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文
摘要: 在新課程化學教學中,把握教學理念、研究教材內容、聯系生活、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新課程高中化學教學學習效率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已走進學校,進入課堂。課堂教學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發生著變化。經過一年多的新課改的教學實踐,我將體會總結如下。
一、高中化學新舊教材的比較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彼詫W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不再是簡單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已經成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通過學生的有效參與,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學習、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具體操作等都應盡量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引導、點撥,起到為學生“導航”的作用,決不可以越俎代庖,讓學生在多種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人格發展的關系,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
2.重視實踐性。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與生活實際聯系也很緊密,教學內容只有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實際,才會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有利于學生的生動活潑發展。新教材在重視實踐上做了大膽的突破。一方面重視了化學實驗的教學,恢復其探究功能。另一方面增加了活動與探究,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活動,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因此我們必須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的課程資源,同時還要積極開發利用信息化資源,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注重科學性。
新教材一方面強調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旨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科學設計了將科學探究作為高中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學習內容。高中化學課程中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搜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使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從而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
二、幫助學生把握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1.研究教材內容,設計好新課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課導入能夠一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很快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高課堂效率。如從教學內容導入,從學生學習基礎入手復習舊知識導入,根據學生情緒導入,結合教師自身特長導入,等等??傊?,導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情緒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2.多與生活聯系,改進探究實驗。
新課程強調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的是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領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發現,主動探究。這一點在教材編寫中就可以看出來。如在講《化學反應中的熱量》時,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混合的實驗時,教材中要求實驗在燒杯中做。本節課將實驗進行改進:把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在可以封口的小塑料袋中進行混合,用手摩擦,并感覺塑料袋的溫度變化,然后稍微打開點袋口,聞氣味。通過一個簡單的改進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們幾乎每天都在接觸化學變化,化學就在生活中。對于書本上的結論、物質的性質,也就沒那么難以記憶了。
3.以生活場景為背景,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教材中許多知識點在農業,工業,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體現和應用。如何把這些知識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習的主動性,也是設計課堂教學時要考慮的一點。
在講鹽類水解應用時,可以設計情境:在村子里住著兩位農民,小李和小王,他們都種了幾畝水稻。小李很勤勞,不僅買了氮肥硝酸銨,還同時使用了自己燒制的草木灰(呈堿性),小王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銨,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結果到了秋收時發現,自己田地的產量遠不及小王的,你知道原因嗎?
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將氯化銨和碳酸鈉進行混合摩擦加熱,檢驗得到氨氣,得出結論。老師再提問:如果你是一名技術員,要指導農民使用化肥,你能列舉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項?能否擬出一張化肥的使用說明書?這樣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到在課堂上學習的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得到發揮,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對象,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