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恩功

【摘要】 本文探討了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作者認為在教學過程能做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能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高;方法
從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學質量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 在過去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數學教學的方式都比較老,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學習,這使得很多學生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師和學生都顯得格外疲憊,教師忙于無盡的選題與備課,學生忙于無盡的上課和題海.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的經驗和想法.
1. 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學生主體,教師主導
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而以杜威為主的現代教育理念則認為應該是以兒童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經驗為中心. 這一教育理念的轉變,使得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觀都得到了重大的轉變. 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并不代表忽視教師的地位,在新的教學理念中,教師應該起到主導性的作用.
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為例.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經歷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過程,體會利用操作、歸納獲得數學結論的過程. 根據七年級學生年齡、生理及心理特征,還不具備獨立系統地推理論證幾何問題的能力,思維受到一定的局限,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時點撥、引導,盡可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參與到合作探討中來,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獲取新知,并使個性思維得以發展.
首先要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怎樣才能畫一個三角形與原來的三角形全等?我們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條邊分別對應相等,三個角分別對應相等,那么,反之這六個元素分別對應相等,這樣的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 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個條件呢?條件能否盡可能少嗎?其次,建立模型,要指導學生按照三角形“邊、角”元素進行有序的分類:① 一個條件:一角,一邊;② 兩個條件:兩角,兩邊,一角一邊;③ 三個條件:三角,三邊,兩角一邊,兩邊一角. 這樣,從設置情景提出問題,到動手操作,交流,直至歸納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學生不僅得到了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更重要的是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這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數學.
這個教學設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重點的教學思想. 教師以探究任務引導學生自學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臺,營造了思維馳騁的空間,在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類、探究、合作、歸納的能力. 如果在教學活動中多一些這樣的教學設計,教學質量當然會提高.
2. 建立新型合理的師生關系
教學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是人與人互動的活動. 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人際關系的基礎之上,否則將會影響到教學質量.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信任自己的學生,并因材施教,了解每一個學生;二是使自己的課堂充滿活力,使自己的語言幽默活潑,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名學生,不能鄙視差生,也不能太重視成績優異的同學. 而教師也要適當引導學生學會相互尊重以便真正做到平等合理的師生關系.
3.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通過前面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例子,我們也不難發現:師生互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舉措. 師生互動主要是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對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成功和問題進行展示,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時期,教師能否把握學生對學習目標和教材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等情況,將對當前和今后教學策略的實施起主導作用. 進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這些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適當的采用分組教學、小組互動等方式;二是加強合作學習,在每次合作學習之前要明確學習目標和合作要求,這樣以便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三是對學生上課時產生的頭腦風暴要進行及時關注,處理好課堂上隨即生成的教學目標,積極培養學生多思考、多動腦的學習習慣.
4.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指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 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并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 我們常說的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 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
比如說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從面積到乘法公式”中,因式分解就是一種針對整式乘法的逆向思維能力的運用. 再比如說發散思維的訓練,最常見的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讓學生一題多解. 如關于運用“截長補短”法證明幾何問題的數學題目,我們通過例題來說明.
已知:如圖,在△ABC中,∠A = 2∠B,CD是∠ACB的角平分線,求證:BC = AD + AC.
顯然這個題目可以通過用“截長補短”法來作輔助線解決. 方法一:在BC上取點E,使CE = AC,連接DE,然后證明BE = AD,即可證明出題目結論;方法二:延長CA至點F,使AF = AD,連接DF,然后通過證明△BCD ≌ △FCD,即可證明出BC = AD + AC.
這是一種典型的一題多解的題目,在這個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知道題目一般不是只有一種解題方法的. 一題多解正是發散思維的典型訓練方法.
總之,教學質量的提升是一個逐漸的過程,不能急于一時,尤其是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師的耐心和愛心. 而且,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的意義是重大的. 初中這一階段正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黃金時期,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不僅僅是提高教育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