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一萌



把星巴克當成生活一部分的你,是否有這種狀態:買杯咖啡以后,總是懶得掏出錢包找零錢,刷信用卡又嫌簽名麻煩,在這種頻繁發生的小額支付面前,你最多只想等待1秒鐘。
現在,浦發銀行正在把星巴克、屈臣氏、全家這類的商戶當成小額近場支付的新戰場,理論上來說,只要你住在上海等一線城市,在有銀聯“QuickPass閃付”標示的POS上消費,只需拿出手機揮一揮就可以完成購買,甚至不用簽名。
這個看似簡單的變化,其實需要背后的大手筆投入。目前,全國各類消費場所已有86萬余臺銀聯“QuickPass閃付”標示的POS機,而一臺傳統POS機改造成“QuickPass閃付”標示的POS機讀頭改造成本約為200~300元,去年一年,銀聯都在忙著率領各家銀行做改造,浦發銀行是其中第一個“嘗鮮”手機近場支付的銀行。
雙方合作更深入
浦發和中國移動的首款主打產品“中國移動浦發銀行聯名卡”是一款三賬戶合一產品,具有金融IC卡標準的個人信用卡賬戶、借記卡賬戶和電子現金賬戶功能,辦理這張聯名卡只需提供中國移動手機號碼,就能在浦發銀行和中國移動的營業網點辦理。根據你的話費、信用等信息即刻獲得小額消費授信額度,拿到一張具有近場支付功能的手機掛墜卡或貼片卡。
這款產品也是浦發銀行和中國移動合作的首款產品,中國移動400億元入股浦發銀行已近兩年,這家電信企業從主業向移動金融這一新領域的延伸的步伐正在大大加快,浦發銀行透露,自2011年11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雙方在移動金融、移動電子商務、客戶服務及渠道資源共享、基礎銀行和基礎電信四大領域開展了32個項目的合作。
目前,中國移動持有浦發銀行 20%股份,在浦發銀行的董事會派駐 2名董事;浦發銀行在和中國移動的合作中,采用分行對分公司的做法,通過類似去年推出的手機支付產品等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來推動零售業務發展,目標客戶群是中高端客戶。
從去年12月開始,浦發銀行已經陸續調派信息科技部、個金部和公司業務部的工作人員,前往中國移動位于長沙的數據基地,商討移動金融、電子商務領域等方面的具體合作。同時,為負責未來合作業務的開展,浦發銀行去年還成立了一個新部門——移動金融部。
除了發行這款三賬戶合一的聯名卡,雙方還合作開發了一款基于NFC技術的定制支付手機,這款手機集合了個人信用卡賬戶、借記卡賬戶和電子現金賬戶。雙方在2012年3月已開展了相關產品測試工作,隨著功能的日益完善,預計在不遠的將來所有的移動金融應用都將遷移到NFC手機,用戶只需持有一臺NFC手機上,即可進行刷機消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手機即支付。
客戶通過NFC手機界面從銀行卡賬戶可向手機內的電子現金賬戶轉賬,而電子現金賬戶則可在金融IC卡標準的POS機上近場支付使用。目前,電子現金賬戶的最高支付額度為1000元。“這款還在測試階段,并且只在幾款國產手機上測試。”中移動通信研究院業務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郭漫雪表示,目前先發行的是一款酷派NFC手機,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明年會和HTC等品牌合作。
而中移動更大的愿望是把國內每一個中移動的網點都變成具備基本存取款功能的小型儲蓄所,和浦發銀行一起努力把國內移動支付的道路跑通后,中國移動還希望在國外能讓移動支付就像國際漫游一樣暢通無阻。
中國移動通訊業務全球化中國移動數據部副總經理劉昕稱,“中移動在手機支付上的業務目前仍處于試驗階段,在與浦發的深度合作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我們也愿意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開發此項業務。未來中移動要在國內普及手機支付功能。”
而更廣泛意義的合作在雙方的渠道資源共享方面,浦發銀行和中國移動合作的中移動新一代“24小時樣板廳”去年11月在北京和深圳相繼開業,雙方都布放了各自的24小時對外自助設備;同時在雙方已有的營業網點也開始布放相關設備共享。
浦發銀行移動金融部副總經理薛建華透露,目前浦發銀行已經在中國移動18個省 300多個網點放置了 ATM機,這些ATM機全面支持中國移動代繳話費,接下來會在浦發近6000臺ATM機上進一步研發更多的自助終端服務,比如變更中國移動話費套餐、新業務征訂退訂、話費查詢等業務。除此之外,浦發銀行還有意將借助中國移動龐大的呼叫中心分流部分可以標準化操作的手機銀行業務。而中移動可借助浦發網點分流繳費業務壓力。
隨著銀行“柜臺內”的競爭空間被逐漸擠壓,另辟戰場成為未來銀行轉型的新思路。借助外力開疆拓土,在互聯網、電信領域展開角逐,銀行間“中間業務”的又一輪戰役即將開始。
光大證券在其報告中指出,未來手機銀行交易將達到電子銀行交易總額的0.28%、浦發手機銀行平臺市場占有率達到10%、手續費收入占交易額的0.5%,粗略估算,浦發手機銀行收入將使凈利潤增厚2.5%以上;若手機銀行交易額能達到網上銀行的5%,則浦發利潤將增厚35%以上。
顯然,中國移動和浦發銀行希望雙方能通過資源共享和業務創新帶來長遠雙贏效應,這似乎才是兩個巨頭背后的醉翁之意。
浦發中間業務猛增
對于浦發銀行來說,從中受益匪淺。中移動的戰略合作將為浦發銀行帶來穩定可觀的存款增長來源,這在存款爭奪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顯得尤其重要。
根據2010年年報顯示,在16家上市銀行中間收入(這里僅狹義包括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總額達2979億元,平均收入為186億元,平均同比增幅達41%。而這其中,浦發增幅最高,達83%。今年一季度,浦發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仍是大幅提升。一季度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16億元,同比增64%,季報中稱“中間業務品種增加,手續費收入增速較快”。單從市場潛力巨大的手機銀行業務來看,就能給浦發銀行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
銀行無論是選擇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還是跟移動、聯通這樣的電信大亨聯姻,都是打破傳統業務網點局限的出路之一,而銀行會在短時間合作中,獲得更多的客戶,這樣一來不容忽視的是自身中間業務的發展。
就比如浦發正在通過中國移動全球通VIP等渠道銷售理財產品,僅去年一年就針對中國移動不同層次的客戶做了28款理財產品,銷售額達48億元。浦發銀行移動金融部總經理謝紅透露,浦發希望借助中國移動龐大的渠道銷售能力,通過中國移動對客戶篩選和推薦,擴大浦發的客戶來源,擴大中間業務。目前浦發個金客戶為2000萬,而中國移動的客戶群是5億,“我們把1%的中國移動客戶變成浦發的客戶,都有500萬。”謝紅說。
而更重要的則是手機匯款業務。據介紹,浦發銀行的客戶借助該業務,可通過銀行網點、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各類渠道向中移動任意手機用戶辦理匯款業務,收款人可以通過銀行網點以及經許可的中國移動代理點兌付。“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浦發的網點覆蓋范圍。”對此,薛建華稱,中國移動農村渠道網點總數超過50萬個,此舉對于服務農村金融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手機匯款業務的主要客戶群是金融網點稀少的廣大農村地區群眾,以及在經濟較發達地區打工謀生的農民工群體。據劉昕介紹,手機匯款業務去年春節期間已在用工大省廣東和農民工輸出大省湖南先行試點,其中廣東作為匯出地,而湖南作為匯入地。“從試點的情況看比較順利,試點期間,手機匯款累計金額2000萬~3000萬元,平均每筆在500~1000元之間,使用者絕大多數是在廣東打工的湖南籍農民工。”
中國移動移動支付再出發
中國移動參股浦發銀行并非“不務正業”,而是電信主業向新領域的一種延伸,中國移動希望借機拓展移動金融業務。開展移動支付業務能夠很好地捆綁用戶,減少用戶流失,而移動支付業務的快速發展必須獲得相應的金融資質。“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個戰略投資,不是單純的財務投資。”2010年正在參加“兩會”的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坦言,這筆投資從長遠考慮,肯定是必要的。
事實上,電信運營商的“跨界”,在很多局外人看來,只不過是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升級。然而,電信主業向新領域的延伸,其實更多的是運營商對未來競爭內容可能發生的改變,而做出的一種提前判斷和反應。
現在看,移動賭對了。和之前金融機構與運營商冰火不相容的局面顯著不同的是,現在雙方更愿意攜手洽談在手機支付領域共謀發展。6月21日,中國銀聯與中國移動在上海簽署移動支付業務合作協議,約定在產品研發、技術標準、受理環境建設、市場推廣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全面提升雙方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共同推動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
中國銀聯與中國移動合作主要內容是共同探索手機終端更多支付功能應用,以手機SIM卡等為銀行卡賬戶載體,借助移動通信網絡,提供信用卡還款、便民繳費、在線購物等遠程支付服務,還可在商場、便利店、自動售貨機等貼有中國銀聯“閃付(Quick Pass)”標識或中國移動“手機錢包”標識的場所,通過手機實現快捷支付。
隨著移動和銀聯的強強聯合,移動支付也將邁向爆發拐點。華泰證券指出,標準之爭塵埃落定為移動支付大規模應用破除障礙,相關市場的快速增長將帶動專用智能卡、POS 機等產業發展。我國移動支付產業正處于發展前期,隨著市場發展和用戶需求變化,移動支付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將受益。
據不過,盡管移動支付邁過了標準這一行業發展的首道坎兒,但前路也并非一馬平川。安全一直是阻礙移動支付的一大問題。調查機構Compete 的研究發現,在未選擇移動支付的美國居民中,有64%的受訪者認為移動支付不安全,這成為美國居民選擇移動支付的最大障礙。艾瑞咨詢分析認為,移動支付在得到廣泛應用的同時,減少移動支付的安全性隱患仍是產業鏈上各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此外,商業模式是關鍵。廣發證券指出,目前移動支付難以產生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下游行業盈利模式不清晰。預計隨著硬件瓶頸的解除,待用戶數量達到一定水平、下游第三方應用逐步豐富后,產業各方面將形成良性共振迎來高速發展期。
而對于中國移動和浦發銀行來說,雙方更深層次的融合顯然是文化上的,就像薛建華說的,“中國移動更像一個IT公司,它習慣追求新刺激新服務,讓用戶充滿嘗鮮的欲望,而銀行則更注重穩健注重安全,最好不要太多花樣,最重要的是保證各個流程順暢,各個環節無縫鏈接。”讓習慣玩得很炫的中國移動適應銀行業的法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那又如何,中國的NFC手機,正在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