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而把信息技術巧妙地運用于數學課堂教學,尋求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點,不僅生動、直觀、立體,而且信息量大,互動性強,具有趣味性,靈活性等特點,大大開辟了學生的新視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給傳統數學教學帶來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一、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整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一直以來,傳統的學習方法,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視聽能力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而現在網絡化、多媒體化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實現了聲、像、圖、文的有機結合,甚至給我們數學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課堂中,綜合應用動畫、圖像、圖形、聲音、文本等多種媒體,鮮艷的色彩、生動的畫面,巧妙的設計,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全面,更具有吸引力. 給學生一個完全自主的空間,一個更廣闊的舞臺來張揚個性. 有效幫助學生打破認知中的時空界限,調動學生用各種感官來感知內容,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在有趣的游戲中完成體驗. 如在“圓的認識”這一課中創設水波情景,運用動畫演示“在同一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都相等”這一過程,運用大量精美圖片與背景音樂全新演繹“生活中的圓”……這些本身就有力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化被動為主動. 多媒體課件涉及面廣,信息量大,針對性強,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深化,這是我們傳統課堂無法與之相比的. 這種整合手段,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補充,絕對不是對傳統教學的否定.
二、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整合,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優化數學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多媒體環境下的網絡教學的應用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同時也為數學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優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多媒體信息技術一向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例如:在教學“認識公頃”一課時,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主動學習、自覺思考的能力,對于老師提出的學習任務,他們有主動回憶、主動探索的內驅力,因此整合已成必然. 依托多媒體強大的視聽技術,帶領學生游歷了大江南北各處景點的占地面積,“公頃”在孩子的頭腦中越來越具體,自我表達意識越來越強烈. 在這樣一個真實的教學環境里,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激勵學生,進而形成了師生、生生間多渠道的廣泛信息交流,充分彰顯了學生的主體性.
三、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整合,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數學真實性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 把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進行教學,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是生動的、積極的. 創新需要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一個充分思考的自由空間,發揮他們奇特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新欲. 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恰好就能創設這種氛圍,緊緊圍繞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的整合點,還原相關數據的具體情境,多角度地將大量教學信息快速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就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表象,不時迸發創新火花,從而尋求到不同解法. 另外,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課堂并非孤立于真實的世界之外的學習空間,新的理念要求我們應把學生置于生活化、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而我們傳統的數學教學卻常常進行架空式的純數學訓練,學生缺少學習和運用的欲望. 運用現代信息手段可以很輕松地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并能積極喚起學生的情感意識. 例如:教學“認識公頃”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有關公頃的相關數據,感知公頃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視頻特別呈現了一段有關頤和園的珍貴歷史片段,整個過程中演示與講解、情感與體驗融為一體,既讓學生參與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又喚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四、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整合,能有效擴大學生的信息量,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數學教學提供了重大機遇,多媒體技術有著信息容量大,變化迅速的特點,能大大充實我們學生的研究材料,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節奏和教學效果,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參與機會,開闊了學生視野、開啟了學生的心智,并為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供了一條捷徑. 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在圓所內含的文化特性這條主線上做足了文章,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了圓的世界,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畫圓,了解了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不知不覺地了解到圓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從“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二千多年前墨子記載“圓,一中同長也”到《周髀算經》所載“圓出于方,方出于矩”,從中國古代的陰陽太極圖到生活中的圓形拱橋、世界著名的圓形建筑、中國著名的圓形景德鎮瓷器、中國民間的圓形中國結、中國傳統的圓形剪紙、世界著名的圓形標志設計等等. 在多媒體技術強大的視覺沖擊下,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各個領域中的“圓”全部被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使學生整堂課都置身于鮮活的文化背景中,浸潤在數學知識的發展演變過程中,讓學生感受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表象. 而在傳統教學中只能借助于圖像、文字來描述圓,顯然顯得蒼白無力.
當然,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體現“數學性”和“合理性”,即多媒體的選擇運用要圍繞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來進行,把握“適時”和“適度”,不能追求“為用而用”,不可完全替代教師演示和學生操作. 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提高整合的有效性,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