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
摘要: 體育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以及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與審美能力。本文就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闡述。
關鍵詞: 中學體育素質教育學生全面發展
21世紀,世界進入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必將對社會各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知識經濟以人為本,而人才靠教育培養,新的健康標準突破了原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給學校體育帶來了觀念的轉變。原來單純的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指導思想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必須盡快建立全新的健康教育觀,即為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和增強學生的體質服務;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并為提高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服務;為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新的體育素質教育教學觀服務。本文就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闡述。
一、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育觀念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就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觀念的更新,還是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體育教師第一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感。第二要端正教學態度,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的素質出發,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樹立學校體育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第三,體育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各方面的技能。為此,教師除對所任學科知識融會貫通之外,還要對相關學科有一定的造詣,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等。這樣,教師在執行體育教學任務時就會得心應手,增強教學效果。
二、寓思想教育于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中
在體育教學中,我們應利用多種課外活動形式向學生介紹我國在舊中國體育上的落后狀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體育的諸多領域取得的迅猛發展。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女排的五連冠,游泳池里的五朵金花。如今在世界上處于舉足輕重地位的乒乓球、體操、羽毛球、跳水等;及時介紹體育最新消息,如剛剛結束了什么比賽或將要舉行的比賽,你有什么好的看法,等等。一件件生動的事例、一個個確鑿的數據、一條條鼓舞人心的信息,不僅使學生受到了運動員們奮勇拼搏進取精神的熏陶,而且使學生產生了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使命感,激勵他們學好體育基本知識、技術、技能。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在授課中結合課程內容傳授的,不能空洞說教和脫離教材,要細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揭示,引導學生感悟,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改革教學方式,培養創新意識
實現體育課堂學習方式的根本變化,關鍵在于更新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方式的更新,最重要的問題是要讓體育教師意識到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比原有的教學方式更好、更有效。中學體育課堂學習策略教學作為一種新的體育教學方式,比傳統體育教學方式好在于它更多地強調了體育知識、技能與學習策略的同時獲得;它更多地注重了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它更多地突出了學習策略獲得與創造性思維之間內在關系的形成。
創造技巧或創造方法不是“教”出來的,是中學生通過教師的“育”在日積月累的學習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這種教育教學實踐的最突出特點就是要保證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性。在這一點上,學習策略的獲得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存在著本質上的一致性。如,自我提問是一種重要的元認知策略,即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要善于向自己多問幾個“為什么”。這些“為什么”會引導學生對自己思維過程中的材料進行嚴格的估計、精細的檢驗,確保思維的正確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樹立起質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四、滿足學生需求,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要根據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案例啟發式”、“任務驅動式”等新穎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腦筋邊想邊練。教材有相對枯燥和相對趣味之分,教學相對枯燥的教材時,教師運用不同教法,使學生的情緒不斷變化,使學生對枯燥的教材教學不是苦學,而是“樂”學,增強好奇心與求知欲。如長跑是體育課中比較難教的內容,學生感到枯燥、艱苦、不愿做。可采用與球類活動相結合的教法,讓學生在跑動中左右手運籃球,或跑動中運帶足球10分鐘跑,最后采用目標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制定努力目標,教師根據目標,將學生分成幾個組進行相互競爭,相互鼓勵。這樣學生學習興趣高,學習效果好。
五、豐富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特長
課外體育活動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示、輔導、總結。應采用選擇性自由組合的形式。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打破原來的班級分組,實施年級分組開放組織一些普及性和興趣性較強的體育活動項目,采用興趣小組的形式。各興趣小組由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負責,為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練習手段、練習難度、練習伙伴,創設自主練習的氛圍。培養學生自發自主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使學生充分理解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
幾年來的實踐證明,要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就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因為只有實施素質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同時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師要相信,也要讓學生們相信,他們個個都很棒。要設法營造適合的氣氛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并帶著愉快輕松的情緒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其次,教師要設計優秀的授課方式,廢除注入式提倡啟發式。還應當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動手、學會解決難題。最后,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以學習的自主權。要善于創造條件鼓勵學生探索求新,發展創造性思維,并激發樂于學習的激情。
參考文獻:
[1]顏軍.體育教學心理學.神州出版社,1993.6.
[2]潘紹偉.學校體育理論與實踐探索.新疆大學出版社,2005.7.
[3]李蔚,祖晶.課堂教學心理學.中國科技出版社,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