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耘
摘要本文從新課程的視角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并闡釋了其專業成長的基本價值取向和行動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價值取向行動策略
1 問題的提出
早在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提出了“教學應該視為專業”的觀點,其依據是教學是一種服務于公眾的工作,它需要教師的專門知識和特殊才能,這些都要經過長期持續的努力與研究才能獲得并維持。199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一次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量民辦教師和八十年代代課教師的出現),與醫生,律師等傳統的專業相比,教學的專業性并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
我國小學教師主要由中等師范學校培養,以能勝任小學各科教學為目標。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學齡兒童增加,學校平行班級增多,小學出現了“科任教師”現象,即像中學教師那樣,一名教師主要帶一門課程。九十年代小學教師開始評定專業技術人員任職資格,“小學數學教學”就成為一個法定的專業。進入二十一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下簡稱“新課改”)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需要人們對此做出回應。“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就成為教育研究的主題之一。一般認為,教師專業指的是作為專業人員的教師在教學專業結構上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以完善教師的專業結構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為歸宿。以什么樣的價值取向認識其專業成長,以什么樣的行為模式去實踐其專業成長,就是一個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
2 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價值取向
(1)知識取向。知識價值取向是指以提高教師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為價值追求的專業成長取向。知識取向的教師專業成長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有一定的數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素養,基于這一取向的表現就是追求高學歷,現在各地在招錄小學教師時一般都要求大專以上學歷,有些條件優越的小學甚至非本科畢業生不要,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也鼓勵教師在職進修更高學歷層次。由于數學學科的特殊性,許多具有中師,高中文化程度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進修高等學歷教育時,往往選擇中文,政治,教育管理這些比較容易拿文憑的專業,導致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上“有文憑沒水平”的現象十分普遍。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做了重大調整,涉及數學學科中的算術,代數,幾何,概率統計等方面,僅憑初等數學的基礎知識是難以適應教學的。
(2)實踐反思取向。實踐反思的價值取向是指教師憑借其有實際教學經驗的優勢,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深入的思考觀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以期達到自我改進,自我完善的目的,有人把它概括為“經驗+反思=成長”。新課程是對傳統教學的繼承與創新,而不是全盤否定。在一片“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呼聲中,西方人卻驚嘆中國學生數學基礎扎實,運算推理能力強。教師要對以往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和研究,把這些成功的經驗上升為教育理論。通過反思去進一步理解新課程的理念,再把反思融入教學實踐,提高實施新課程的效果和水平。
(3)生態取向。生態價值取向強調教師自然和諧的發展,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最高境界,其核心是追求教師群體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的習性習慣、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也叫教師文化。傳統的教師文化具有封閉性和保守性色彩,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獨立自主的處理教學業務,缺少與他人的合作與溝通,具有較明顯的封閉性。這種封閉性又潛在性地拒絕合作,使教師的教學處于孤立,工作過于依賴經驗的積累,而不是專業智能的提升,導致害怕改革打亂原有的經驗流程,表現出較強的保守性。新課程要求教師文化的不斷創新,確定開放、合作的教師文化。
3 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行動策略
(1)提高學歷層次和豐富學科知識的行動策略。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新任職教師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高等院校的小學教育專業應全科型與??菩蛢煞N培養模式并舉,在全科型培養模式的教學計劃中要加強數學學科知識的教學。學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通過培訓計劃,職稱評聘等措施引導教師“專業對口”,教師個人應加強算術基礎理論、初等數學研究、高等數學基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學科知識的學習,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數學專業知識結構。
(2)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的行動策略。英國學者斯滕豪斯“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應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現,把每一間教室都變成新課程的實驗室”的“教師作為研究者”的觀點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例如“上下左右”等方位知識是小學數學教材的新內容,有位教師撰文感嘆“教‘左右使我左右為難”,那么為什么為難?為難在什么地方,怎樣解決為難,這是從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需要我們反思,反思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就必須再回到實踐中去。以教學日志,教學敘事,觀摩研討,專家講座,聽課評課,科研課題等具體活動類型為載體,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循環往復,螺旋上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3)創造開放、合作的教師文化的行為策略。新型教師文化是對傳統教師文化封閉性、保守性的顛覆,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堂教學不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探究式,自發式教學,教師不僅靠個人的力量尋找專業發展,還要通過專家引領,同伴合作來改進專業發展。
小學數學教師的知識基礎較為薄弱,要夯實教師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學科教學知識,在此基礎上,以自我反思和同伴合作來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只有在新課程的背景下知識取向,實踐反思取向,生態取向的發展策略多元共存,互相融合,才能促進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