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丹 孫玉芳 劉雙霞
1 傳統宿舍模式與 “住宿學院制”的內涵及其特點、優缺點分析
1.1 傳統宿舍模式內涵及其特點、優缺點說明
內涵:傳統宿舍模式從廣義上講可以理解為學生住宿基本采取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中住宿,目前分有4人間,6人間,8人間,此種模式不會考慮學生的個人意愿,宿舍成員一旦確定之后無極特別原因不會發生變動。
特點:(1)集中的專業背景;(2)固定的宿舍成員;(3)嚴格的管理制度;(4)相對單一的功能。
優點:這種傳統的宿舍管理模式,同宿舍成員來自同一個班級,有利于學校的統一管理、班級內部事務的處理,學校政策的實施也更有執行力,同學間的學習討論也很便利,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班級概念的加強即同吃同住同學習的三同住宿模式,使得同學們培養出深厚同學情誼,畢業后也會一直保持大家庭式的關系。
缺點:(1)宿舍成員分配不夠合理。由于學生宿舍成員都是本班級的,知識面窄、專業交融不夠,不利于開闊同學們的眼界,不利于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無法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2)不便于處理和化解宿舍矛盾和班級矛盾。
1.2 住宿學院制內涵及其特點、優缺點說明
內涵:入學之初即考慮學生本人的基本要求進行分配,把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隨機分配,宿舍成員均來自不同的專業,宿舍樓也將成為一個社區,這樣的學院不履行教學的義務,而只是學生生活的場所。
特點:(1)精心設計的學院建筑;(2)濃厚的歷史積淀、人文景觀;(3)全面的學生結構;(4)全面、全程的指導體系豐富的活動。
優點:在專業背景大融合的情景之下,學生在這里可以進行最大可能的交流,對學生的整體協調發展提供了一個機會,對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構架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住宿學院制”模式的目的在于通過隱性教育的開展實現教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缺點:這種住宿模式因為是在入學之初充分考量學生的個人意愿的基礎上進行宿舍的分配,完全打亂了班級的概念,不利于班級事務的管理與學校的統一協調。
2 我國高校基于國情,針對于中國學生特點對“住宿學院制”進行的中國化、本土化改變的若干種途徑——混合住宿
1997年,原國家教委發文要求強化大學生宿舍的育人功能。2004年3月26日,中國教育部部長周濟再一次強調了宿舍的重要性。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高校開拓思路,摸索一條新的學生管理之路。在借鑒國外一流大學成熟的宿舍管理體系基礎上,高校在傳統住宿和住宿學院兩種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進行了延伸和變化,試行了若干種混合住宿模式,并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
(1)“大學新老學生同寢”。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自2009年以來,實施了“大學新老學生同寢”管理模式,每年安排新生寢室的時候,學院從高年級的學生中選拔一批品學兼優、思想進步、具有一定社會工作經驗的學生,穿插在到新生宿舍中。此種方式達到了“引領新生健康成長,塑造老生良好品質”這一預期效果。
(2)“高年級黨員入住宿舍”。有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學之初即安排高年級黨員入住到每一個新生宿舍,這樣不僅可以縮短新生入學的適應期,更可以以黨員的模范作用給新生以正向影響力。
(3)“混合住宿”。汕頭大學近年在對住宿學院制進行了改良,逐步推行了混合住宿模式,其校內的至誠學院擔負起改革工作,這個學院幾乎囊括全校所有專業的學生入住,宿舍樓變成一個“社區”,至誠書院不提供教學,只是作為一個生活社區,其打破專業界限,把學院打造成“家”,學生們在社區里得到學習和提升,在走出校園后能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
3 結語
當前國內運行的傳統住宿模式管理便捷,對于維護高校穩定有很好的支撐作用。但隨著學分制的廣泛推行與應用,傳統住宿模式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如專業集中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宿舍功能單一,無法滿足學生的生活學習需要等問題。“設立住宿學院的目的,在于‘培養人,不同學科的交叉將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也有利于學生積累更多的資源。”總體而言,國內高校高度注視住宿學院的隱性教育功能,將其作為最有效的第二課堂,力求將宿舍的育人功能發揮到最大化。可以說“住宿學院制”就是在“混和住宿”的基礎上加以改造、提升的一種新的大學生活模式。住宿學院制有著成功的理念和經驗,對于我們發展先進宿舍文化,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有著良好的借鑒意義,但我們絕不能照搬照抄、立足我們的國情、校情,進行本土化的調整和重新設計,使之與中國的現實情況相適應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創建出有中國特色的宿舍住宿模式,為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推進大學主流校園文化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貴明,趙春輝,馬博林.“大學新老學生同寢”管理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管理研究,2011.2(下).
[2]羅大為,殷鴻煒.開展大學生混合宿舍模式的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
[3]李其勛,何新華.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路徑——來自香港“書院制”管理模式的啟示[J].2011(5):25.
[4]王知春,王穎.住宿學院制對當前中國高校先進宿舍文化建設的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09(10).
[5]沈栩.我國高校書院制與美國高校住宿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的比較及啟示[J].教育學術月刊,2011.4.
[6]全思懋,方鵬,石松,趙美芳.劍橋和耶魯住宿學院制模式對我國大學學生宿舍管理的啟示[J].高等農業教育,2005.7.7:93-95.
[7]羅繼森.高校學生宿舍管理初探[J].職校論壇,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