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燕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著眼于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獨立思考,學習怎樣讀書。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語文學習方法越來越廣泛,既涉及學習技能、學習程序、學習規律方面的,又涉及學習心理、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方面的,每一方面又有許多具體內容和方法。平時課堂上學法指導只是點點滴滴的滲透,到一個階段,再系統歸納,將它們串起來以便學生掌握,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受益匪淺,終身受用。筆者在教學中探索總結出如下幾點導讀方法:
課前預習 必抓“八法”
課前提供學法,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又可提高學習效率。教學中,筆者注意了教給學生常規的預習法,指導學生按提、讀、劃、查、練、圈、分、答等“八步”進行預習。“提”就是圍繞課題提問,看課題與內容的關系,預知課文內容,帶著疑問,看課題與內容的關系,預知課文內容,帶著疑問去讀書;“讀”就是通讀課文一遍,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劃”就是找出生字新詞劃記號,標出段號及句的序號;“查”就是查閱資料及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練”就是生字新詞的辨別、組詞、多音字等一些基礎知識的掌握練習;“圈”就是較細致地讀課文,圈點批畫出中心句段;“分”就是給課文分段,歸納意及主要內容;“答”就是嘗試性回答課后思考題。
1、分步提問 整體閱讀
預習是手段,“會讀”是目的。在中年級就可以循序漸進地設計“四步”提問即:
圍繞課題提問,覓“眼”探路,重點突破。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凝聚著文章之精華。無論用什么形式命名的問題,只要深研“題眼”,破“窗”而入,都可以尋到“靈魂”,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初讀全文提問,整體感知。可提兩個問題:其一,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什么?其二,文章具體寫了些什么,先寫什么,后寫什么?這樣可以總體把握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
逐段細讀全篇,邊讀邊問,部分探究。一般可以提出這樣的一些問題,如“這一段具體寫什么”、“重點寫什么”、“有幾層意思”、“哪幾句話是寫這層意思的”、“這一段與前一段是怎樣聯系起來的。”這樣邊讀邊問,有利于學生深入細致地理解課文內容。
回顧課文提問,找出中心,總結全文。一是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思想內容。可先提問: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突出了什么樣的中心。然后,再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抓住文章涉及的事和人,特別是主要的情節、人物、人物主要的言行,來一個刨根問底。二是體會文章在遣詞造句、篇章結構、構思方面的寫作技巧。可以提出“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之類的問題。
2、圈點批畫 把握特點
以記敘文為例,對寫人文章的學習,可指導學生通過圈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刻畫的詞句,體會人物思想品質;對記事文章的學習,引導學生邊讀這圈點,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對寫景狀物的文章,可引導學生通過抓數量、形狀、大小、顏色、功能等方面的詞句把握事物的本質特點,體會語言的優美。
3、舉一反三 事半功倍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師最要緊的是引導學生舉一反三,‘一是課,‘三是自己閱讀的東西”。前者是說教師要用精練準確的語言啟迪學生心智,即“教讀引路課”;后者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自學課文,即課內自讀課。教《心愿》一課,根據文章特點,筆者先通過前者舉一,指導學生學“小姑娘的心愿”一段,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學生從課文中找到了小姑娘的心愿:“喜歡中國人,要去北京”。然后筆者讓學生反三根據找小姑娘的心愿之讀書方法,找出了爸爸、媽媽的心愿,分別是:“希望女兒學中文,到中國留學”;“中國迷”。這樣把教路轉化為學路。教法轉為學法,取得了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使學生運用順向正遷移的規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獲取獨立求知的主動權,有利于學生語文整體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4、聯系記憶 想象畫面
背誦不能死記,也是有方法的,掌握了方法,才能背得快,記得牢。這里介紹兩種方法:一是抓聯系點記憶法。如北《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的“夜幕開始降下來。幾輛前導車過去以后,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靈車四周掛著黑色和黃色的輓幛,上面裝飾著大白花,莊嚴,肅穆。人們心情沉痛,目光隨著靈車移動。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了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第一句抓“夜幕”、“降”;第二句抓“靈車”、“來”這兩處聯系點;第三句抓“莊嚴”、“肅穆”。第四句抓“心情悲痛”。第五句抓“不約而同”、“站”、“摘帽”、“望著”、“哭泣”。抓住了這十個聯系點,就可以用提問的方法把全段文字聯系起來,背的時候根據聯系點提問,把要背的詞句提出來。二是想象畫面背誦法。想象畫面后背誦,就等于“看”著畫面用書上的話把形象“說”出來。想象畫面前先逐字逐句搞清楚意思,再根據文章寫的時間、人物的心情、神態、動作等內容聯系實際想象出來,這樣連平時最不會背書的后進生也會背了。
參考文獻:
[1]羅春英,盧運龍.培養學習策略的教學實踐探討[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7(1).
[2]田良臣,劉電芝.試論學習策略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體驗[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2(4).
(作者單位:湖北宜昌市深圳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