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平
【摘要】儒家并不否認“利”,而是主張“先義后利”、“以利制義”。在當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一方面必須充分肯定“利”,另一方面必須在遵循“義”的前提下逐“利”,“見利思義”。
【關鍵詞】儒家義利觀當代價值
儒家的“義利觀”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在當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有它的重大價值。
儒家“義利觀”的主要內容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出現了新型的封建制生產關系。各階層社會分化加劇,如何看待義與利的關系也成為“百家爭鳴”的一個熱門話題。
孔子并不否認人們對“利”的追求,反而肯定其合理性??鬃诱f:“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論語·里仁》)?!案欢汕笠?,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保ā墩撜Z·述而》)孟子也十分強調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他說:“明君治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歲免于死亡?!保ā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梢?,對老百姓來講,基本的物質利益追求是每個人都有的。荀子也肯定義與利的客觀存在,他說:“義與利者,人之所兩也?!保ā盾髯印ご舐浴罚h代大儒董仲舒也承認義與利是一對相互依存的范疇,“天之生人也,使人生義與利。利以養其體,義以養其身。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保ā洞呵锓甭丁どB重于義》)義與利的存在是符合天理、人情的,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儒家注意到物質利益的重要性,并且認為追求物質利益是人們的正當欲望和要求。
既然義與利都是客觀存在,那么義與利二者的關系如何?歸納起來,儒家在此問題上有以下主張:
第一,“見利思義”,不得“不義之財”。儒家主張生財有道,富貴有道,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說:“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乎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保ā墩撜Z·憲問》)儒家是主張獲利、主張發財的,但是不能見利忘義。孟子堅決主張不接受任何不義之財,他認為不符合“義”的“利”,是為天下人所不齒的。違背“義”這個大原則,“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千駟,弗視也?!保ā睹献印とf章上》)只有行“義”,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相應的“利”,“安富尊榮”(《孟子·盡心上》)。荀子也說:“保利棄義,謂之至賊?!保ā盾髯印ば奚怼罚?/p>
第二,“先義后利”,“義然后取”,“利不克義”,不“放于利而行”。孔子贊賞顏回在貧乏的物質生活條件下持有自得其樂的精神生活心態,體現了孔子重義輕利的人生態度??鬃诱f:“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這句話證明在義與利的對立關系中孔子認為義重于利。他還意識到人人都一味地逐利而不顧義,社會必定混亂一片?!胺庞诶?,多怨?!保ā墩撜Z·里仁》)孟子也非常重視義,孟子曾有關于魚和熊掌的比喻,“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辭也?!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献訌娬{在義利發生沖突必須作出取舍時,必須舍生取義,取義舍利。荀子也主張“先義后利”,“以義制利”。他說:“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保ā盾髯印s辱》)他主張先義而后利,功利的獲得以“義”為前提,“正利而為謂之事,正義而為謂之行”(《荀子·正名》)。荀子這里講的是“正利”、“正義”??傊?,“以義制事,則知所利矣?!保ā盾髯印ぞ印罚h代大儒董仲舒提出:“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謀其功”(《漢書·董仲舒傳》),就是要求人們在道義、功利二者中更注重道義。董仲舒談到,義利是人與生俱來的東西,利是養身體的,義是養心的,心在身體里面是最重要的,所以要重義輕利。宋儒朱熹也強調“必以仁義為先,而不是以功利為急”,仁義總在功利之前。
第三,公利大于私利。儒家強調興天下之利,與民興利??鬃诱f:“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論語·堯曰》)孔子提倡符合大眾利益的公利。孟子強調的利也是普天下大眾的公利,而不是君王一己之私利。孟子給君王提出的“制民恒產”、“發展教育”等建議都是以人民大眾利益為中心的。荀子說:“循其道,行其義,興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歸之?!保ā盾髯印ね醢浴罚拿献拥拿癖舅枷氲杰髯拥墓x思想,都把國家整體利益即把“公權利”放在第一位,公權高于私權。董仲舒把公利提升到“義”的高度來認識,“量勢立權,因勢制義,故圣人之為天下興利也,其尤春氣之生草?!保ā洞呵锓甭丁た脊γ罚┧磳κ车撜邽橐患褐嚼c民爭利,前文提到他對江都王劉非所講的“正其義不謀其利”就是在提醒江都王不要為一己之私利而侵害天下之公利。
第四,在人際關系上,貴義輕利。切不可“懷利以事”,亦不可“懷利以相接”,否則,一切人際關系包括君臣關系、父子關系、兄弟關系和朋友關系都將不復存在?!盀槿顺颊邞牙允缕渚?,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后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告子下》)
第五,治理國家要“務張其義”?!瓣鼑院艄倍安粍諒埰淞x”,認為“唯利而求”,只會“上下交相詐”??鬃影研辛x生利看作是“政之大節”。他說:“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保ā蹲髠鳌こ晒辍罚┸髯诱f:“義勝利者為治世,利克義者為亂世?!保ā盾髯印ご舐浴罚?/p>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樹立正確的“義利觀”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儒家“義利觀”的精華與糟粕,繼承和弘揚其積極因素,批判和剔除其消極因素,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健康發展。
一是見利思義,先義后利,義然后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經濟主體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經濟利益、獲利盈利。求利本身是無可非議的,但求利的方式正當與否則關系到合義與否的問題。在市場經濟發育不完備,法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有些個人、企業為了求利而見利忘義,可能會以坑、蒙、假、騙等方式不擇手段地去獲取經濟利益,以違法手段去獲取不正當的利益。不過,市場經濟也是一種法治經濟,是一種規范經濟,企業、個人的生產經營活動只有符合法律、規范,其所追求的經濟利益才能受到保護、得到保障,否則只會損人又不利己?!傲x然后取”才是獲利之正道。
馬克思曾指出:“勞動產品一旦作為商品來生產,就帶上拜物教性質,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產分不開的?!雹龠@就揭示了商品經濟社會容易滋生拜金主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擴大,市場經濟自身的一些消極方面如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見利忘義等,也會趁機顯露出來。為克服這些消極方面的影響,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儒家“見利思義”、“先義后利”、“義然后取”的精神,在遵循“義”的規則的前提下追求“利”。當然,不同時代,不同社會,有不同標準的“義”,我們力求在現代文明社會指導下實現義與利的統一。
二是公利大于私利。儒家所說的“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及“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實質上都是在強調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應當放棄甚至犧牲個人私利而成就集體、國家公利。雖然,他們所說的公利與我們所說的集體、國家、人民的利益性質上不同,但他們強調“公權至上”的原則,這對于我們處理個體與整體、公與私等關系上還是具有指導意義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應繼承儒家“重公利”的思想成果,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發生沖突時,應堅持以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為重,克服市場經濟中的利己主義、小團體主義以及地方保護主義等不良傾向。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每個人都應該有他一定的物質利益,但是,這決不是提倡拋開國家、集體和別人,專門為自己的物質利益而奮斗。”②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社會整體利益離不開每個社會成員的個人利益,相應地,每個社會成員的個人利益也離不開社會整體利益。
在當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必須深入發掘儒家“義利觀”的積極因素,消除儒家“義利觀”的消極因素的影響。一方面,充分肯定人們的正當利益需求;另一方面,一定要有所節制地追求利益,“以利制義”,嚴格遵循社會主義倫理道德規范,“先義后利”。這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健康、有序地迅速發展,進而才能建立起完備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作者為三峽大學法學院講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
注釋
①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89頁。
②《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