就是學生在機器上操作,以完成教師布置的這次任務。在這一步中主要是學生根據任務的要求進行上機操作,教師不斷在學生中間巡回地查看指點,或用教師機監控,如遇公共難點教師可公共講解,其余以個別指點為主。
2.4 教師總結
在學生的任務基本完成的基礎上,要對這次任務進行總結,主要是總結完成這次任務后,學生學習了哪些知識點,掌握了哪些操作技能,完成了怎樣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升華。
2.5 任務批改
學生任務完成后,要求通過軟件上交任務,教師通過評批,給予評語或成績,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激勵學生更好的完成下一次任務。
3 任務驅動法實施的注意要點
3.1 精心準備任務及任務成果
教師要使用這種教學方法,首先要充分備課,要清楚本次課所講內容、重點、難點,在這一基礎上,針對這次所教內容精心制作任務,這個任務可以是一個窗體界面樣張、一個程序,也可以是一次大作業或幾個小型作業構成,而且要考慮這次任務不宜過大,要難度適中,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且要準備完成這次任務所需要的素材。其次教師還要把這次任務的成果或稱為作品給制作出來,以便上課時給學生展示。
3.2 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還要備授課的對象學生,實現多元化
多元化是指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去思考、理解、解決問題。而且教師要明白學生之間存在著學習能力的差異,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對新知識接受快,思維活躍,而有的則相反。這種情況要求老師因材施教,在設計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上的差異。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任務要求,或者對一個簡單的任務,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通過這種訓練,可以使得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3.3 要配備先進的教學設施
在這里所講的的任務驅動法的教學實施過程是在計算機機房中進行的,一人一機,并且要有安裝教學播放軟件的教師機。因這種教學方法適合計算機方面的許多課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VB、Flash、PhotoShop、AutoCAD等等,這些課的操作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需安排較多的時間讓學生操作。設置教師機主要用來發送作業及素材、教學演示等。
從以上講述中我們看到,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模式,是隨著計算機軟硬件和教學設備的發展而產生的,這種教學方法雖是以學生為主體,但不僅重點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時又能增強教師的責任心和實踐操作能力,因為要想使用這種方法,教師就必須充分備課,熟練掌握教材,精心制作任務和任務成果,能使教師的實際能力和教學水平迅速提高。
參考文獻
[1]祝朝映.任務驅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03(10).
[2]徐聯華.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