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要: 作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初級漢語口語教學中如何靈活處理生詞、句型及會話課文,充分體現口語課的教學目標,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初級漢語口語教學詞語會話課文
一、前言
口語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通過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言語材料進行真實的言語交際。許多對外漢語口語教材中設置了會話課文片段,尤其是初級口語教材。在課后的練習中還設置了一定的情景會話題目,供學生進一步練習。這當然是一種指向實踐的練習方式,體現了口語課的交際性。如果口語教師能緊緊抓住這一特點,狠下工夫,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對會話課文及會話練習處理不當,就會違背教材編者的意圖。
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采取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讓學生練習會話,這種形式只是低層次的訓練,停留在“讀”的層面上,沒有上升到“說”的層面。學生只是文中的角色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我”。一旦脫離書本,離開自己的角色則難以進行交際,只能用背的句子應付交際。本文以《漢語口語速成》(基礎篇)第一課為例,談談如何在初級漢語口語教學中靈活處理生詞、句型及會話課文,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結合實際運用學習生詞句型
在詞語教學或句型演練過程中,交際性原則往往被忽視。實際上,初始階段的這一實踐性是不可忽視的。它最容易培養學生的交際意識。我在教學詞語的時候就有意設置可以讓學生即興回答的問題。
比如在學習“同屋”這一詞語時,就直接讓學生回答我的問題:你的同屋是誰?學生的回答如下:①我的同屋是一級班的學生,他的漢語名字我不知道。②我沒有同屋,我一個人住。③老師,可以說同班嗎?我有同班同學。
在學習“流利”這一詞語時,讓學生告訴我“流利”是什么意思。有一個學生很快地回答我:中國人說的漢語就很流利。有的學生知道意思,但是用漢語說不出來,就不斷用手比劃。這至少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
在句型教學中引入現實的交際場景可以使模式化的語言材料還原到真實可感的氛圍中。比如教學“一邊……一邊……”時,我就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我說了這樣一個句子:我一邊做飯,一邊睡覺。我剛一說完,學生“哄”的一聲笑了。七嘴八舌地說:老師,錯了。做飯時能睡覺嗎?有的還一邊做睡覺的動作。
有一個學生說:一邊做飯,可以電話,怎么說不知道。我幫助他:一邊做飯,一邊接電話或者說打電話。有一個學生說了這樣一個句子:晚飯后,我一邊散散步,一邊看夜色。這個句子不錯,但有小問題,“散散步”,應該改成“散步”。這樣的練習完全是一種交際性的訓練,學生踴躍回答,把學習句型和真正的交際活動融為一體了。
三、靈活處理會話練習
在進行完課本上預設的會話練習后,我讓學生分小組熟悉自己掌握的句型。鼓勵他們練習過程中根據實際生活內容對會話進行“改編”,學生很愿意用自己的生活實景完成對話內容,表現都很積極。這樣的改編處理使他們能通過課文提供的會話片段得到用語與情景的提示,又利用自己的生活實踐發揮所學。
例如:課文2
望月:我叫望月智子,我的發音不好,請多多關照。
愛珍:我的中文名字叫愛珍,我是從美國來的。很高興跟你同屋。
望月:我也很高興。不過我不會說英語。
愛珍:沒關系。這樣更好,咱們倆每天都可以練習說漢語。
望月:希望學習結束的時候,我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愛珍:這個暑假,我要一邊學漢語,一邊學京劇。
望月:你會唱京劇?我從來沒聽過京劇,現在能唱一段嗎?
愛珍:現在不行,一個月以后吧。到時候我一定唱給你聽。
對上面課文2進行改編以后,我們分別請兩組同學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改編”成果。
第一組學生:學生A樸正煥韓國學生B角田之一日本
樸正煥:我叫樸正煥,韓國人,我剛來到中國,我的漢語發音不好,請多多關照。
角田一之:我的中文名字是角田一之,我是日本來的。很高興和你一起學習漢語。
樸正煥:我也很高興。不過我不會說日語。
角田一之:沒有關系。這樣更好,我們每天都可以練習說漢語。
樸正煥:希望學習結束的時候,我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通過HSK五級考試。
角田一之:這個暑假,我要一邊在中國旅游,一邊學習漢語。
樸正煥:你會唱漢語歌曲嗎?
角田一之:我不會,不過我想學,一個星期以后吧。到時候我一定唱給你聽。
第二組學生:學生A村瀨日本學生B玫瑰荷蘭
村瀨:我叫村瀨,我的漢語水平很低,請多多關照。
玫瑰:我的中文名字是玫瑰,我是從荷蘭來的。很高興跟你同班。
村瀨:我也很高興跟你同班。你為什么來中國學習漢語?
玫瑰:我喜歡中國文化,喜歡中國的京劇,喜歡跟中國人交朋友。所以來中國學習漢語。
村瀨:希望學習結束的時候,我們的漢語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玫瑰:這個春節,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旅游了,我們去了哈爾濱、北京、青島、上海、桂林。我現在沒有男朋友了,所以我和女朋友一起去了。我和男朋友分手了。(分手說不出,她做了一個分開的動作,其他同學幫助說出。)
聽到這兒,全班同學笑了。有一個韓國男同學說:你真的沒有男朋友嗎?學生都笑了。(課堂氣氛很輕松)
教師總結:這兩個會話改編得非常好。學生都表現的是自己真實的生活,真誠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感情,甚至自己的秘密。在原來會話的基礎上對個別詞語進行了替換,擴展出很多新的句子。這樣的情景會話練習充分地發揮出了學生的創造性。學生說的欲望很強,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課堂上無話可說的窘境。
四、如何對待學生會話練習中出現的錯誤
一堂成功的漢語口語課并不是完美的,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出現錯誤是難免的。我們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多說,另一方面要注意學生的錯誤。對學生出現的習慣性的錯誤要認真地糾正。但是一定要注意糾錯的方法,糾錯不當會嚴重地影響留學生在口語課上自我表達的積極性和信心。教師在糾錯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采用一定的教學技巧是保證口語課效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羅青松.談對外漢語初級口語課堂教學的交際性.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6.5.
[2]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入門[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