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小學作文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實,表達思想感情,形成寫作能力的綜合過程,是小學語文教學極其重要的環節。但是,小學作文教學投入多、收效低是擺在小學語文教師眼前的事實。學生習作空洞無物,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到最后學生厭寫,怕寫作文,這已成為小學語文老師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道坎。因此,探索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顯得特別重要。
1.引導學生多觀察,多做閱讀題材
觀察往往讓我們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事情,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蜻蜓飛行時像什么,種子發芽以后會怎樣,螞蟻是如何搬家的,等等。這樣學生可以輕松地把自己所看的和所想到的描述出來,學生也不會感到沒內容可寫。教師在批改學生的習作時可以幫學生修改得生動、具體些,再讓學生反復修改,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快速提高。
多做一些優秀閱讀題材,能幫學生提高寫作能力。要引導學生抓住短文中的中心內容來理解,如果是描寫人物的,就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行為、品質等方面,如衣著、說話、做事等;如果是景物短文,就要抓住特點從時間、空間、遠到近、近到遠、上而下、下而上、中間到四周等順序理解;如果是動物短文,就要抓住體形顏色、生活習性、厭惡愛好等比較突出的特征理解;如果是事情短文,就要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尤其對事情的經過作重點理解,注意人物在這件事情的發生中起著怎樣的主要作用。學生經過多次這樣的練習,閱讀能力會有所提高。
2.培養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是獲得成功的起點。如果學生把閱讀當做一種興趣、一種休閑活動,就可以養成閱讀的習慣,這時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語文素養,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怎樣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閱讀能力,教師向學生或同學相互介紹貼近兒童生活、生動有趣的讀物,幫助挑選淺顯有趣的童話、故事、散文等,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木偶奇遇記》《綠野仙蹤》《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十萬個為什么》等。
語言的力量是無窮的,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悟,比教師的說教有效得多。讀名人名言,與大師交流——穿越歷史的話語將引領學生走向成功。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并在全班交流,既能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又能達到熏陶感染其他同學的目的。
大量地閱讀,不僅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和行為習慣,而且他們對各科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理解能力也會有很大提高。因此,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使之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讓他們展翅翱翔,探索那浩瀚無邊的知識海洋,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
3.重視體驗,挖掘潛力
經過學生的一番努力之后,對于擺在案前的學生作品,老師應十分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并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用得精彩準確的詞,一句具體生動的話,也應該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堅定學生寫好習作的信心。教師應當特別留心那些充滿期待的眼神,那是充滿著渴望受人肯定的眼光。教學實踐證明,重視學生的真實體驗,能讓學生肯定自我。特別是學生習作中的點點滴滴,只要是真實的感受,獨特的體驗,就應當充分地肯定,可以通過充滿驚喜的評語及作文講評課的表揚讓學生知道這受人肯定的信息,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悟到作文就是真情實感的體驗,而且能挖掘其內在的表達欲望和潛力。
4.寫好習作評語
習作評改是習作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習作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它體現教師習作教學的指導思想,決定學生參與評改、繼續習作的興趣和習作的質量。寫評語是習作評改的重要方式,是與學生進行書面對話的好機會,本可以進行很多有效的教育。但縱觀以往的習作教學,評語并沒得到應有的重視,大多是大而化之、泛泛而談的,有學生戲稱:“翻來覆去老三句,我都會寫。”學生無興趣看評語,更無法從中獲益提高習作水平。所以我認為,要重視習作評改這一環,花大力氣改革習作評語,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對于習作的評語應該以鼓勵為主。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說:“我們認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賞識教育”倡導者周弘和日本教育家鈴木就是采用以賞識、激勵為主的教學方法使許多智商平常的孩子成為“神童”。科學研究也表明,當人受到表揚、鼓勵時,大腦就分泌出內酚酞,這種物質對大腦的刺激程度比相同量的嗎啡強50—100倍,在這種興奮狀態下,學習的效果當然是十分理想的了。所以教師批閱習作的同時,要經常想想:“當年我是孩子的時候,我是怎樣的?”“如果我十歲,我會怎樣?”以一顆愛心、一顆不泯的童心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大加贊揚。
如一位學生的文章句子不通,錯別字也多,他這樣寫描寫同學擦窗:他踮起腳,一手抓著窗,一手向上伸,擦著窗。我便在“踮”“抓”下畫上紅圈,旁加評語:“抓住人物動作寫,很好!”而其他地方的問題則忽略了。該學生看后驚訝不已,習作中通順的句子也日漸多了起來。
5.突出寫作主題,融入寫作感情
小學作文的選題要具體一點。教師要幫助學生審題,幫助學生明確題目所指的范圍;還要幫助學生選材,認識到哪些內容應該詳寫,哪些內容應該略寫,即幫助學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比如,觀察某一物體——鐘表,既可以引導學生從鐘表的整體外形、顏色、圖案到內部的表針、數字,具體地逐層逐步地進行觀察,又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聯想到鐘表的作用和聲音,聯想到鐘表能給我們的啟發,等等。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允許學生異想天開,但要圍繞“鐘表”這個中心展開聯想,不能離開主題。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圍繞中心主題,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學生寫出的作文才會多姿多彩。
6.分層要求,樹立信心,培養作文興趣
先降低對學生的作文要求:先求“通”,再求“好”,逐步提高。在作文指導時,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先考慮“寫什么”,再考慮“怎么寫”。在語言表達上,讓學生從小養成一個習慣:寫下一個句子都問問自己:這個句子“通”嗎?在寫得“通”的基礎上,再逐步要求寫得“好”。
參考文獻:
[1]徐月.寫好習作評語,提高習作水平.
[2]施靖南.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
[3]隋炳霞.廣泛閱讀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