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秀軍
摘要: 高中語文現當代散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吧俳潭鄬W”模式讓高中現當代散文教學實現雙贏,關鍵是“自以為燈,自以為靠”,這種模式大有可為。
關鍵詞: 少教多學高中語文教學現當代散文
現當代散文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語文課堂本應是最具有生命力、穿透力的鮮活的課堂,本應是最具人文魅力、最能提高學生精神品位的學科;散文教學本應是喚起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意義的謳歌,而現當代散文教學本應為語文教學沖出一條新路,為語文教學創造一片碧海藍天,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一、高中語文現當代散文教學現狀
很多教師認為散文是現代文,通俗易懂,無需講解,往往一節課教一篇甚至幾篇。一些教師對課文散文置之不理,卻去搞大量的課外文章,認為自己是靈活使用教材,是在學習新課標。真是得不償失:如此美文束之高閣,無疑是豐富語文教學人文底蘊的一大流失,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空缺,是高中語文現當代散文教學的悲哀。
忽視文本不應該,對文本放任自流的解讀更不可取。作品有人文性,亦有科學性,不是學生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不能為了創新,就凌駕文本之上,肆意誤解甚至曲解文本。這樣,既沒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助長了學生虛浮、輕率的學風,不利于培養學生嚴密、準確的思維,也不利于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少教多學”模式讓高中現當代散文教學課堂實現雙贏
以前農民插秧,把秧苗插得很密,以為秧苗插得越密,收成越多,但最后總是事與愿違。后來有人把吃力地插秧改為姿態優美地拋秧,卻帶來了豐收。初看很奇怪:“勤勞”沒得到相應回報,“悠閑”卻享受著豐收的果實。細想想:密植插秧固然貫注了人們的豐收意愿,卻破壞了秧苗自由生長的規律;而拋秧為秧苗提供了充足空間,保護了它的自然生長。
以插秧來類比高中現當代散文教學,過去大部分語文教師做著類似插秧密植的事情,以為老師講得越多,學生就學得越好。北外鄧昌炎教授說:“課堂是一個舞臺,在課堂上老師只能是一個導演,絕不是主角?!苯處熢谡n堂講得過多,會造成學生的思維限制,缺乏創造能力和實踐本領,使他們不再想什么,不去想什么,懶得想什么。反之,讓學生在類似“拋秧”的學習環境中,發揮天性和潛能,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實現了“少教多學”的雙贏。
三、“少教多學”在高中現當代散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教師要做到“少教多學,教學互動”。
1.轉變教育觀念,是“少教多學”的前提。
“一切為了學生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少教多學,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上:只要學生能學會的,就讓學生去學;只要學生能動手的,就讓學生去動手;只要學生能思考的,就讓學生思考;只要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只要學生能得出結論的,就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讓學生自主感悟,自主學習,教師再根據課堂反饋,有的放矢,進行點撥,讓語文教學成為師生共享的過程。
2.教會學生正確方法,培養思考的能力。
擁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如怎樣做好課前預習,如何保證課堂上的聽課質量和聽課效果,課后復習要注意的問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獨立學習的能力很重要。
3.保證學生獨立學習時間。
高中學習階段,學生對待問題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的潛質,把學習的主動權大膽地交到學生手中,弱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努力向引導者的身份轉變。教師的教學建立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使得教學成為推動和鞏固學生學習效果的途徑。
4.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一面,教育學生不應該采取一概而論的辦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層教學,對待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確立自身的主體地位。
1.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自主學習,變教師講讀為主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那么教學要做好“三轉變”,即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傳授知識為知能并重;做好“五讓”,即在課堂教學中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能讓學生自己總結的要讓學生自己總結,最終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創新。
2.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語文這門學科開放性較強,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要積極發散思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創新能力便體現于此。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
3.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真正體驗。
要確立“三個尊重”意識,即尊重學生的各種體驗權利,創造條件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尊重學生的體驗學習方式,讓學生適當走些彎路,允許學生犯點錯誤,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實踐;尊重學生知識和能力獲的規律,不要將現成的果子摘下來削皮切塊甚至做成果汁喂到學生嘴里。
(三)“少教多學”模式關鍵在于“自以為燈,自以為靠”。
“少教多學”與葉圣陶說的“教是為了不教”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少教”的主旨就是為了學生“多學”乃至“不教”。如何實現這一主旨呢?釋迦牟尼留給弟子兩句話:“自以為燈,自以為靠?!奔醋约狐c亮自己的燈,自己當自己的靠山。作為人類文明的傳遞者,教師應當著力促使學生點亮自己的心燈,壘造自己的靠山。
現當代散文的教學需要教師全身心的情感投入,用心、用情打開文本,感動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品位。高中現當代散文教學的“少教多學”模式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2]于漪.名家談語文.語文教學通訊(高中版),2005.2.
[3]孔慶東.怎樣學語文.語文教學通訊,2006.2.
[4]袁振國.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2003.
[5]張承明.語文教學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