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亭
1 學風建設是高校科學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學風是一所大學精神的重要體現,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它綜合體現和反映了一所高校在辦學過程中的辦學治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學習學術風氣、師生精神面貌等方面情況。學風是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也是高校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支柱。目前影響學風的因素諸多,有管理者、教師、學生的因素,也有學校、社會、家庭等因素,各因素之間關系復雜,加強高校學風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①因此,學風指向辦學水平,體現辦學品位,是一所高校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開展學風建設、營造優良學風氛圍,是教育內在的客觀要求,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是高校科學發展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學風建設既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又是高校發展建設內在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凸顯出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等特點,需要高校的管理者、教師和廣大學生的廣泛參與和長期不懈的努力。
簡要地說,學風是指學生集體或個人在對知識的渴求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帶有傾向性、穩定性的治學態度和學習行為的綜合表現,是學生學習精神風貌的表現和概括。學風建設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條件。良好的學風對學生不斷產生強烈的熏陶和感染,不斷激勵學生奮發努力。
2 團學工作與學風建設的密切關系
高校共青團和學生會組織的基本任務是遵循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團結和引導大學生成為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更好地發揮高校共青團組織凝聚青年、團結青年、服務青年的重要作用,推動高校的發展。②學風建設是校園文化的內在內容之一,團學組織是校園文化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對于廣大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校園文化對高校優良學風的形成起著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也成為促進高校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因素。高校團學工作與學風建設的密切結合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高校團學工作與學風建設在目標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培養合格的人才。要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勢必要求團學工作密切結合學風建設,營造良好氛圍,實現培養合格人才的目標。
其次,高校團學工作與學風建設在內涵上是融合的。共青團和學生會是高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生力軍,對大學生開展的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素質教育正是學風建設的核心內涵,都是為了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再次,團學工作與學風建設形成互利關系。高校團學工作為學風建設起著引導和推進作用,成為重要力量;學風建設為團學工作明確目標和任務,成為衡量標準。
團學工作與學風建設的有機結合,既有利于增強團學工作的針對性,積極為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供幫助,又有利于學風建設的有效性,扎實營造優良學風建設的氛圍。
3 團學組織在優良學風建設中的有效作用
3.1 發揮團學干部在學風建設中的表率作用
高校團學干部一般都經過選舉或競聘產生的有一定素質的大學生,他們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對象,同時在開展學生各項活動中又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務者,是開展學生工作的重要力量。抓好團學干部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主要從三方面加強培養:第一,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團學干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第二,引導和教育他們準確定位,刻苦學習,成為所在集體的學風建設表率;第三,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組織管理、團隊合作和交流協調能力,發揮主觀能動性,鼓勵創新。團學干部是高校中最活躍、最有影響力的學生群體,他們來源于學生,分散在學生寢室、班級、二級學院等各種集體之中,與學生朝夕相處,最了解學生的思想和精神狀態,熟悉學生的學風狀況。學校要關注團學干部的特殊性,發揮好團學干部的輻射帶動功能。通過團學干部增強學風建設在各項學生活動中的滲透力,營造良好學風的氛圍。
團學干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力軍,在團學干部身體力行的影響和帶動下,促使廣大學生對第二課堂的活動興趣反作用于第一課堂的學習興趣,發揮團學干部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③使學風建設根植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落實于教師與學生共建良好學風。
3.2 重視團學組織在學風建設中的感召作用
高校共青團和學生會組織,是青年學生自己的組織,是高校發展中重要的基層組織之一。團學組織既是學校學生教育與管理部門的得力助手,又是學校了解學生思想與行為動態的有效窗口。學校的一些管理制度通常經團學組織加以具體實施,學校的教育目的也通常經團學組織加以貫徹。如,為了貫徹學校確立的“以學生為本”和“素質教育”理念,團學組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擔負了重大的責任和使命。團學組織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和學生成長成才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吸引了廣大同學參與,促進了一大批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由此,加強高校團學組織建設非常重要,學校要根據團學組織的開放性、基層性、自主性和創新性的特點,抓緊抓好組織建設,讓其充分發揮“樞紐型”功能。
同樣在學風建設中,團學組織發揮其感召同學的優勢,開展活動。高校團學組織的感召力來自五個方面:(1)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能貼近學生實際開展既喜聞樂見又標新立異的活動。如傳遞感恩活動、讀書沙龍活動、學術科創活動、校內外志愿者活動、結合專業的各種模擬大賽、學風建設倡議簽名活動等;(2)運用青年學生喜歡的科技手段開展活動。如建立網上組織活動、開辟網上學習交流或論壇、網絡設計比賽等;(3)讓大學生充分享受團學工作樂趣,體驗成長成才的成就,使學生在活動中產生歸屬感。(4)參與團學組織的學生精英代表是學風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引領者,他們學習方法得當,成績優良,在工作中堅持思想性、教育性與創新性相結合,講策劃設計、求水平質量地一屆帶一屆地傳承良好學風建設。(5)高校團學組織發揮著信息溝通的橋梁作用,在維護學生利益和學校維穩工作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3 增強團學活動在學風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高校團學活動是大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它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視野的拓寬、綜合素質的提升等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校團學活動培養了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同學們通過自我設計策劃、自我組織運籌、自我協調管理,成為學校校園文化和學風建設活動的主角,形成校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積極推進學風建設踐行與示范活動是團學工作的要義。每年的迎新和新生入學教育期間,是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團學活動在新學年的頭一項重要活動。學校像過節日一樣,裝燈結彩,其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學風建設就此開始了,團學組織在圍繞學校的總體安排下,也在精心設計策劃團學活動。每年與新生第一個見面,并熱情接待的往往是參加團學活動的同學;迎新晚會、和諧校園、溫暖寢室和傳授學習方法等活動也是團學組織的任務;轉接團員關系和接收新社團成員等都有團學活動成員的身影。通過重要節日、主題日的團學活動加強學生的愛國榮校教育;校紀校規教育、校風學風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學籍管理教育、衛生健康教育、校園服務介紹、社會實踐、學術科創等活動都屬于營造優良學風建設氛圍。
3.4 發揮團學工作與任課教師的溝通作用
學風建設最終是要落實到班級和上課班級來抓的。教風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與學風有密切關系。如果任課教師注重抓上課遲到問題,遲到的學生就會少些,甚至沒有學生遲到。
(1)尊重任課教師,維護任課教師威信。認真聽取和落實任課教師對課堂教學、布置作業及課堂管理的要求是尊重的最好體現。團學工作要以此為突破口,讓任課教師參與學風建設,維護任課教師敢抓課堂紀律、開展教學互動等學風建設的做法,幫助任課教師建立威信。同時,有機會邀請任課教師參加團學活動或班級活動,創造條件使任課教師與同學有更多的交流和溝通機會。融洽的師生感情是建設優良學風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條件。
(2)抓住時機,策劃組織班級學風建設倡議。優良學風的建立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是培養合格人才、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學習氛圍濃、課堂紀律好的班級上課,能激發教師講課激情和生動有趣,學生也喜歡聽這樣的課。團學工作要適時抓住時機,如在迎接教學評估、開展三風建設活動、抓內涵建設等時,在聽取輔導員的意見和收集所有任課教師的要求后,聯系實際,組織發起學風建設倡議,形成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機制,逐步建立學院或班級學風建設相關制度,固化成果,變他律為自律。
(3)協助任課教師收集學生疑難問題和對教學的建議。培養學生是教師的職責,是學校的責任。團學組織是學校與學生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具體說,團學工作可以發揮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渠道作用,在得到任課教師同意后,協助教師在學生中收集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和對教學的意見建議,經梳理分類后,用尊敬教師的語氣形成書面材料,與任課教師溝通。這項工作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激發教師的教學相長的熱情。
高校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是團學工作的重點。高校團學組織發揮自身優勢,以團學活動為抓手,以團學干部為骨干,堅持在學風建設上求質量,努力打造出高質量的團學活動,使團學活動成為大學生展示風采和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努力推進學風建設。
注釋
①吳夢秋,程光旭.用ISM分析影響高校學風建設諸因素的關系[J].中國大學教學,2009(4):77-79.
②張煒.以科學發展觀增進高校共青團工作科學發展[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4):94-96.
③吳志功,張新娟,姚建平.高校基層團學組織現狀調查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