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
非正式組織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首先提出的。梅奧在管理學史上著名的霍桑實驗中發現了非正式組織的存在,并首先論述了它的重要性。非正式組織是相對于正式組織而言的。所謂正式組織是指根據組織目標的需要,為完成某一具體任務而成立的,組織結構體制較為明確的有機整體。而“非正式團體(即群體)是指自發產生和形成的,在這些團體內既不規定地位和角色,也沒有規定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即沒有嚴格的權力機構。”①
1 非正式組織的界定
在高校學生中也存在著大量的非正式組織,以各種形式結合而成的小群體或小圈子都可歸為此類。這些小群體明顯區別于班級、學生會、團支部等正式組織。符合非正式組織的基本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在對高校非正式組織的界定中,很多學者都將社團等學生組織視為非正式組織。對此筆者認為,學生社團有較為嚴密的組織體系(定期的換屆選舉制),并且存在一定的權力機構(較為明顯的上下級關系)。所有這些特征都表明,學生社團并不是典型意義上的非正式組織。即使是沒有被學校正式承認的或非公開的學生社團,也屬于正式學生組織。嚴格意思上的非正式組織實際上是不能夠稱之為組織的,因為它僅僅是指向一個很小范圍內的群體或團體,松散和易變是其主要的特征。維系群體力量的是情感、興趣或是僅僅某一面的共同價值取向等等。
由此可見,高校中確實存在著眾多規模大小不等的非正式組織。在這里,筆者想說明的是在當今大眾化教育的背景下,非正式組織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特殊作用。
2 大眾化教育凸現非正式組織重要性
眾所周知,我國的高等教育實際上已經步入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浪潮給高校學生管理的內部組織結構和外部環境帶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變化。學生管理工作變得異常復雜和棘手。而在這其中,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和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以致于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正是高等教育大眾化凸顯了非正式組織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高校的面貌與精英化教育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校學生數量大大增加,大學生的群體素質有所降低,獨立性增強,其思想狀況和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大學生個性多樣化越趨明顯,其思想很難統一。班級、學生會等正式組織的作用逐漸弱化,使得學生中的非正式組織大量地自發產生。所以研究這些學生中普遍存在的非正式組織,會對我們的學生管理工作大有裨益。
3 非正式組織的形成原因
在大眾化教育階段,非正式組織形成的影響因素大概有興趣、情感、利益等。這些因素已經被眾多學者所廣泛討論。但是筆者在此想強調的是空間因素。空間成為了影響人們之間形成各種關系的重要因素。高校中的非正式組織也是如此。
首先便是學生宿舍,因為宿舍是學生最基本的生活空間,所以基于宿舍而形成的小群體占了非正式組織的大部分。宿舍之間的地理位置關系可謂是影響高校非正式組織產生的首要因素。這對于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方向。其次是教室。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班級、集體和教室的概念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教室也部分承擔了班級概念的物質載體的功能。再次是各種學生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同一個場所中往往聚集了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這些特定的空間使非正式組織的形成具有了可能性。
4 非正式組織的影響
如果說精英教育時代非正式組織對正式組織的影響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負面作用,則在大眾化教育時代,非正式組織對正式組織則更多地表現為負面作用。一般來說,非正式組織與傳統的教育系統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溝通障礙和背離。一旦這種抵觸反抗情緒蔓延開來并進而成為一種風氣,便可能在這些非正式組織和正統教育體制之間形成一種張力,筆者將其稱為“逆反張力”。在大眾化教育階段,這種逆反張力便會越趨緊張和明顯。
逆反張力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點:一,學生接受的傳統化教育不足,受西方所謂“自由”、“民主”意識影響較深。不成熟的自我意識和維權意識膨脹,尊師重教觀念淡薄。部分學生的傳統文化素質尚有欠缺。二,教育體制改革滯后于社會發展實際,現行教育制度某種程度上脫離了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其直接的體現就是管理者其實并不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真實想法,從而使管理行為踏空。
5 非正式組織的管理
既然非正式組織在大眾化教育的高校中影響越來越大,逆反張力對于高校管理始終是一個隱患,那么如何消解這種逆反張力,有效地對非正式組織進行管理便越發重要。筆者認為對待非正式組織的基本策略應該是柔性管理。
實際上中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的思想。“如果說儒家的治國之道是以德治為其內容的柔性管理,那么法家則是以‘法、術、勢為其內容的剛性管理。”②剛性管理以嚴格的規章制度為管理標準和規范,通過施加外在壓力的手段進行管理。而柔性管理則是以人為中心進行的管理。“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 ,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人們自覺的行動。”③可見柔性管理采取的手段是非強制性的,并非是一種外在的壓力。柔性管理是以人為中心的,被管理者最終是自覺的使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相一致。應該通過說服和教育的方法使學生理解學校目標,要用自己的情感感化學生,潛在地影響學生,并達到使其自覺自愿地服從學校整體目標的目的。
此外,我們還應該善于發現非正式組織核心人員,并與之溝通。盡量使非正式組織核心人員加入到正式組織中來,如可以擔任班級干部等。這樣便易于管理和開展工作。總之要對非正式組織多使用柔性管理,這樣才能使大眾化教育背景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